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首先對目前國內有關“黑哨”現象產生的5類觀點進行分析,然后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造成“黑哨”的原因,并對消除這一現象提供可行性建議,旨在保證中國職業是球聯賽的健康運行。
[關鍵詞] 執法裁判 職業足球聯賽 黑哨 經濟人
自1994年中國足球走職業化道路以來,職業足球聯賽飛速發展,中國足球有了長足的進步,其國際影響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中國足球走向其事業的巔峰——中國足球歷史上首次打入世界杯決賽圈的同時,職業足球聯賽的種種弊端也發展以了極點,“假球”、“黑哨”現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鬧得輿論界沸沸揚揚,中國職業足球聯賽大有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這些丑惡現象在對中國職業足球造成致使打擊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壞的國際影響。中國職業足球何去何從。
一、目前認為造成“黑哨”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認為足球聯賽自身的體制弊端是造成“黑哨”的首要原因
中國職業足球聯賽中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歸根到底的職業足球聯賽自身體制的問題。負責職業足球聯賽運作的中國足協是一個登記于民政局的社會團體,但它的另一面卻是國家機關體育總局下屬的足球管理中心,是一個政府的管理機構。這“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造成了“管理工作”是的種種弊端。
中國足協的特殊地位致使它的權力至上,凡事我一家說了算,別人只有聽的份,無論你愿意不愿意都得照我說的做,對于俱樂部的訴訟,足協下屬的裁判委員會總是予以“駁回”,這是造成俱樂部無奈地向裁判員送黑錢的客觀原因。現在,這種送黑錢的現象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竟然成了出錢買公平的必須手段。
2.缺乏相對獨立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對于足協的種種做法只能聽之任之,沒有哪家機構能夠切實督導其行為,并對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和給予嚴厲的制裁。權力的失衡必然導致腐敗的滋生。
3.足球俱樂部行賄助長了“黑哨”的產生
個別企業或足球俱樂部為追求其球隊的成績,總是想盡一切辦法,甚至會不惜一切手段,賄賂裁判,直接導致了“黑哨”的發生。
4.裁判員隊伍素質不高是直接原因
裁判員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所以,執法裁判往往會在一些社會關系,人情面子面前把持不住;在俱樂部所送的高額賄賂面前敗下陣來,鋌而走險吹起了“黑哨”。
5.法律上的缺陷使“黑哨”泛濫
最為關爭過后是,在腐敗發生后,司法機關無法給予強有力的法律制裁。目前,對于足協這樣一種“特殊的機構”、對于裁判員的身份的界定等在司法界還是一個空白,所以,檢察院、法院面對諸多俱樂部行賄、裁判員以及足協官員受賄等問題也只能是鞭長莫及,望“罪”興嘆。
但從經濟理論出發,對足球比賽“黑哨”現象進行分析,也許能從本質上了解其成因,并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
(1)人的本性都是趨利的,或稱都是自利的、謀利的。
趨利既是人類走向特質富裕的最強有力的動力,似乎又是貪婪、嫉妒之類的罪惡淵源。所以,我國歷史上,在價值層面,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都把自利行為視為與社會文明進步相敵對的東西,曾一度對它特否定和回避的態度,然而歷史最終證明了人的趨利的本性對社會進步所起的積極作用,任何無視和抹殺人的這一本性的只能是徒勞的。
(2)回報率(R)= 收益(I)/成本(C)。
(3)“經濟人”理論。
所謂“經濟人”,指“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它包含以下3個基本命題;
第一個命題是“自利”,亦即追求自身利益的驅策人的經濟行為的根本動機。這種動機和由此而產生的行為有其本身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的根據。
第二個命題是“理性行為”,經濟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據市場情況、自身處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做出判斷,并使自己的經濟行為適應于從經濟行為適應于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從而使所追求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
第三個命題是經濟人假說的核心命題,亦即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高度的保證,經濟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動會無意識地、卓越有成效地增進社會的公共利益。這是經濟人假說中最有意義的問題,難怪米爾頓海爾斯把它稱之為“經濟人的靈魂”。
二、對“黑哨”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我們認為,在職業足球聯賽過程中發生著許許多多的經濟行為:足協與擁有足球俱樂部的企業之間、足協與球迷消費者之間等都會圍繞著“足球比賽”這一特殊商品——服務產品發生種種買賣行為。
1.人趨利的本性決定了人發生自利行為的可能
在職業足球聯賽運作的過程中當中,各個利益主體都會在趨利本性的推動下發生自利行為。通常。人趨利的本性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的道德水平足夠高或者各種規章制度包括法律制定是足夠嚴密的嚴厲,就會墳人的“自利”行為形成制約,使其行為在社會所認可的范圍內發生,從而使人在獲利的同時又不至于違背道德和違反法律,這是人們所期望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或某些規章制度的批漏,相應的法律存在空白,或某些不正當利益足夠大,大到了使人摒棄道德、踐踏法律的地步,那么人就會利欲熏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做出于法所不容的事。
