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并購浪潮,在中國商業銀行并購中政府干預過度,缺少規范,銀行并購的法律法規,并購效果差強人意。為此,應恰當地運用并購策略,促進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
[關鍵詞] 國際銀行業 并購 中國銀行業 啟示
兼并和收購,已越來越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銀行業的并購在金融業的發展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最近幾年令人驚嘆的銀行并購浪潮充分顯示了這一點。面對國際金融服務領域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為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眾多的國際金融集團正在不斷地合并、重組,以圖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席卷全球的銀行并購浪潮,正在促進全球銀行業發生大的變革。
一、當前國際銀行業并購浪潮及特點
國際銀行業的并購,尤其是歐美國家的銀行業并購浪潮大大改變了國際銀行業的整體格局,在以一級資本為依據的前20名大銀行的排名中,可清楚的看到并購的身影。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銀行并購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主要表現在:
1.銀行并購的規模不斷擴大。以往的并購常常是資金實力雄厚的大銀行收購或兼并中小銀行。目前的并購除此之外,突出特點是大銀行之間的并購。如1998年4月,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達成合并協議,組成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企業。1998年12月1日,德意志銀行宣布將動用101億美元收購美國第8大銀行——信孚銀行的全部股權,合并后的銀行總資產達8200億美元,將成為以資產排名的全球最大的銀行。
2.銀行并購金額不斷擴大。據統計,1998年上半年僅美國銀行業的并購市值就高達2396億美元,超過了過去3年的總和。其中主要的幾大兼并活動是: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的兼并,金額達473億美元;國民銀行與美洲銀行兼并,總值達616億美元;德意志銀行收購美國信孚銀行則動用101億美元。
3.跨行業合并成為新熱點。如美國花旗銀行(Citibank)母公司花旗公司(Citieorp)同旅行者集團合并為花旗集團(Citigroup)。新形成的集團的業務范圍包含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業等幾乎所有的金融領域,并成為全球業務范圍涵蓋最廣的國際金融服務集團。德意志銀行收購美國信孚銀行也充實了它在美國資本市場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實力。這種新型的并購使得銀行業務日益多元化,廣泛涉及證券、信托和保險等。
二、中國商業銀行并購特點
并購范圍大多局限在國內銀行之間。中國的銀行界在金融體制改革的推動下,1994年~2004年商業銀行之間的并購在中國金融界風起云涌,但主要并購出現在國內銀行之間,主要有1994年中國建設銀行收購中國香港工商銀行40%的股權,更名為建新銀行,1995年將許多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組成城市信用銀行;1996年廣東發展銀行收購中銀信托投資公司;1997年海南發展銀行并購重組了28家城市信用社;2001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收購了浙江瑞豐城市信用社,福建興業銀行收購浙江義烏市商城城市信用社;2003年中行收購華比富通銀行,中銀集團重組,招商銀行收購盤錦市商業銀行;2004年興業收購佛山市商業銀行,招商銀行收購泉州市商業銀行,只有1997年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英國西敏寺銀行所屬的西敏寺證券亞洲公司屬于跨國并購。
三、中國商業銀行并購存在問題
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以及銀行業所處發展階段的限制,中國商業銀行業的并購也存在—定的問題。
1.缺少規范銀行并購的法律法規。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應該有法可依,雖然中國在法律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中國并沒有相應的銀行并購的專門的法律,有關銀行間并購的法律都體現在《公司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金融機構管理規定》等法律當中,而這些法條均只涉及一些原則性問題,并沒有涉及銀行并購具體操作過程當中法律事宜,在實際操作中沒有辦法指導復雜多變的金融并購行為,例如并購過程中的資產處理、債務回收、資產安排、人員安置等方面問題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缺乏健全的法律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并購過程中“無法可依”,從而在并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干擾,使并購難以體現真正的市場行為。
2.商業銀行并購中政府干預過度。西方商業銀行并購動機是增強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從而適應激烈的國際金融競爭形勢,因此國外銀行并購是自立性行為,政府主要起監管功能。而對于中國無論是大型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還是新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有限的幾次并購活動大多數不是銀行的自主性投資行為,而是政府安排下的對—些經營陷入困境、資產套現能力差、不能支付到期債務而陷入支付危機的金融機構的挽救性行為。我們承認政府的適度介入可以使并購得以順利進行,降低并購成本,但政府干預一旦過度,將妨礙一個公開公平的并購市場環境的創造,嚴重抑制中國商業銀行的逐利性商業動機。
3.并購效果差強人意。由于中國這種行政安排下的并購實際上是由政府動機取代了銀行動機,雖然暫時維持了社會的穩定,但忽視了商業銀行的利益。具有很強的負面效果,其一這種并購并沒有解決被并機構的固有問題,可能還會給并購方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拖垮了并購方。在中國銀行間的并購是以政府意愿為主導的,所以直接導致了并購機構間的貌合神離,甚至在企業文化、經營機制、投資觀念的巨大差異而摩擦不斷,管理費用增加,經營成本上升。其三對整個金融體制來說削弱了金融業的競爭欲望和發展功能,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
國際銀行業并購對世界經濟、金融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將會在不遠的將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國銀行業必須主動適應國際銀行業的發展潮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發展和壯大自身的實力,更好地為21世紀的國民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于春暉劉祥生:企業并購理論與實務[M].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
[2]李玉平:西歐企業并購潮成因及趨勢分析[J].世界經濟,1998
[3]王廷科寧詠:銀行業兼并重組的價值與作用[J].商業銀行經營管理,1999,(8)
[4]宗良宋漢江:國際銀行業并購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J].國際金融研究,19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