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國際商會為統(tǒng)一各種貿易術語的不同解釋,制訂了《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隨后,為適應國際貿易實踐發(fā)展的需要,國際商會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80年和1990年進行了多次修訂和補充。其中1990年國際商會為使貿易術語能適應日益廣泛使用的電子數(shù)據(jù)交換(EDI)和不斷革新的運輸技術變化的需要,對該《通則》做了全面的修訂。為使貿易術語更進一步適應世界上無關稅區(qū)的發(fā)展,交易中使用電子信息以及運輸方式的變化,國際商會再次對《通則》進行修訂,并于1999年9月公布《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2000),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2000通則》規(guī)定了E、C、F、D四組貿易術語,共13個貿易術語,其中FOB、CFR和CIF為常用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不同的貿易術語,其價格因素不同。
一、價格構成
在我國進出口業(yè)務中,最常采用的貿易術語是FOB、CFR和CIF三種術語,F(xiàn)OB——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在指定裝運港于貨物越過船舷時完成交付,買方自該時刻起,承擔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
CFR——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在裝運港于貨物越過船舷時完成交付。賣方必須支付貨物運到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運費,但是貨物交付后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因貨物交付后發(fā)生的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自交付時起由賣方轉移至買方承擔。
CIF——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在裝運港于貨物越過船舷時完成交付。賣方必須支付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運費,但是貨物交付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因貨物交付后發(fā)生的事件所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自交付時由賣方轉移至買方承擔。
可見,在上述貿易術語中的價格構成中,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內容:進貨成本、費用和凈利潤。其中,費用的核算最為復雜,它通常包括國內定額費用和國外費用兩部分。而國內定額費用項目較多,主要包括整理費、包裝費、保管費、搬運費、報檢費、產地證費、報關費、銀行費、通信費、管理費等。定額費用一般占進貨成本的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商品實際經營情況自行核定。在集裝箱運輸下,國內定額費用還應包括堆場服務費、拼箱服務費、集裝箱及設備使用費等。
國外費用主要包括國外運費和保險費,如果有中間商,那么還應包括將支付給中間商的傭金。
另外,我國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也實行出口退稅政策。所謂出口退稅,是國家為幫助出口企業(yè)降低成本,增強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鼓勵出口創(chuàng)匯,而實行的由國內稅務機關退還出口商品國內稅的措施。
因此,出口商品的總成本的公式:
出口總成本=進貨成本+定額費用-出口退稅
出口退稅=進貨成本(含增值稅)÷(1+增值稅稅率)×退稅率
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的價格構成的計算公式如下:
FOB=出口總成本+凈利潤
CFR=出口總成本+國外運費+凈利潤
CIF=出口總成本+國外運費+保險費+凈利潤
三者之間的換算公式為:
CIF=FOB+國外運費+保險費=CFR+保險費
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險費率}=(FOB+國外運費)÷{1-(1+投保加成率)×保險費}
二、出口商品成本核算
換匯成本和外匯盈虧率是考核外貿企業(yè)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了控制虧損、增加盈利、減少外匯換匯成本,我外貿企業(yè)在對外報價或磋商交易之前,首先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對外組織成交。
出口商品的換匯成本,在我國,目前一般是指商品出口后凈收入每一美元所耗費的人民幣成本。核算換匯成本同反映出口盈虧的一種形式。人民幣盈利率越大,換匯成本越低;反之,人民幣虧損率越大,則換匯成本也越高。外貿企業(yè)在每筆出口交易中,應做到其出口商品的換匯成本不高于單位外匯收入的兌換率(銀行外匯買入價),即可以獲得盈利。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出口盈虧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總成本(退稅后)
盈虧率=盈虧額÷出口總成本×100%
如計算結果是正數(shù),則為盈余;為負數(shù),則為虧損。
外匯增殖率是指加工后成品出口外匯增加的收入與原料外匯成本的比率。原料如果是進口的,則外匯成本按CIF價格計算;如是本國原料則參照FOB價格進行計算。通過外匯增殖率的計算,可以得出成品出口外匯的增殖程度。外匯增殖率的公式如下:
外匯增殖率=(成品出口外匯凈收入-原料外匯成本)÷原料外匯成本×100%
總之,在國際貿易中,幾乎每個買賣合同都離不開貿易術語,其中,絕大部分使用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在我國實際業(yè)務中,一般出口使用CFR或CIF,進口使用FOB。因為這種選擇,無論出口或進口,可以通過自行租船和辦理保險,主動掌握運費和保險費的支出,還能為國家出口時增收外匯或進口時減少外匯的支付,還有利我方船貨銜接,按時完成進出口任務,也有利于促進我國遠洋運輸事業(yè)和保險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實踐中應該熟練掌握這幾個貿易術語的計算,做好成本核算工作,以減少我們在出口貿易中的風險。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