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立發展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有利于我國金融的國際化。本文分析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離岸金融市場 存在問題 風險監管
離岸金融業務是商業銀行跨越國界的金融活動,是適應金融全球化而創新的業務話動日前我國商業銀行已具備經營離岸業務的實力。開辦離岸金融業務,建立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是推動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的有效途徑。通過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引資需要。
一、我國離岸金融市場業務發展歷史及現狀
1989年5月,招商銀行開辦我國首筆離岸金融業務。隨后,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等全國四家銀行相繼獲得了國家外匯答理局的批準,成為我國離岸金融業務的首批試點銀行。在之后近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離岸金融業務從無到有,業務規模從小到大,有了一定的發展。離岸金融業務無論在市場規模上,還是在業務種類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我們還處在摸索和試點階段。
二、我國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有利條件
我國基本具備了離岸金融市場的條件,主要表現在:政治局勢穩定,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政府金融政策推動,免除外幣存款的準備金,對非居民的交易沒有外匯管制允許他們的資金自由轉移,優惠的稅收制度,政府有關的規章制度必須穩定少變并要有適當的靈活性等;地理位置優越,我國是一個得天獨厚的連接世界各大洲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其地理位置、時差條件對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十分有利;經營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租金和人力資源的成本相對較低;開辦離岸業務的需求:跨國公司與境外企業的業務需求,境外中資公司和我國上市公司海外擴張的需要,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相應硬件基礎設施的具備。
三、離岸金融市場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模式選擇
根據市場交易活動范圍、資金來源和運用情況的不同分為三類:內外一體型、內外分離型、避稅港型。我國現階段選擇內外分離型,便于監管當局對不同類型的金融業務加以監管;可以有效地阻擋國際金融市場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維護國內穩定性。
2.健全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現有的法制框架式尚需加強,有關當局要及時完善管理法規體系,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力度,重視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
3.加強對離岸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
在風險防范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監管當局要參照巴塞爾協議的相關條款,加強與各國、各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吸取其他國家對離岸金融業務的監管的經驗和做法。(2)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3)在離岸金融業務開展的過程中,要嚴格區分離岸業務與離岸業務。既要保證業務的順利開展,又要有效預防在業務開展過程中由于業務上的關聯性而帶井的風險隱患。(4)開辦離岸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必須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對離岸業務的開展情況要設立定期統計制度。
4.科學規劃離岸金融業務
對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經營主體和經營模式、離岸金融業務的市場定位及客戶定位、離岸業務品種的選擇等等,都要結合我國的國情而定。
四、發展離岸銀行業務的措施和建議
1.中國離岸金融市場成因要素評價指標體系
現在主要采取層次分析法,離岸金融市場成因要素可以按重要性依次排序為:政治環境;金融發展政策;經濟實力;金融工具創新;交通、電訊狀況;金融監管;聲譽優勢;在岸金融發展狀況;金融政策的穩定性;市場組織費用;教育狀況、人才素質。
2.中國離岸金融市場的實際操作
首先,區位選擇,選擇經濟金融發展程度都比較高,專業金融人才聚集,且具備先進的交通、通訊設施的區域。然后,模式定位,我國選擇的是內外分離型。再次,業務戰略。還有,面臨的制約;最后,相應對策,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加強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動作用;加強我國銀行金融創新步伐,增強銀行競爭能力;開發金融人才資源,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金融服務手段現代化;采取措施避免離岸金融市場成為稅款偷逃的通道。
3.中國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監管建議
離岸金融業務國際化程度較高,對它的監管過程非常復雜,操作難度很大,各國政府、金融組織對此一直非常小心。離岸金融市場在其運行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種類的風險,我們需及時認識和警惕風險的發生。(1)離岸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析。主要包括:信用風險、金融創新風險、資本外流風險、法律風險等方面的風險分析。(2)對中國離岸金融市場的監管建議。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需要在寬松的環境中發展,在規范的條件下健康成長,所以不僅需要來自多方面的監管,而其是多方面監管的交織和混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監管主體方面:我國政府、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三方應共同控制金融市場的風險。
監管內容方面:作為離岸金融市場所在國,對它的監管應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準入的監管;二是對經營的監管。
監管方式方面:金融當局應從傳統的基本規則的監管逐步朝面向過程的監管轉變,從事后的靜態風險管理轉向事前的動態風險管理。
監管依據方面:進一步完善有關離岸金融業務的法律框架。
參考文獻:
[1]Salim M. Darbar, R. Barry Johnston,和Mary G. Zephirin“IMF:加強對離岸金融中心的監管”2003-09-11
[2]IMF Monetary and Exchange Affairs DepartmentJune 23,2000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IMF Background Paper”
[3]Liz Dix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vision, Bank of England, June 2001“Financial flows via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4]廖昌開:《離岸金融業務》.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
[5]史薇:《發展我國離岸金融市場問題探討》.《國際金融研究》,第5期1999年
[6]韓龍:《記離岸金融市場的監管特色》.《經濟評論》,2001年6月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