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目前河南旅游英語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應改變教材、體現地方特色,重視實踐,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在此基礎上,進行旅游英語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 旅游英語 教學改革 反思 展望
旅游英語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在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許多問題,筆者最近對河南省30多所高校和旅游學校的旅游英語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研究,對目前旅游專業英語教學的現況、存在的問題、教改的設想,以及教改的具體方式和手段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期對旅游英語的教學有所裨益。
一、河南旅游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河南省的旅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教材的針對性不強,教學中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旅游英語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1.教材沒有具體性、針對性,缺乏地方特色
從旅游英語教學的特點看,旅游英語是一種以旅游專業為基礎的實用型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ropose)。專門用途英語強調要有明確的專業目的,這就要求旅游英語的教學必須有適應其專業需求的專門教材。目前有關旅游英語方面的教材,國內已有很多的版本,我省目前旅游英語使用的教材,多是全國通用的版本。這些教材大多具有普遍性,而具體性、針對性和地方性相對不足,更有甚者,還有一些學校在教材的選擇上不問系別,不問專業,皆采用“公外”教材,這樣就滿足不了旅游專業學生關于應用旅游英語的需要,教材落后于現實需要的狀況亟需改進。
2.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
當前我國包括專門用途英語在內的英語教學,大多是在非英語環境中進行的,而組織教學的形式往往是大班教學,授課一般是以教師為中心,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非常有限,他們之間較多的是提問與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一種機械操練。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的較多的是一系列語言規則和語言知識,口頭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熟悉考試手段,熟悉各種類型的試題,善于應付各種考試,而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卻相當低下。這樣,當這些學生將來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無論是從事涉外飯店還是英語導游,由于他們從事的都是面對面的直接服務,特別是語言服務,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個跨文化交流問題。這種交流不同于一般情況下兩個不同國籍人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一般情況下的交流和對話如有語音或語法錯誤,甚至是文化方面的錯誤,對方或許可以理解,但對于接受過旅游英語專業訓練的人員來說是不允許的,這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成敗。
3.師資隊伍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當前河南省各個學校的旅游英語教學中,大多是一些較年輕的或沒有太多經驗的教師,而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旅游英語教師匱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高職稱、高學歷的英語教師一般都在大學從事英語專業教學,另一方面從事旅游英語教學的年輕教師一旦有了經驗或有了高學歷,就非常有可能轉到英語專業。另外,當前河南省各個學校的旅游英語教師多是英語專業畢業,對旅游文化多不是太精通,在講授旅游英語時對人文歷史不能深刻理解,對專業知識的講授不能深入淺出,很難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旅游英語教學改革的設想
教學改革是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旅游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估使旅游英語的教改刻不容緩,我們根據在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提高。
1.改進旅游英語教材,突出地方性特色
由于旅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強調英語的專業目的,因此旅游英語必須與旅游環境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選用與旅游專業有關的、適合旅游專業需要的教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關于旅游英語課程的教材,如前所述,國內已有很多的版本,省內各高校采用的教材也不一樣,有關單位應針對旅游院校突出實用、強調技能的特點,在英語教材的選擇方面,一定要適合旅游專業,以滿足旅游院校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的實際需要,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旅游市場的需求。根據調查的資料,我們發現,各校的旅游專業是在不同的專業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有些是以歷史專業為基礎,有些是以地理專業為基礎,有些則是以英語專業為基礎等等,因此各個院校對旅游英語的教學也有不同的安排,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在確定旅游英語教材內容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確定教材的普遍性,如介紹旅行社、飯店賓館、交通運輸各個部門的情況,這些內容在全國統編的旅游英語教材中體現得較好,而對于體現地方特色的旅游英語應在教材中加強。
河南地處中原,在古代號稱“天下之中”,故又稱為“中原”、“中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華夏文明的搖籃,河南的旅游景點浩如煙海,數不勝數,豐富的旅游資源在面向世界開放的同時,旅游英語的教學更具有了現實意義。由于河南省培養的旅游英語人才主要或者說絕大多數的人要以河南為工作環境,因此旅游英語的教材中要注意其具體性、針對性和地方性。對于河南省來說,應編寫基礎性的旅游英語方面的教材,即在使用全國通用教材的同時,也要注意編寫地方旅游英語方面的教材,在教材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如在人文景觀方面,教材中要介紹如安陽小屯殷墟,洛陽龍門、白馬寺、少林寺、中岳廟,開封鐵塔、相國寺、龍亭、鄭州商城遺址、南陽臥龍崗、李時珍墓等文化古跡的內容和歷史;在自然景觀方面,應涉及到豫西的地下熔洞、豫北的太行山、豫南的大別山之雞公山等;在紅色旅游景點方面,如豫南的鄂豫皖根據地新縣等、豫北的晉冀魯豫根據地、豫東的淮海戰役戰場等方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加強旅游英語教材的地方性和實用性,從而體現出地方特色,并使學生學以致用。
2.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注重交流運用
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讓學生多說多練,用提問、對話等方式,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演示,通過旅游案例分析和導游中英文模擬講解訓練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學生主動獲得聽、說、讀、譯、寫的技能,同時也可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如單詞記憶、聽力理解和閱讀速度等方面自選材料進行專門訓練;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尤其要給予旅游英語方面的職業培訓,在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化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成為既具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識及導游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旅游英語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具有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能聽懂對方的話,聽懂對方所表達的各種意思,而且自己也必須有熟練的口頭表達能力,能用英語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各種意思,包括自己所要向旅客介紹的有關參觀旅游的內容。要做到這一點,需從三個方面努力:
