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對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的體育消費結構,體育消費水平,體育消費行為與動機進行比較和分析,探討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現狀,發現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結構比較單一,體育消費水平仍處于低消費階段,女教師體育消費相應的也受到了“閑暇時間少,工作、家務繁忙”和“缺乏體育的消費環境”的制約。
[關鍵詞] 遼西地區 高校女教師 體育消費 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也越來越關注。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全國高校合并、擴招這一重大舉措的實施,各高校教學壓力迅速顯現出來,高等學校的教師, 除了科研工作在質量和數量方面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出任教學課時數也較以前也增加了不止一倍。同時可以看到,各高校為了鼓勵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不同程度的在教師的崗位津貼、課時津貼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這也使得教師們工資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然而,一個讓人不能理解的問題是,他們在其他消費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卻在體育消費方面沒有大的變化。特別是高校女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體育消費狀況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本課題調查了解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群體的體育消費狀況,為了更科學地引導和培養她們良好健身意識和積極進行體育消費,從而使她們積極主動地為增強體質而投資,為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2000年~2005年體育核心期刊有關體育消費的文獻資料35篇,閱讀消費和體育消費書籍、學術會議論文集8本。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遼西地區的渤海大學、遼寧工學院、錦州醫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學院、錦州師范專科學院、朝陽師范專科學院、盤錦高等技術學院、葫蘆島船泊學院等9所普通高校的女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676份,回收率96.57%,有效問卷652份,占回收問卷的96.45%。調查內容涉及體育消費觀念、消費水平、消費動機、消費結構、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未來消費需求狀況等。
3.訪談法
對9所高校的30多個不同職稱女教師家庭的經濟收入、體育意識、體育消費等情況進行了專訪。
二、結果與分析
1.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結構體系比較分析
(1)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類型的基本情況。體育消費是指人們購買或使用有形產品與無形的體育勞務以滿足自身體育需求的活動,它包括有形的實物消費和無形的勞務消費兩種。根據有形的實物消費和無形的勞務消費內涵,運動服裝(鞋、帽)、運動飲料(食品)、體育健身器材(球、球拍)、體育書報(音像制品)等屬于有形的實物消費;觀看體育比賽(門票)、參加體育健身培訓,體育彩票、醫療康復、體育旅游等屬于無形的勞務消費,從回收的問卷看,低職稱女教師(初級、中級)多用于購買運動服、健身器材和運動飲料等有形的實物消費上,而高職稱(副教授、教授)的女教師也基本上以實物消費為主,但用于勞務消費的費用卻高于低職稱的女教師。
由表1可知低職稱的女教師選擇消費對象依次為運動服裝、體育健身器材、運動飲料、參加體育健身培訓、體育書刊、觀看比賽、體育旅游、體育醫療和體育彩票。高職稱女教師選擇對象依次為運動服裝、體育健身器材、運動飲料、參加體育健身培訓、體育書刊、體育旅游、體育醫療、觀看比賽和體育彩票。
(2)高、低職稱女教師的體育消費結構分析。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無論高職稱女教師還是低職稱女教師,她們實物消費的比例占了絕大多數,她們主要的體育消費依次是運動服裝、體育健身器材、運動飲料、參加體育健身培訓和購買體育書刊。從表1看出由于運動服裝、鞋帽不僅可以用于體育鍛煉,而且還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較實惠,因此體育服裝占了較大的體育消費比例。另外,物美價廉的體育健身器材和時尚的運動休閑飲料也是女教師普遍追求的體育消費形式。同時,由于絕大部分女性追求靚麗的體形,她們在參加體育健身培訓和購買體育書刊也占了一定的消費比例。她們認為可以通過體育培訓塑造優美體形,從體育書刊中可以獲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和減肥的方法。滿足了愛美的心理需求。
2.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經濟收入與體育消費的比較分析
經濟收入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水平,女教師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每月的工資和課時津貼,其收入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其體育消費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女教師的體育消費創造了條件,而女教師的經濟收入也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其體育消費水平。
(1)遼西地區女教師經濟收入與體育消費的比較。由表2可知,被調查的女教師中,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高職稱女教師占90.8%,低職稱女教師占3.5%。月收入在1500元~2000元的高職稱女教師占6.9%,低職稱女教師占78.2%。月收入在1000元~1500元的高職稱女教師占2.3%,低職稱女教師占16.4%。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高年職稱女教師占0%,低職稱女教師占1.9%。可見,遼西地區大部分女教師目前的月收入最低基本在1500元以上。通過調查還發現,每月體育消費在50元以下的高職稱女教師占45.3%,低職稱女教師占52.8%,每月體育消費在50元~100元,高職稱女教師占32.1%,低職稱女教師占29.6%,每月體育消費在100元~200元,高職稱女教師占19.4%,低職稱女教師占11.7%,每月體育消費在200元以上,高職稱女教師占3.2%,低職稱女教師占5.9%。從數據可以看出,高職稱女教師收入普遍高于低職稱教師,但每月體育消費狀況卻相一致,大部分都集中在100元以下,所占比例近80%。