2.作為“經濟人”的各利益主體都有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趨勢
“經濟人”——包括企業或足球俱樂部、臨場執法裁判追求自身利益的吉果必然會導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對矛盾,這一矛盾會在足球聯賽進行過程中或結束后爆發出來。
首先,企業投入巨大資本創立足球俱樂部就是希望能通過職業足球聯賽提供的高水平的足球比賽來吸引更多的球迷,從而為該企業或其產品作宣傳、打廣告、擴大影響力。為吸引更多球迷,有時甚至會不惜采取不正當手段來提高其產品——俱樂部球隊的“質量”,使企業取得更大的知名度和最大的經濟利益。如果這一愿望不能實現,那么企業則會經營幾年俱樂部,在擴大該企業知名度過目的達到以后把俱樂部賣掉,這樣就使行賄成為可能。
對于“黑哨”的發生,臨場裁判擔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裁判是聯接生產者足球俱樂部和消費者球迷這一對矛盾的樞紐,通過公正執法的裁判保證生產才和消費在足球聯賽的市場上發生公平買賣行為。然而裁判同樣也是趨利的,他也在時刻追求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樣的話,如果足協助管理有漏洞,裁判很可能利用其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采取不正當手段,從而使受賄成為可能,并直接導致“黑哨”的產生。
3.回報率的大小最終決佇各利益主體行為的發生
對于有違規行為的各利益主體而言,其回報率(R)=非法所得(I)/欺詐成本(C)×100%。
作為“經濟人”,各利益主體總是精心地計算著它的回報率。他做出行為前道德要權衡利弊、綜合比較,看他的行為是否能夠有足夠高的回報率,如果其回報率足夠低,那么他就不會有所舉動;如果回報率遠遠大于其期望值,那么他就會背誦一切責任、道德、法律,發生行為。我們知道,人往往會在巨額暴利下迷失其本性,也就是說,足夠高的回報率足以使人賤踏一切法律。
因而,要防止足球聯賽進行過程中違規行為的發生,就是要通過采取一些恰當的措施來對各利益主體形成制約,防止其出現過高的回報率,這可通過降低其非法所得和增大欺詐成本來實現。
對足球俱樂部而言,其非法所得為通過投機取巧使得比賽成績提高;欺詐成本為俱樂部所送的賄賂款、俱樂部受到的處罰及其社會聲譽的敗壞。而比賽結果和輿論壓力是客觀存在的,所以,降低其回報率的首要辦法是加大對違規俱樂部的查處和處罰,把處罰力度和所送賄賂款金額聯系起來,違規越嚴重則會受到更為嚴重的處罰,使其“得不償失”,自然會有效地抑制其違規行為的發生。
就受賄裁判而言,其非法所得主要是受賄款,欺詐成本=欺詐次數×發生概率×懲罰力度(欺詐次數指裁判受賄的次數;發生概率指受賄裁判受到處疃的概率),懲罰力度=內部處分+法律制裁+罰款。其中,受賄金額是由俱樂部決定的,屬俱樂部行為,這可通過加大對俱樂部的處罰來減少填至杜絕其行賄而實現;增大其欺詐成本可通過增大發生概率和加大處罰力度來實現;增大發生概率就是要加強管理機構和監察機關對裁判的監督、管理和查處,大大增加其受處罰的機會;增大處罰力度就是對違規裁判進行嚴勵的經律處分、刑罰、處罰、罰款,從而大大降低其回報率,使其一違規就能被及時的處罰,而一旦處罰就能使其痛改前非。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就俱樂部和執法裁判而言,作為經濟,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正常的,完全符合作為“經濟人”的一切特征,然而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卻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了損失和危害,這舊我們所不希望也不允許的,因而必須給予堅決的制止和打擊。
歸根到底,造成“黑哨”的原因是制度問題。所謂“制度就是”一種行為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社會、政治及經濟行為。“如果制度制定得準確、嚴密、合理,就能保證俱樂部和執法裁判在發生行為的時候,始終在一定的限度內進行,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又不會危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人而達到既定目標;相反,如果制度不明確、不合理或有漏洞,就會使俱樂部和執法裁判有機可乘,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顧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結果只能是危害他人和社會。
2.建議
對中國足球進行制度改革必須緊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用計劃體制下的那套方法管理市場經濟的事情。
(1)改革足協的機構設置
中國足協必須盡快改變“一套班子、丙塊牌子”的不合理機構設置,及由此形成的對中國足球俱樂部的“家長制”式的管理方法,改變其既承擔政府管理地職能,又而向市場進行開發的雙重角色。中國足協應該重指導、出政策,是戰略性的機構,不應是執行性的機構,足協應轉變職能、改進工作作風,遵循“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實現管理權和開發權的分離,建立起中國足協領導下的、以俱樂部為主體的、符合現代足球隊運動規律的職業足球聯賽,對足球聯賽的運作只進行宏觀調控,實行企業化管理。
(2)考慮建立足球“職業聯盟”
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一個完全獨立的足球俱樂部的職業聯盟,負責職業足球聯賽的具體運作,包括賽制安排、制定賽程、組織比賽等,對聯賽進行規范化管理,以及電視轉播、贊助商、冠名權等商務開發,實現真正的規范化運作、商業化運營。而中國足協和職業聯盟是管理者和執行者的關系,既彼此獨立,又相互協作。
(3)加強立法和司法監督
針對俱樂部行賄、裁判受賄等問題,在法律界幾乎還是一塊空白,必須盡快建立相應的法律條款,改變當前的這種尷尬,對責任人從嚴從快查處,客觀上起到強制約束的作用,防止或大大降低“黑哨”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春學:經濟人與社會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1~51
[2]李江帆:第三產業經濟學[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111~126
[3]Coase R, Alchain A, North D(美).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5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