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持續消費方式以消費的代際公平為起點,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在價值訴求上,可持續消費方式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消費理念、堅持尊重生態文明的綠色消費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消費理念、堅持構建“節約型社會” 的文明消費理念的價值精神。
[關鍵詞] 可持續 消費方式 價值訴求
可持續消費是以消費的代際公平為起點,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公平??沙掷m消費作為一種生活價值和生活方式,在價值訴求上,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消費理念、倡導尊重生態文明的綠色消費理念、弘揚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消費理念、追求構建“節約型社會” 的文明消費理念的價值精神。認真研究可持續消費方式的價值訴求,有利于從思想認識的高度提高公眾推進可持續消費方式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消費理念
以人為本,轉換傳統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推進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消費方式的根本價值訴求。改變人類不健康的消費方式是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必然選擇??沙掷m發展要求生產和消費方式以人為本??沙掷m發展的實質是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具體的動態發展過程,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展開并實現的,它既是一個內在的合規律、合目的發展過程,又是一個在現實生態環境中發展的過程。人的消費需求既包括物質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人的需求意義主要體現在生存、享受和發展三個層次,人需要的不同層次表明人的不同的發展程度。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在生存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開始享受和發展的需要,并且將享受和發展的要求定位到物質上,物欲的滿足成為實現人的自我價值的重要標準,形成了一種崇尚過度消費的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這種消費模式直接導致了人異化于自然,自然界成了人類征服和改造的對象,人的貪婪最終造成了自然界滿足人類需要的能力降低甚至于喪失。過度強調對物欲的追求,造成人類精神家園的空虛,人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危機。要真正實現人的發展的可持續,除了要正確處理人類自身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合理對待局部利益與人類整體利益關系外,還要處理好代際之間的利益關系。要把發展的權利與發展的義務統一起來,既要實現和維護當代人的發展權,又不能剝奪了后代人的發展權,為人類發展的可持續盡義務、負責任??沙掷m消費是一種既符合代際公正原則又符合代內公正原則的保證人類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不斷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演進的消費方式。
從可持續的文明消費方式維度落實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一要從社會整體角度改變現行不利于人的發展的高消費、高(資源)耗費、高浪費和高污染的生產消費模式向有利于人類發展的可持續生產消費模式轉變。要充分遵循代內平等和代際平等的法則,在進行消費時不能以損害別的地區或人們的利益為代價;當代人要自覺擔當起在不同代際之間合理分配消費資源的責任,妥善利用可再生資源,保護好不可再生資源。二要從社會個體角度改變現行有違各種非理性的消費現象,引導消費者進行文明、合理消費。文明、合理消費是人性化的消費,即以人為目的消費。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更重要的、體現人的本質的是人的社會屬性。正像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人既有形而下的各種物欲的追求又有形而上的精神與理性的追求。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與消費,但消費不過是實現人的存在價值的形而下的手段與過程,而不是人的存在價值的終極目的。通過消費不僅僅要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要,更要滿足人精神生活上的各種需要,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使人的價值得以實現。
二、堅持尊重生態文明的綠色消費理念
可持續的文明消費方式追求樹立尊重生態的綠色消費價值理念。樹立尊重生態價值的綠色消費理念,其實質就是要求正確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綠色消費作為一種全新的消費理念,摒棄了傳統消費模式的弊端,是一種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資源效率的以遵循生態規律為前提的現代消費模式和消費理念,它要求人們在獲得、生產、使用、消耗或享用各種產品或服務的時候,既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又不破壞生態環境,不對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生態綠色消費要求我們把握的消費尺度,既要滿足主體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又要確保資源和環境的永續開發和利用。要求樹立和貫徹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環保意識,反對出于貪欲對自然資源的肆意掠奪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行為,保護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上要把人們的消費和享樂限制在不破壞生態環境、不揮霍地球資源的條件下,引導人們進行綠色消費。綠色消費觀和綠色消費行為將導致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革,消費結構的改變必將導致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形成綠色消費需求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良性循環。綠色消費要求生產者以提供綠色產品為生產理念,實行綠色生產模式;綠色消費要求消費者改變傳統的生活消費模式,引導人們購買那些生產和使用中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要求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注意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要求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以實現消費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建立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綠色消費“不僅意味著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意味著人與自然走向真正的和諧,而且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將邁進科學文明的新境界”。
