2006年4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修訂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即國稅發[2006]56號文。要求新修訂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自2006年7月1日開始執行。筆者在研究了新表以后發現幾個項目在填報上存在一些問題,愿與廣大的關心和使用新表的同仁進行討論。
問題一: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一)(1)第20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本行在現在的表上填列的內容是企業在非貨幣性交換中收到補價的一方確認的收益,在附表(二)(1)中并沒有相應的損失項目。顯然,這個項目的設計是建立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易”這個原會計準則之下的,在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新準則中對這一準則做了修訂,修訂后該準則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按照現在會計準則的規定,只要交換具有商業性質且換入或換出的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收到和支付補價的企業都可以確認交換的收益或損失。按照現在的報表,確認的交換損失沒有地方可填。
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既然新的準則于2007年1月1日就要在上市公司開始執行,非上市公司也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執行新準則,那么現在的新申報表可以在附表(二)中增加一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損失”同時,將附表(一)中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改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收益”,這樣就能夠預計將執行的會計準則一致。
問題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一)(1)第26行“債務重組收益”。在原來的會計準則中,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也許正因為此,債務重組收益項目放在了這里。在財政部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新準則中對這一準則做了修訂,修訂以后,債務重組中的債務人可以確認債務沖則收益,債權人可以確認債務重組損失,債務重組的收益計入營業外損益——債務重組利得,顯然,執行新準則后,債務重組過程中的收益實際上就是營業外收益的內容,應該在營業外收入這個項目之下,所以將26行的內容放在23行之前應該更合適一些。
問題三: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五)第9行~15行的報表填報說明中明示,這些行次填列各種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以及因處置資產而沖銷的減值準備。新的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七條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至此,這些行次的填列內容不再包括轉回的減值準備,因此,筆者建議對這個項目的填表說明進行修訂,否則就與該項目填列的內容無法一致。
問題四: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九)第1行上年技術開發費發生額和第3行增長比例。這兩行的內容是原來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時必須要明確的兩個指標,隨著國稅發[2006]56號文的頒布,技術開發費的加計扣除不再受增長比例的限制,因此,上年技術開發費發生額和增長比例這兩項內容的填列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筆者建議將附表(九)中的第1行和第3行取消掉。因為這兩行沒有了繼續存在的必要。
納稅申報使每一個企業都必須要做的一個常規的工作,申報表應該具有非常強的操作性,當然新表的設計較以前的申報表已經有了較強的操作性,但以上問題的存在無疑給實務工作者帶來了麻煩,而這些問題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的申報表中存在的問題大都是由于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引起的,不可否認,會計和稅法由于他們服務的對象不同,對于一些經濟業務的處理上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我們不能要求會計核算一定要完全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如果那樣,我們的財務會計也就不成了稅務會計了;同樣不能要求稅收法規的制定要完全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但是我們同樣應該清楚,會計和稅法是會計實務工作中兩個緊密聯系的領域,企業應納稅額的計算實際上是依賴于會計日常核算的結果,換句話說,企業的納稅申報表是否能夠正確填報,從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會計對于經濟活動的反應,因此,納稅申報表的項目設置應該盡可能與現行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規定相一致,這一方面方便納稅人的納稅申報,避免納稅申報過程中的錯誤和弊漏,這從稅收征管的角度來看也符合稅款征收的簡便原則。
新的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是今年4月份頒布的,當時,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辦法,有關會計事項的處理在準則中已經作了充分的說明,從時間上來看,申報表的制定應該考慮新的會計準則執行以后企業的實務操作,因為雖然當時還沒有要求立即執行,但這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過程不會太久遠,現在來看,新的申報表在2006年的納稅申報中不會存在上述問題,因為準則的執行在2007年的1月1日剛剛開始,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執行新的會計準則,那時,申報表自身的問題就會普遍暴露出來,如果我么要等問題出現以后再來修改報表就是非常被動的事情了,所以,按照筆者的看法,新申報表應該在2007年底之前修改完畢,以保證報表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所得稅的征收依據來源于會計對于經濟活動的反映,這應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會計對經濟活動的日常反映必然要遵循會計準則的規范,這是由財務會計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目的所決定的,那么與會計核算密切相關的所得稅申報表的設計無疑應該考慮會計的實務操作,在今年的2月份新的會計準則已經頒布了,作為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新報表的設計為什么仍然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否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深層思考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