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和倡導新型消費倫理的基本原則如可持續性原則、無害化原則、公平公正原則等和主要規范如節用儉樸、適度合宜、文明健康和綠色消費等,主張以科學、理性、文明、健康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路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 消費倫理 和諧社會 可持續發展 公平公正 節用儉樸 適度合宜 文明健康 綠色消費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所謂“和諧”主要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其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在當代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科學生活方式相悖的不健康消費,超越現實條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擺闊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的蓄意浪費,拒絕高新科技產品的守舊消費,求神拜佛、算命問仙的迷信消費,一味學西方的“跟風消費”,吃珍稀保護動物的破壞性消費等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著,不僅帶來消費者道德的淪喪、人性的迷失,更造成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加劇了人與自然矛盾。人類的消費理念、消費結構、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在一定意義上直接決定著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走向,更直接決定著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本文試從新型消費倫理觀中挖掘和諧思想的蘊涵,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一定思路和解決方案。
一、新型消費倫理觀的基本原則
1.可持續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包括生產的可持續和消費的可持續??沙掷m的消費觀是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組成部分,是它的派生物,并對整個發展模式的實施產生巨大影響。它的主體思想是:對自然資源、生活資料、勞務和公共產品的消費,包括消費觀念、消費能力、消費行為、消費模式、消費政策等方面的抉擇都要有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思想。《21世紀議程》第四章《改變消費模式》指出:“全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特別是工業化國家的這類模式。”可見,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是造成全球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另外,這一章還將可持續的消費方式作為所有國家應努力實現的目標,指出“所有國家均應全力促進可持續的消費方式”,“促進減少環境壓力和符合人類基本需要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加強了解消費的作用和如何形成更可持續的消費方式?!笨沙掷m性原則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基礎之上,服從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對傳統消費觀的挑戰和否定,構成了新型消費倫理的首要原則,這一原則蘊涵了和諧思想。
2.無害化原則
消費作為人類的一種生理需要,是維持生命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因此消費首先要有利于個體的健康發展和人格完善,最起碼對個體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對個體的生命健康無害;其次,消費作為一切經濟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又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總會不可避免地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系,如奢侈性消費造成社會資源浪費,還對社會風氣造成消極影響,這種消費是不道德的,因此消費還要為他人和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提供條件,最起碼對他人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生存和發展無害;再者,消費作為人類與自然交往的基本方式,是不斷消耗自然資源、產生生活廢物的過程,因此消費也要有利于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穩定和美麗,最起碼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無害。總之,人類的消費應無害于人,無害于社會,無害于自然,有益于己,應保證和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益于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持續生存和發展。
3.公平公正原則
在消費領域,公正就是指每個人在行使自己的消費自由權時,以不影響他人和整個社會各方面權益的實現為前提,他人和社會的消費權益的實現也要為個人消費權益的實現創造條件。生存權和發展權是每個人最基本的人權,為了維持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消費權。消費公正包括代內公正和代際公正。代內公正體現了全球發展的一體性和世界性,它要求在“只有一個”的地球上,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為代價,特別要注意后發展國家和地區的需求。它要求在國家范圍內,地區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利益;在國際范圍內,國家利益必須服從全球利益。代際公正關注的是發展的持續性和未來性,它強調在消費問題上要公正地對待下一代或下幾代人,當代人應明智地擔負起在不同代際之間合理分配資源和占有財富的倫理義務與責任。在實現自身的需要時,不僅不能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條件,而且要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從前輩那里繼承的一樣多甚至為之創造更多的發展條件。
二、新型消費倫理觀的主要規范
1.節用儉樸
我們倡導的節用儉樸,作為一種消費理念,是人們對待物質財富、物質欲望和物質生活的一種態度,是介于奢侈和吝嗇之間的一種中道,具體是指人們合理地、有節制地使用和消費物質產品和勞務,既不放縱各種欲望、為所欲為,又不過分苛刻、壓抑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節儉“既不絕欲,亦不縱欲”,不奢侈,也不浪費,倡導過一種理性的、合宜的物質生活,做到文實相符,“節制在人”,“取舍于內”,不被物所役,以真正實現自立、自強。它既是一種消費方式,又是一種關乎人生目的和人倫關系的德性,這里的中道思想就是一種和諧。
節儉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個體層面分析,節儉能對各種自發的物質欲望進行節制,從而奠定道德自律的基礎,使人集中心力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從社會層面分析,節儉能造就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使社會穩定具有凝聚力;在國家機器運轉中,節儉能凈化社會空氣,造就清正廉潔的行政氛圍,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尤其在當代中國,人口多,底子薄,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有限,再加上資源的嚴重浪費、低效使用,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多積累、多節儉、少鋪張、少浪費的發展道路,決定了國民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我們在經濟工作中,要“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儉放在首位,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領域,都必須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節糧,千方百計地減少資源的占用和消耗,各行各業都要制定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的目標和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這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2.適度合宜
