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過對產品設計中技術美的剖析和研究,提出:“功能價值是產品設計技術美的中心概念、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是超越產品功能價值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相和諧的愉悅體驗、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是個發展的觀念。”并指出對產品設計中技術美的全面深入認識,對于豐富和完善產品的設計思想有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技術美 產品設計 功能價值 協調發展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設計領域和制造商已經為藝術地表現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同時,在不斷發展的物質生活中,人們不再滿足產品設計中單一的審美元素,而是更多地期待技術美與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審美思想的貫通,從而給人以身理,心理,情感直觀愉快的形式張力效果。因此對產品設計中技術美的認識和研究,關注產品設計中技術美學價值,關注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高科技與高情感的協調,對于豐富和完善設計思想有著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一、功能價值是產品技術美的中心概念
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的核心是通過技術設計,技術操作等活動,把作為觀念形態的新技術物化為勞動產品,從而獲得產品新的功能和使用價值。在形式和功能的統一中,實現功能的最大體現。
產品內在的功能美是相對于產品外觀裝飾美而言的。最初,人們認為產品的使用價值,經濟價值屬于實用的范圍,無美可言,產品的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產品表面的形式裝飾上。在歐洲封建貴族的倡導下,輕視實用,追求裝飾的風氣,經歷了17世紀的“巴羅克”風格而在18世紀的“羅可可”風格中達到了頂峰。人們熱衷在盔甲和弩弓上雕刻極其復雜的花紋,刻意修建建筑物的過梁、門像柱、柱座和線腳,以至于出現科林斯柱裝飾的蒸汽機,阿拉伯圖案裝飾的壓榨機。這種注重產品外觀裝飾美的傾向,導致了浮夸形式與實際功能的脫離,產品的審美設計與產品技術設計的對立。為了糾正這種偏頗,一些有眼光的建筑師和工程師開始從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機器本身去探求一種新的美——與功能結構相統一的美。勇敢地提出了“形式隨功能”的口號,強調美和實用應該吻合,一種物品或產品形式只要明顯地表現了它的功能,那就是美的。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德國包豪斯為中心興起的建筑和工業設計新思潮,就堅決反對一切多余的裝飾,認為不必把功能所要求的材料和結構加以掩蓋,而應該從材料和結構內部去尋求美的形式,創造簡潔,明快的現代風格。在產品設計的諸多因素中,功能最能體現技術的水準,新的技術一旦物化為勞動產品后,就意味著獲得了新的功能,新的使用價值,由此導出物化技術功能美的概念,成為技術美學的中心概念。人類為了交通的快捷,設計飛機、火車、汽車、輪船,運用不同材料,攻破一系列技術難關,從而解決速度的問題,雖然造型結構,原理和材料不同,但功能的原則是一致的,就是要實現人類行走速度的“飛躍”。柯布西耶曾說:“設計如果不符合功能目的,一看上去就在使用上不方便,那不管怎樣講究外觀美,并加以細部的裝飾,看起來也不會是美的”。因此,產品的功能價值是技術美的核心內容。任何產品的設計只有通過技術的設計而實現功能的價值,從而實現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一。當然,我們強調產品設計中技術美的功能價值,并不是說凡是有功能有用的就是技術美,更不能以功能效用價值來規定審美價值。產品技術美的核心內容是功能,但產品的技術美是一種與功能密切聯系,但又超越功能的美。
二、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是超越產品功能價值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相和諧的愉悅體驗
如果我們對產品審美價值沒有充分的認識,技術的求索也就失去了目標。我們所談的產品的技術美不能脫離功能,但它并不是產品功能的直觀表現。
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標準化的生產排斥了生產者的個性與想像,工業產品雖然具備有物質的功能,但出現了物質與精神,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脫節,科學技術沿著適應自然規律的理性方向發展,有可能突破人的感性適應性,造成人的生理、心理和體力活動規律的不相協調。在機械化初期,“丑陋的機器”制造了粗糙的產品,也把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附屬品”。在這里自然談不上產品的技術美。而只有把人,人的生存意義與科學技術活動統一起來,才能找到擺脫這種設計危機的出路。
在現代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為人類自覺地扼制非美化,非人化,從而達到技術與藝術的重新統一創造了條件。在新的技術條件下,人們在個性發展上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產品的功能美與形式美出現了更大的相容性。工業產品的設計要求在技術條件下具備文化的品格,成為一種文化的象征,并且在人為環境中產生審美的情感效應。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的探求更致力于創造出更富有表現力和更有趣味的設計語言來取代純技術。如何把高技術與高情感結合起來,建立起新技術與人之間的協調關系,通過技術的途徑建立人們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生理和心理的愉悅體驗,是產品設計中技術美永遠追求的目標和方向。BO公司曾經生產的家用音響系統,采用透明面板技術來展示CD碟片的運動過程,并以鮮艷的色彩對比來營造一種游戲般的情調。又如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家用電器產品設計也開始轉向所謂的“生活型”。即強調產品外觀上的趣味性,以滿足人們個性的需求。松下公司針對年輕人市場的錄音機,一改先前漠的黑色面孔,以斑斕的色彩顯示青春的活力,蘋果公司推出的Imac電腦,秉承蘋果電腦人性化設計宗旨,采用一體化的整體結構和預裝軟件,插上電源和電話線即可上網,大大方便了第一次使用電腦的用戶,打消了他們對技術培訓的恐懼感。Imac采用了半透明塑料機殼,造型雅致而又略帶童趣,色彩采用了誘人的糖果色,完全打破了先前個人電腦嚴謹的造型和乳白色調的傳統,實現了高技術,高情趣的完美結合。
這一系列產品設計的實踐活動,為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勁的推動力。
三、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是一個發展的觀念,它有著時代的特征
技術美是個發展的觀念,科學技術是日新月異的,人類求知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隨著新科學的產生,必有新的材料,新的能源,新的工藝連環式的產生。這樣技術美也就有相應的新成份。20世紀60年代,新技術的發明使人類社會從機械化時代轉向信息時代,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探求集中在微電子技術的應用研究,而著已是昔日黃花。而在當今社會中面向未來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是設計家,設計理論家,企業家們感興趣的難題,它的挑戰性意義,給人們帶來無限希望但又具有各種各樣的神秘感。非物質社會、信息社會、數字化社會、網絡、多媒體、生物工程、材料革命、納米有技術資源分配、信貸生活等等,它們已向設計家們展示這樣或那樣的線索,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為技術美帶來新的廣闊天地,人們現在已經很難預見未來產品設計的技術美會呈現什么樣的藍圖美景,在物質生活中,人們將更加關注于產品技術美給人帶來的生理、心理、情感的直觀愉悅體現,未來的技術美將更加注視看不見的東西,重視關系的再發現,方法的追憶和內心的反響。這樣技術美隨著時代的發展將會呈現新的標準和趣味。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美也呈現出流動性、變化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