(2)遼西地區女教師的經濟收入及體育消費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隨之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其體育消費水平也相應提高。近年來,遼西地區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其體育消費意識水平也不斷增強。然而,對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調查顯示,平均收入水平雖然較高,但是,她們的體育消費水平仍然較低,絕大多數月消費水平低于100元。引起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
①閑暇時間少,工作、家務繁忙是制約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的首要因素。選擇該因素的女教師占63.1%。由于高校女教師都是學校的骨干教師,肩負著主要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其年齡大部分都屬于中年階段,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使他們的閑暇時間少,制約了他們的體育消費;
②缺乏體育消費的環境。選擇該因素的女教師為35.9%;體育場地器材設備和指導力量等條件不足、體育消費價格過高、也是制約女教師參與體育消費一個因素。
③受傳統文化的心理影響。我國人民自古以來注重勤儉持家,在消費問題上是重積累,長于計劃開支,其消費方面一貫表現為實用和耐用,因此,雖然富裕了,但投入到體育消費中的資金仍然很少。
3.女教師體育消費意識與消費動機的比較與分析
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前提是對健康的需求,而對于健康的認知,取決于人們的體育意識。體育意識是把體育健康需求轉化為體育消費行為的橋梁。只有具備了體育消費動機才會產生體育消費的行為。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女教師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分為增強體質、工作需要、陶冶情操、社會交往、形體健美、豐富余暇和其他等八類。
(1)女教師體育消費動機的類型。在該調查中,要求每位女教師選擇一種最直接、最強烈的動機,調查顯示(見表3),低職稱女教師由于大多數處于38歲以下,為了滿足教師形象,形體健美需要的動機居首位,占31.3%;其次是工作的需要占22.6%。明顯高于高職稱的女教師。反映了低職稱的教師年輕、身體好,把體育消費、體育活動作為塑造形象、娛樂身心的一種手段;高職稱女教師多數年齡在38歲以上,追求身體健康動機居首位,占32.1%,其次是工作需要占21.9%。
(2)女教師體育消費理念與動機分析。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實施體育消費的目的動機與所處工作環境、社會地位和承擔的工作性質有較大關系。正因如此, 出現女性消費目的的多元化傾向。這可能與女教師工作壓力過大有直接的關系,同時,也可能與女教師喜愛追求時尚及女性新運動項目多樣化有關。從不同職稱的女教師的體育消費動機和目的看,高職稱女教師(38歲以上)群體,在消費目的動機上首選“強身健體”,隨年齡的增加人們對健康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這與該群體在單位的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有直接關系。而首選“形體健美”為目的群體呈現出青年化趨勢,這與該年齡階段精力旺盛,健康狀況良好,以及本身的生活理念現代化程度高有直接關系;而對于“社會交往”、“豐富余暇”、“工作需要”、“陶冶情操”這幾方面動機相差不大。
總之,遼西地區高校女教師的體育理念和消費動機是基本正確的,但這種理念還停留在簡單的認識層面上,而更多的女教師缺乏體育實踐。隨著遼西地區經濟的發展,相信她們對體育消費的認識逐漸會全面并趨于合理。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體育消費已成為大多數高校女教師生活消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總體水平較低。
(2)高校女教師的體育消費支出結構不均衡,實物型體育消費的支出仍然遠遠高于體育信息消費的支出及體育健身消費的支出。
(3)隨著高校女教師的經濟收入的提高,參與型體育消費作為一種增進健康、消除疲勞和愉悅身心的獨特手段已經漸漸被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所接受。無論低職稱、還是高職稱的教師體育消費的理念逐漸在完善,消費觀在從實物消費的基礎上,漸漸的在勞務消費上增大投入。
(4)高校女教師體育消費相應的也受到了“閑暇時間少,工作、家務繁忙”和“缺乏體育的消費環境”的制約。
2.建議
(1)加快高校體育消費市場開發,注重開發的層次性,滿足高校女教師體育需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日趨豐富,高校女教師從事體育活動、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的人越來越多,體育意識不斷增強,體育消費欲望也越來越強。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體育專業人才和場館設施等物質的相對優勢,開發興辦體育產業,把開發體育市場與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大力宣傳體育消費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改變傳統體育消費觀念,提倡花錢買健康、花錢享受體育的觀念,積極鼓勵體育消費。
高校女教師的體育消費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是實物型和參與型體育消費,這種消費結構的形成與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以及對運動的需求密切相關。進一步調整消費結構,必須在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我國國民經濟收入逐步提高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謝小龍等:知識女性體育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及市場營銷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5(10)
[2]張鳳霞:陜西省知識分子體育消費頻率、項目與動機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6)
[3]王景亮等:我國西北地區婦女體育消費情況調查報告[J].山東體育科技,2006(3)
[4]魏軍:我國體育消費的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6
[5]王景亮:西安市不同年齡婦女體育認知、體育動機和體育消費的現狀調查[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18(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