適度消費既是基于個體自我身體和精神發展的需要,又是基于整個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既是內在的要求,又是外在的要求。所謂適度消費,作為一種消費模式,是把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水平限制在生態環境可持續支撐人類生產,生產可持續支撐人們消費水平穩步提高和消費可持續支撐生態環境的范圍內的消費,是適應國情、國力、生產力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的一種消費狀態。這個客觀條件包括如下三層含義:(1)消費支出等于或接近于社會平均消費水平;(2)與個人收入、財力相適應;(3)在資源的社會供給量為既定的情況下,不過多的占用或消耗該種資源,造成資源供應的緊張或短缺。由于這個客觀條件是具體的、歷史的,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階段的演進而變化,所以適度的具體內容也是發展變化的,而決不是永恒不變的抽象。
適度消費是過度消費與消費不足之間的一種中道。過度消費不是為需要而消費,而是為顯示自身的地位、身份和“價值”而對物質享受和奢侈的無限制的追求。它不僅是人的價值和精神的一種扭曲,而且是對地球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消費不足,難以維持基本的生存和發展,同樣是不合理的。適度消費要求人們在消費時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務使消費與本人的收入水平、償還能力相適應,同時還應考慮是否造成了消費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從而造成了社會資源總量的供求緊張。適度消費既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過度節儉型的消費而抑制生產生活發展,更不是奢侈過度型的消費而浪費資源和損害環境。它不僅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自然的本性,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3.科學合理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在創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同時,要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边@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
科學合理原則要求消費活動不僅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也要符合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首先,科學合理的消費是指消費活動按經濟規律辦事,消費的水平與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社會生產的水平相適應;其次,科學合理消費還必須適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一方面,消費水平能保證生產資源的積累和擴大,防止個人消費量超過對生產的投入量。另一方面,防止由于消費方式的不當和消費的過度增長造成的對資源的掠奪和生態的破壞;最后,科學消費觀要求消費活動符合人自身發展的規律。消費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的需要??茖W消費要求人們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消費得到保證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文化、學習、藝術、休閑、娛樂、旅游等精神生活的消費,以提高文化素質和加強精神修養,使人們的心情愉快,有足夠的安全感、舒適感和滿足感,使人們崇尚真理,崇尚文明,崇尚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人們遠大的理想、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真正實現一種“全面的生活方式”、“平衡的生活方式”,提倡終身學習,用健康向上、格調高雅、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充實自己,使物質和精神生活協調發展。這正是和諧社會所追求的理想目標。
4.文明健康
文明健康消費不僅指消費行為對身體的有利性,也包括消費過程和形式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并非任何消費都是合理的,一些不正當的或過度的消費首先會使身體的健康受到危害。近年來不斷增長的現代“文明病”,主要是不當消費、消費過度和營養過剩造成的。因此,個體應選擇有益健康的、文明的消費結構和方式,這不僅是人作為生命存在物的必然要求,也是人作為社會存在物發展自我的前提。
文明健康消費不僅表現為消費內容的文明健康,而且表現為消費方式和手段的文明健康,要求消費要有利于個人的健康發展,不損害國家、集體、環境和社會的利益;要求消費者立足自身實際,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并舉,既有物質追求,也有精神追求,在較長時期內堅持以發展消費為主,追求適度享受消費;要求消費者通過合法、正當的手段來獲取消費資料,反對吸煙酗酒、聲色犬馬、狂飲暴食的不健康消費,反對吸毒賭博、賣淫嫖娼、看黃色影視錄像等非法消費,反對以貪污、受賄等手段獲取錢財的腐敗消費,反對低級庸俗趣味、迷戀色情、暴力刺激的消費。此外,個體還應自覺地克服虛榮、攀比、盲目等不健康、不文明消費心理和意識,倡導文明、理性、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意識。
5.倡導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是人類面臨生存危機,環境意識日益深入人心、人們生活方式變革的產物,是一種比過度消費生活更充實、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它有三層含義:(1)消費者在消費時要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2)在消費過程中要注意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3)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綠色消費不僅是消費無污染、無公害、質量好、有利于消費健康化的產品,而且是保護、培育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滲透著環境意識和健康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是消費觀念、消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它是一種反映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嶄新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反映了一種文化、一種文明。
總之,新型消費倫理觀以其科學、理性、文明、健康的消費理念和方式,能夠促進人——自然——社會的良性循環,最終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從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創造條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