推行綠色消費要解決由于綠色產品要求生產者和消費者額外支付的環境成本對綠色消費發展所造成的障礙問題。就生產者而言,企業在生產綠色產品的過程中,為了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必須開發或引進清潔生產技術和設備;產品研制出來后必須爭取綠色商品標志等。企業投入的增多決定了相同功能的綠色產品相對傳統產品而言,具有較多的環境成本。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綠色產品要付出比傳統產品價格更高的代價。消費者從個體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的利益角度考慮會購買有機食品、生態服裝、綠色化妝品、環保家居裝飾材料等私益型產品,卻往往不會主動從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考慮購買旨在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保護他人和后代的健康與安全的如可降解飯盒等公益型產品。化解這一問題,一要從制度上激勵綠色消費行為,如通過價格、稅收、收費、獎懲等手段來鼓勵消費者和生產者使用和生產綠色產品。二要從制度上約束非綠色生產和消費行為,加快環保法規、企業綠色生產法規等法律制度的建設,嚴格約束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行為,加大懲罰力度,使得企業的違規成本超過綠色生產所支付的環保成本,從而有效的制止企業的非綠色生產行為。三要加快建設綠色GDP核算體系,建立綠色發展機制,要將各級政府政績考核不僅與經濟發展相連,而且與環保狀況相連,從而保證各種環保制度、鼓勵綠色消費的稅收制度、獎懲制度的真正落實。四要重視綠色消費道德教育,加強綠色消費道德建設。綠色消費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綠色消費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綠色消費運動。綠色消費的發展有賴于倫理道德的約束。要充分利用電視、電影、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大力宣傳綠色消費理念,激發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引導人們注重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平衡,注重消費過程中的人際和諧,注重對消費所產生的生態效應和社會效應,使人們明白消費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設計,而且關系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引導人們無論是在制造消費品還是享受服務的過程中都重視生態平衡,以尊重自然規律為前提,將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熱愛自然有機結合起來。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消費理念
現行的工業社會的消費方式是以犧牲自然生態環境為巨大代價的,產生了諸如能源危機、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一系列日益困擾人類發展的問題。中國不能重復工業化國家的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高污染來換取高速度的經濟發展和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從價值指向上看,推行可持續消費方式體現了一種追求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消費理念。
現代消費理念注重消費的適度性與和諧性。一要提倡適度消費。適度消費否定浪費型消費方式,關注消費內容的質量而不是數量,通過適度消費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適度消費摒棄“消費和擁有更多物質財富就更幸?!钡膬r值觀,把滿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作為消費標準。同過度消費相比較,適度消費以節儉為特征,它不反對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只是反對“為地位而消費”的過度消費的揮霍和浪費。適度消費既是一個平等和公正的社會要求又是保護地球生態的需求,是實現全球范圍內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前提。適度消費,首先要求制造和選用消費品,無論品種、類型還是質量、數量,都應適合特定的生產或生活需要。要著眼長遠發展。無論生產消費還是生活消費,都要通過節約為自己和后人的長遠發展留余地。其次要有適度的消費增長水平。從消費與收入、收入與經濟的相互關系中去理解和把握消費適度增長,按照適當增長的標準來調節消費增長率。二要倡導和諧消費。消費必須貫徹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理念,體現社會公平,注重消費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影響,實現消費自身的和諧發展。要努力消除目前社會消費領域存在的迷信消費、愚昧消費、灰色消費、黃色消費、消費結構畸形等種種不和諧現象。要實現消費內部的和諧,注重消費結構的協調、消費差距問題的解決。要重視消費與外部的和諧,重視消費與社會發展、與自然發展的協調。要達到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和諧統一;社會消費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物質消費、精神消費與生態消費的和諧統一,實現人和自然雙盛,人和社會雙贏,并把自然代價和社會代價減到最低限度的現代性。可持續消費不是降低生活品質,恰恰相反,是對真正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可持續消費不是反對消費,而是開拓了更豐富廣闊的消費空間,創造更高級更多樣的消費需求,從而開拓了經濟發展的新的契機。
四、堅持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文明消費理念
“用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取代不可持續的消費模式,也就是要把消費納入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采取符合自然生態演化規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行為和方式”??沙掷m的文明消費方式內在蘊含著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價值取向。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看,人口增加,消費水平提高,人類對資源、環境的需求不斷增長。需求的無限性是永恒的,但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供給能力有限。今天,需求的無限與資源的有限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推行可持續消費方式,折射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文明消費價值理念。節約型社會是一種良性的價值訴求,是可持續生產和可持續消費的必然邏輯,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格品質以及審美情趣的綜合反映。
通過可持續消費推進構建節約型社會,一要在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堅持“全面厲行節約”的政策。生產領域的節約是以經濟效益即投入與產出之比來衡量和規范的。注重能源和資源的節約與合理使用,是關系企業生存發展、關系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生活領域的節約是提倡正當消費、文明消費。要引導公眾明確節約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使命;明確節約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美德。要倡導節約型生活方式,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引導合理的消費行為。二要加強制度建設。國家要采取宏觀調控措施,大力倡導厲行節約、文明生產,對節約能源和資源的企業及個人予以獎勵,對節能降耗的技術、設備、產品予以推廣;對達不到標準者予以懲罰。要建立規范、公開、透明的項目準入制度。從資源如水、土地、環境等方面制定較高標準,滿足標準的項目才能上,否則就不準上。要建立落后產品、工藝、設備淘汰制度。要建立重要耗能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推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調節消費運行,這對于提升消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維護消費安全,構建節約型社會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朱步樓:積極倡導可持續的文明消費方式[N].光明日報2006,(12):10
[2]吳麗兵黃志斌:論當代中國可持續消費模式[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