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國行業協會的發展還處在探索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當前要從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建立行業協會良性發展的外部環境、建立和完善行業自組織管理系統等方面促進行業協會的發展。
[關鍵詞] 行業協會 發展 路徑
行業協會屬于社會中介組織的一種,它是介于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第三種力量。在國外發達國家,行業協會被視為市場經濟的潤滑劑和穩定器。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中介機構,為政府和市場主體提供雙向服務,既分擔政府職能,又反映市場主體的利益訴求,在構建穩定而有序的和諧社會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行業協會發展的現狀
我國的行業協會是從改革開放后開始發展起來的,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得以迅速發展。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社團、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要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這些政策為行業協會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更加寬闊的舞臺。
2003年,全國性行業性團體25109家,其中政府組建的工商領域全國性行業協會362家,綜合性協會15家,工業行業協會206家,商業物資流通協會67家,其他類協會74家。各地企業自建地方性同業公會、行業商會組織2000多家。根據2003年對行業協會在東中西部地區分布的調查,全國共有行業性團體25109家,其中東部地區13599家,中部6241家,西部僅5298家,分別占總數的54.2%、24.9%和20.9%。目前經民政部門正式登記的行業協會有41722個,占已登記的所有社會團體總量的三分之一還多。行業協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中介組織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輔助力量。但由于我國行業協會起步相對較晚,加上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軌時期,因此難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
我國市場的包容量是十分強大的,需要種類齊全、高效運行的行業協會充當“潤滑劑”。但從行業協會的數量來看,我國行業協會到目前為止有4萬多家,而法國協會多達上百萬個。我國行業協會結構也不合理,工商業領域的協會較多,農業類很少,遠遠不能滿足我國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農業經濟技術協會超過150萬個,然而農業行業協會卻沒有相應地組建起來。另外,我國行業協會的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大中型城市,而西南邊遠地區,行業協會則很不發達。
2.政府與行業協會關系不當,官辦現象突出
在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中,有限政府的行政模式沒有真正形成,行業協會生存的土壤并不肥沃。我國的行業協會產生大致有三種途徑:一是政府組建的行業協會,二是由政府性質的行業協會轉變而來的行業協會,三是民間自發成立的行業協會。有的行業協會雖然是民間產生的,但為了尋求政府的庇佑,自己主動要求掛靠政府部門。前兩種類型的行業協會因為脫胎于政府這個“母體”,因而可以說是政府機構的延伸。就我國行業協會的總體情況來講,大部分是由政府部門組建的,民間自發形成的行業協會只占少數。
3.行業協會管理體制混亂
行業協會管理體制不順,未形成行業管理體系。我國行業協會存在多頭領導、分散管理的狀況,政府對行業協會采用的是雙重管理的模式,即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共同管理,導致政出多門,容易產生管理的重疊和空缺;行業協會在強勢政府的大環境下目前尚缺少強有力的監管手段,監管作用有限;社會民眾、顧客群體、新聞媒介等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和參與渠道,尚沒有形成對行業協會的社會監管機制。
4.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首先,表現在自律機制差。一些行業協會按政府部門領導的意志辦理業務,忽視行業自主性管理;有的行業協會內部沒有建立起自我約束機制,未建立起自己的行業的信息檔案,關于本行業內的中介組織及成員執業的職業道德標準的規定也不完備,權利和義務也不明確;其次,行業協會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專業人才缺乏。
5.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行業協會法律,對行業協會的管理往往是依據一些行政條例或行政法規來進行。現在對行業協會的管理依據的條例是民政部等部委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章程示范文本》、《民政部、財政部關于社會團體收取會費的通知》、《關于加強行業協會規范管理和培育發展工作的通知》等。這些條例,缺乏法律的強制性,導致行業協會開展活動的法律依據不足,合法性難以保證。
二、促進我國行業協會發展的路徑選擇