(1)教師在旅游英語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聽、說的機會。教師可以多用英語對學生講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融入語音、語調、口語、聽力、詞匯和語法等基本功訓練,有的學生常常因為不了解外國人的文化習俗,說的是英文,表達的卻是中文的思想,教師就要多用英語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回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Role-play(角色扮演),讓同學們自由組合表演對話,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去,承擔一定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對話內容。角色扮演把課堂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場所,使語言學習充滿活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是一種最好的提高學生聽、說英語能力的手段。
(2)教師要重視語法在學生學習英語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選定一至兩本語法書,并在規定的兩個學期內在課外時間全部細致、深入地研讀一遍,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配合英語精讀課程的進度,掌握每一課出現的語法現象,并進行反復訓練,以達到運用規范性語言來傳達自己思想的效果。
(3)教師要抓住河南正在發展的旅游契機,千方百計讓學生融入到當中去,力爭掌握更多的關于旅游這一方面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法,以及與此相關的政策法規和語言現象,真正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專業英語教師的素質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使旅游英語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由英語水平高又有專業知識的專職教師擔任,教師授課以英語為主或完全以英語進行,這樣才能保證專業英語的教學水平。教學單位必須對年輕的旅游英語進行培訓,對出身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文化知識的培訓,使他們在掌握了相關的英語專業知識后,再進一步掌握旅游文化的知識,盡量擴大知識面。而對出身旅游專業的教師則要進行英語專業的培訓,使他們不僅能掌握豐富專業知識,而且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專業知識,講授英語旅游專業的知識,也就是說要使英語教師專業化,專業教師英語化。
同時,穩定教師隊伍是提高旅游英語教學的重要保證。如前所述,要想提高旅游英語教學,必須有一支高職稱、高學歷、高水平的旅游英語教師隊伍,這就要求有關的教學單位幫助教師樹立業務觀念,加強教師的責任心,對旅游英語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一視同仁。
三、教學改革的方式和手段
中國加入WTO和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將會給處在中國腹地的河南提供更大的契機和市場,而旅游則是這個古老的中華文明發源地的河南的重要產業。為此,旅游英語成為特別重要的課程。而現在的旅游英語課程是遠遠不能滿足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只有對旅游英語課程進行改革,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形勢的需要。
1.加大語音室、多媒體設備的投入
現代高科技的多媒體教學給旅游英語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它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聲、情、圖并茂的音頻和視頻,使英語的語言藝術得到較充分的發揮。多媒體教學傳授的信息量大,表現力豐富,同時能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極大的興趣,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在音頻和視頻素材營造的真實氛圍中,學生對語言的真實感受和理解被最大程度地調動,從而鞏固和加強了所學內容,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成為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動態過程。如在講解以公園為主題的景點時(如北京的故宮、頤和園,美國的迪斯尼世界、世界歷史上的八大奇觀等),可以運用有關的音像資料,通過制作、展示相關的教學軟件,使學生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當然,教師在進行這些教學工作時,是非常辛苦的,旅游英語的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而且也要求教師必須有過硬的業務能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對社會大形勢的悟性和敏感性。多媒體旅游英語教學,可以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課堂教學變得高效、豐富和生動。
2.在考試方面,增加口語考試的分量
旅游英語教學在考試方式上也必須進行改革。衡量學生對某一課程的掌握通常是以考試的方式來進行的,然而傳統的考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傳統考試往往重視書面考試的方式,不能完全測試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旅游英語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也要求學生要有實踐能力,旅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獲得在旅游工作中用于與外籍人士進行交際和介紹旅游景點時所必須運用英語交流的知識和能力,這種能力更多要求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聽,是聽懂別人的話,是接受信息的能力;說,是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聽懂對方的話和對方所表達的各種意思的同時,自己也必須有熟練的口頭表達能力,能用英語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各種意思,包括向游客介紹的有關參觀旅游的內容等。因此旅游英語教學的考試方式中,對聽、說要進行考試,并且列為正式的成績,通過考試手段的加強,促進旅游英語口語的學習。
3.大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廣泛的交流機會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作文比賽、“英語角”等等。有學者提出在校內建立“導游模擬翻譯活動現場”,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模擬現場”進行較為逼真的口譯訓練。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能使學生獲得很好的鍛煉機會,但旅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學校除設“模擬現場”外,還要組織學生到實際現場去鍛煉。如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暑假和周末分期分批地到各個旅行社實習,擔任兼職導游等;還可組織畢業生利用畢業實習期間到河南省的一些著名景點、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進行導游翻譯實習,平時還可承接一些資料翻譯任務,組織有條件的學生參與翻譯實踐。
總之,旅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上。我們在教學中應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致學原則,在課時的分配上要加強向實踐和實習課傾斜,在考試方式上要靈活多樣。由于旅游英語教學在我國還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筆者希望在旅游英語教學方面進行的嘗試性研究能對其他從事專業英語教學的老師有所啟示,為旅游英語教學最終走上學以致用之路盡微薄之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