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入世過度期后我國企業將會遇到前所未有挑戰,產業創新是我國各企業應對這一難題的最好策略。企業戰略景框下產業轉型、產業融合、創造全新產業帶來諸多產業創新機會,企業應該通過共同開發、風險投資、獲得利益相關者支持等手段來進行產業創新的合作,最大化企業的利益。
[關鍵詞] 入世過度期 產業創新 戰略選擇 產業創新機會
我國在加入WTO的談判中,爭取了一個過度期,指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關稅減讓和非關稅措施的減少和消除,以及服務貿易領域開放的3~5年的這段時間(即2001年12月11日~2006年12月11日)。自2004年12月11日開始,現代服務業的9個部門和90多個分部門內的各種地域性限制條件已逐漸被取消,到今年1月,關稅已接近最終減讓水平,非關稅措施即將全面取消。入世過度期后我國企業將會遇到前所未有挑戰,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是我們企業的經營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產業創新是我國各企業應對這一難題的最好策略。
一、產業創新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
產業創新就是企業突破既定的已結構化的產業的約束,以產業先見或產業洞察力構想未來產業輪廓,以及通過培養核心能力來使構想的產業成為現實的過程。產業創新是企業戰略創新的核心和最高目標,是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的系統集成,同時也是企業家創新精神的主要體現,能夠使企業突破現有的成長障礙,不斷獲得新的成長機會。
產業創新的提出使企業戰略的景框變得更寬廣,企業不僅僅要競爭當前的市場地位,培養自身的核心能力,更要競爭產業先見。這給企業的戰略制定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既要應付當前的競爭,維持和保證企業生存,又要調動資源為明天的產業競爭創造優勢。從企業長期戰略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產業創新實質上是企業資源配置在未來和當前需要的一種平衡。同時,資源運用的風險控制更加困難,需要對未來的產業具有“先見之明”的深刻理解才能使今天的努力轉化為未來的成果。隨著人類知識積累質量的提高,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傳統的產業運作模式、競爭機制、優勢來源都面臨著不斷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企業在現存的產業中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也必須關注未來的變化,也必須面對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二、產業創新的機會分析
對于進入成熟期的行業,產業競爭格局已經穩定,企業想要改變目前的競爭狀況非常困難。但是,如果能夠更具遠見的對未來進行投資,那么將在未來新一輪的競爭中獲得極大的競爭優勢。在企業的戰略競爭景框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產業創新的機會:
1.產業轉型帶來的機會
由于管理或技術的革新帶來產業的逐步升級和轉型時,處于弱勢地位的企業如果能夠提前把握先機,搶先進行管理或技術的變革,主導產業轉型,那么將擁有競爭對手無法超越的優勢。例如,彩電業的概念不斷推陳出新,如果處于轉型期的彩電企業不注重管理或技術的革新,對產業轉型沒有先見,很可能會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被淘汰。
2.產業融合帶來的機會
現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IT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很多傳統的產業趨于融合的態勢。本質上來說并沒有產生全新的產業,但是原來區隔非常明顯的不同產業,在未來界限會變得模糊,甚至合為一體。產業融合給企業帶來了威脅和機遇。一方面,在目前產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企業將不得不面臨未來不確定因素的挑戰,另一方面,產業融合將帶來更大的商機,將滿足更多的顧客需求,擴大產業的需求容量。在產業融合時期的競爭必須依據產業創新戰略。利用產業演化分析,對技術增長和需求增長的前景做出分析,確定產業融合的方向,從而確定企業資源的配置方案,主導產業融合,獲得先發優勢。產業融合的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目前網絡媒體、娛樂行業和傳統的媒體娛樂產業的融合。
3.全新產業帶來的機會
對于產業創新戰略來說,企業的根本任務是創造未來的顧客。最優秀的企業可以通過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來獲得未來的顧客。一般來說,企業的成長應該是一個循環。首先,企業從現有的市場地位中獲得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利潤和資源(當然不排除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資源,但是目前考慮的是企業內生的成長機制問題,這才是最關鍵的)。然后,具有長遠發展意識的企業會根據自身的產業遠見對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進行投資,從而獲得未來產業的優勢地位。
三、產業創新策略在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產業創新需要企業對未來和當前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因此企業最好能夠兼顧三種類型的業務:
第一,鞏固目前主營業務(產業),這些業務能夠提供現金流入和保持公司的近期業績,讓企業從現有的市場中獲得足夠的資源來支持企業發展;
第二,拓展當前的主營業務,利用產業延伸等手段,獲得中期經濟增長點,以保證企業能夠穩中有進;
最后,要同時著手建立能夠支撐公司長遠發展的新興產業。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企業往往很難很好地兼顧上述三種業務,例如在產業競爭中,產業創新為弱勢企業提供了機會。因為一般產業發展的結果會表現為產業集聚,幾個大企業壟斷大部分市場,在原有市場弱勢企業實現超越是很難的,尋求新的產業突破,弱勢企業更加具有積極性。但是由于大企業的官僚體系,以及放棄原有的客戶、資產、技術積累的巨額成本,使大企業在產業創新上投鼠忌器,反應遲鈍。相比之下,弱勢企業對于新技術的興趣以及采用速度要比大企業更有利于產業創新。但是,在另一方面,弱勢企業由于在目前的主營業務上處于劣勢,企業無法提供產業創新所需要的資源支持,從而很難在一些核心的項目上有明顯突破。
從上面的分析看出,企業在產業創新過程中,都各有優勢。為了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劣勢,企業需要相互合作。由于建立新興產業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并且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單獨開發新興產業所需要的管理知識,以及技術訣竅并非是最優的選擇。全新產業的產生必須依賴科技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努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企業個體有限的資源很難滿足需要,必須巧妙地借用企業以外的資源。例如,羅瑟曼爾通過對制藥企業戰略聯盟的實證分析證實了聯盟研發的資源互補性(Rothaermel,2001)。傳統大型化工制藥企業在資金、工藝、營銷網絡、品牌、生產許可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由于對現有產品和顧客具有的路徑依賴性,這些企業在高科技生物制藥方面往往反應遲鈍,阻力重重。新興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在對理論前沿的把握、新技術的創意提出等方面優勢明顯,卻苦于無力進行前期試驗、中試和初期市場開拓。二者通過建立適當的戰略聯盟,可以得到共同發展。
在這種合作能夠帶來雙贏的情況下,企業的產業創新戰略并不總以競爭為重點,往往也會強調與其他合作者來分擔未來的風險,同時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企業可以考慮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承擔對未來產業的投資。這樣即使投資失敗,也不會對現有的競爭格局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企業可以通過股權互換來建立比較穩固的戰略聯盟。這樣企業可以實現產業互補或進入彼此所在的產業領域,實現產業整合,通過相互持有對方的股份來共同開發技術,分擔風險。除了股權互換,大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共同合資建立新公司的方法來進行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工作。由于這種股權的安排,現有產業的企業能夠對產業創新的收益比例有很穩定的預期,對于相互的合作是非常有利的。
企業可以考慮風險投資的加入。風險投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以避免自身資金缺乏的劣勢,在產業創新中利用風險杠桿,以小博大,獲得最大的收益。而對于大公司來說,由于自身的資源豐富,資金充足,雖然不需要風險投資的支持,但是可以通過風險投資來支持有潛力的企業進行產業創新,這樣既可以避免大企業官僚體系對創新的扼殺帶來的損失,最大化現有業務的利潤,又可以分享其他企業產業創新帶來的收益。
企業可以說服未來產業的一些利益相關者進行投資,甚至可以爭取國家的投資和政策扶持。在企業進行產業創新時,如果能夠得到相關產業企業,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能夠分散創新的風險,并且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能力,并能夠更加快速地推廣創新的成果,使創新的收益最大化。
參與文獻:
[1]張治河:創新型城市與產業創新系統.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12)
[2]王建軍:產業創新與資源轉換戰略的實現. 青海社會科學,2006(6)
[3]王俊:關于我國現代文化產業創新建設的思考.特區經濟,2006(11)
[4]李含琳:西部民族縣產業創新體系構建模式研究——基于瑪曲縣產業開發和創新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3)
[5]茍仲文:電子信息產業創新體系研究——基于產業創新視角的分析.管理學報,2006(6)
[6]吳金明:中部崛起背景下湖南產業創新發展研究.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5)
[7]陳實:體驗經濟為導向的陜西旅游產業創新研究.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5)
[8]幸標:信息產業部:“重拳”出擊推進產業創新.世界標準信息,2006(5)
[9]陳一君:產業演化邏輯下的衰退產業創新戰略探討.工業技術經濟,2006(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