1.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培育和發展行業協會
(1)明晰和規范政府與行業協會的關系,實現政府職能和行業協會職能的回歸。要建立充滿活力的行業協會體系,首要的問題就是理清政府與行業協會的關系。除了少量必須由政府組建的行業協會以外,其余大多數行業協會不得官辦。對于脫胎于政府“母體”的行業協會要逐步實行分離和脫鉤,在行政隸屬關系上徹底割斷與政府的直接聯系。對一些承擔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行業協會,能實行職能分離的就堅決予以分開,不能實行分離就回歸政府。政府在職能轉變的過程中,要把行業協會作為一個重要的領域來考慮。
(2)積極發揮政府在培育行業協會中的作用。政府對行業協會的培育和發展,應側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扶持,鼓勵發展。政府應加快轉變職能,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制定行業協會發展的總體計劃和一系列優惠政策,要積極扶持一批社會亟需的行業協會,特別是有重點地扶持一些與政府職能轉變密切相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行業協會。二是信息誘導,間接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行業協會的管理只能是宏觀調控、間接管理。要堅決杜絕行政干預的方法,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規規范行業協會的發展和運行,通過信息和輿論誘導行業協會貫徹政府的方針和政策。
(3)進行輿論宣傳,轉變民眾觀念,發動社會自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在我國起步較晚,在群眾中還是個新生事物。加上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國家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模式,民眾在解決相關問題時,習慣于依靠政府的強權力量,而很少通過社會領域內的組織尋求利益保護。因此,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民眾的觀念也要相應地進行變革。政府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行業協會的有關知識,引導一批適應市場需要的新型行業協會的建立和完善。
2.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建立行業協會良性發展的外部環境
(1)整合行業協會。當前對行業協會的整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對現有的行業協會按法定資質條件進行審查,對存在問題的限期整頓;二是對一些性質接近的行業協會進行合并,形成較大規模的行業協會;三是對一些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尚未登記的行業協會,要規定限期內到相關部門進行登記。
(2)完善政府和社會對行業協會的監督管理機制。按照服務型政府的模式,政府應把由政府承擔的各項具體管理事務通過委托或授權移交給行業協會,政府和行業協會是業務指導關系,只負責宏觀調控。最有效的監督是實現全社會監督,因此政府可以考慮這樣一條途徑:即政府只管行業協會,由行業協會對中介組織及執業人員實施全權管理?;诖丝紤],可以自下而上建立各級行業協會,先組建中介組織的行業協會,再組建較大行業協會,最后,成立全國性行業聯合總會。由行業聯合總會負責管理各級行業協會并對其進行業務指導。
(3)加快行業協會立法進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行業協會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行業協會法》,或有的只是以行政條例出現的,不能真正發揮法律效力。要在建立統一的《社會中介組織法》的基礎上,對行業協會單項立法,使之有法可依。
3.建立和完善行業自組織管理系統,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性管理
(1)加快行業協會建設,增強行業自律。中介組織中尚未建立行業協會的,要努力創造條件,盡快成立行業協會;對成長期或經濟上尚不能自立的協會,可以考慮由政府給予財政扶持;對雖已建立行業協會但其機構、人員、職能不配套的,要盡快充實、壯大。行業協會要健全規章制度,要結合本行業的特點,制定規章、條例,明確獎懲制度,切實將本行業的社會組織納入可監管的視野。行業協會受政府主管部門的委托行使某些職能時,政府要加以指導和監督。
(2)提升行業協會工作人員素質,加強行業協會的人力資源管理。要積極推動行業協會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吸引一批專業性、復合型人才進入行業協會。當前要做好以下幾點:①完善行業協會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和執業登記。②加強行業協會人員的培訓,不斷更新其專業知識,提升其業務能力。③加強中介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在人才特別重要的今天,行業協會要謀得生存和發展,也需要完善人才機制。要制定人才引進計劃,完善激勵機制,定期進行績效考核。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所.2005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
[2]王文:淺析行業協會的作用[J].國際公關,2005(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