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組織的成功或失敗經常歸因于組織文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可以通過音樂藝術來塑造組織文化,影響組織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引導工作中的行為方式。本文敘述了組織文化的概念和特征,闡述了音樂藝術在建設組織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在組織文化中的行為導向功能。
[關鍵詞] 音樂藝術 組織文化 行為導向
組織的成功或失敗經常歸因于組織文化。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音樂在經濟建設和組織文化的提升和發展中愈來愈重要。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傳媒手段的日新月異和音樂的大眾化,組織就必須重視與音樂藝術的聯姻,組織可以通過音樂藝術培養、塑造組織文化,來影響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引導工作中的行為方式,從而實現組織目標。
一、組織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文化一詞來源于古拉丁文culture,本意是“耕作”、“培養”、“教習”、“開化”的意思。在中國最早把文化“文”和“化”兩個字聯系起來的是《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指圣人在考察人類社會的文明時,用詩書禮樂來教化天下,以構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體系和制度,使社會變得文明而有秩序。
一般而言,文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物質文化可稱為“器的文化”或“硬文化”,精神文化可稱為“軟文化”。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禮儀制度、組織機構、行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文化具有民族性、多樣性、相對性、沉淀性、延續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對于任何一種組織來說,由于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特殊的環境條件和歷史傳統,也就形成自己特定的哲學信仰,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于是每種組織也就形成自己特定的組織文化。
就組織特定的內涵而言,組織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構起來的社會集合體,為了滿足自身運作的要求,必須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理想、共同追求、共同的行為準則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機構和制度,否則組織就會是一盤散沙。而組織文化的任務就是努力創造這些共同的價值觀念體系和共同的行為準則。
因此,組織文化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第一,超個體的獨特性。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組織文化,這是有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業特點所形成的。如美國的組織文化強調能力主義、個人奮斗和不斷進取;日本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團隊合作、家族精神。
第二,相對穩定性。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積累而成的,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不會因組織結構的改變、戰略的轉移或產品與服務的調整而隨時變化。一個組織中,精神文化又比物質文化具有根多的穩定性。
第三,融合繼承性。每一個組織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必然會接受和繼承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價值體系。但是,組織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必須注意吸收其他組織的優秀文化,融合世界上最新的文明成果,不斷地充實和發展自我。也正是這種融合繼承性使得組織文化能夠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并且形成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組織文化。
第四,發展性。組織文化隨著歷史的積累、社會的進步、環境的變遷以及組織變革逐步演進和發展。強勢、健康的文化有助于組織適應外部環境和變革,而弱勢、不健康的文化則可能導致組織的不良發展。改革現有的組織文化,重新設計和塑造健康地組織文化過程就是組織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改變員工價值觀念的過程。
二、音樂在建設組織文化中的作用
音樂是以聲音深入人們心靈的藝術,音樂通過旋律、節奏等音樂語言組成的運動形式,使欣賞者、演唱者產生審美體驗、激起美感。音樂藝術具有時間動態性和聽覺性的特點,音樂的節律與人們的生命和諧共振,因此,在音樂中人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美,、自然的美,感受到音樂帶給人們的無求樂趣。同時,音樂能夠把握歷史的脈搏,捕捉時代的信息,把真善美和人們的理想、信念融入到優美的音樂中。時代的特征可以用音樂寧鼓起來體現出時代精神,正是由于這個道理,組織在建立組織文化時,都十分重視音樂藝術在影響組織信仰,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方面中的作用,并創作自己的企業之歌,把組織的精神和管理者的精神理念融入音樂,使組織成員唱起或聽到足跡組織的歌時,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
在知識經濟正逐步走來的今天,通訊工具的現代化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迅速和便捷。但是感情溝通和相互理解卻變得越來越困難,特別是工作速度和節奏的加快也是人們感覺到工作壓力很大,這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和精神的麻煩和痛苦,作為抒情藝術之一的音樂藝術正好可以彌補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人們感情交流的缺失,音樂正是通過多種載體融合著人們感情的軌跡進行交流。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文藝,應當在描寫和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豐富的成果。要塑造四個現代化的創業者,表現他們那種革命理想和科學態度,有高尚情操和創造能力,有開闊眼界和求實精神的嶄新面貌。要通過這些新人形象,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推動他們從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活動。小平同志的講話,對文藝的重要作用作了深刻地闡述,對文藝工作者提出殷切的期望。因此,組織的共同遠景、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等等都可以通過音樂藝術這種載體向組織成員表達,從而增加組織凝聚力,實現組織的目標。
三、音樂藝術在組織文化中的行為導向功能
利用制度結構和層級結構來規范和制約參與者在組織活動中的行為,要求對這些關系和行為的范圍和形式作事先的描述和界定。然而,組織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并非所有的關系或行為的范圍和形式都是可以與責的。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音樂藝術的特殊功能便是在組織制度和層級結構不能觸及的地方發揮作用,即用來調節不同成員之間在組織活動中的非正式關系。組織文化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組織成員廣泛接受的價值觀念以及由這種觀念所決定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這種價值和行為準則可能未被明確宣布,但他們通常隱含于組織成員作為其前提的思維模式的假設中,是已經被組織成員無意識地普遍認可的。他們的行為會自覺地,甚至是會不自覺地受到這些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
音樂藝術在組織的組織文化中對組織成員的行為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基本功能:
第一,行為導向功能。制度結構通過權利與利益的分配決定了不同參與者類群在組織活動中的行為,層級結構主要借助運用行政權力的指揮和控制直接規范個體在參與組織活動中的選擇,音樂藝術用其動聽感人的音樂有力地啟發和引導組織成員,通過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的形成引導組織成員選擇符合企業利益的行為方式。根據西蒙的觀點,人的決策收到價值前提和事實前提的影響。音樂藝術正是自覺或不自覺通過影響個人決策的價值前提來發揮作用的。
第二,行為激勵功能。根據行為科學的理論,人的行為是由動機導向的,動機則是由需要決定的。人們不僅在不同時期存在不同的需要,而且在特定地點也通常會感覺到不同需要的存在,不過這些需要和要求得到滿足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需要和要求得到滿足的迫切程度的不同決定了不同需要在不同或相同時期對人的行為的影響程度不同。需要和要求得到滿足程度的迫切性不僅取決于需要的客觀性,而且受到周圍環境對特定需要應否滿足或應被滿足程度的認識和態度的影響。音樂藝術正是通過樹立某種價值觀或創造一定的氛圍,影響甚至改變人們對不同需要和要求得到滿足的迫切程度來影響或引導組織成員表現出符合組織需要的行為的。
第三,行為協調功能。組織活動目標的達成需要整合不同成員在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同時空的不同努力。層級結構通過指揮和命令直接安排組織成員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對這些成員的具體行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以保證員工行為之間以及員工行為于組織計劃與目標要求的相互一致性,音樂文化則可以借助同一價值觀和同一系列行為準則的影響來使組織成員在不同時空的行為趨向相互協調。
總之,尋求發展使組織永恒的奮斗宗旨,而優秀的組織必然包含優秀的組織文化,音樂藝術又是組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組織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通過音樂藝術培養、塑造自己的組織文化,并發揮其作用和功能,使組織文化真正成為凝聚組織成員共同奮斗的精神源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