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么是網絡財產,是否就是電腦世界的虛擬財產?法律如何界定虛擬化的網絡財產?網絡也是客觀世界的一部份,它必然要符合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只有能溶入社會經濟運行中的財產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產。本文以網絡中財產的存在方式及其本質屬性為出發,界定網絡財產的范疇,為現在時常發生的網絡侵權案件對財產的認定提供理論幫助,從而把網絡財產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帶入到法律的領域。
[關鍵詞] 虛擬物品 財產 網絡財產 網絡人格
一、界定網絡財產的基本意義和價值
1.財產的概念
依通說,“所謂財產,指具有經濟價值,依一定之目的而結合之權利義務之總體。”“財產權是指可以與權利人的人格、身份相分離而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很明顯,財產有獨立性,不僅可以是獨立的物,也可以是其他形態的可為其所有者帶來利益的權利義務之和。而且,財產獨立于權利人的人格、身份說明財產的可流通性,只專屬于某一個特定人物而對其他任何人沒有價值的物不能稱之為財產,因為該物喪失的財產最基本的獨立性。
2.網絡的概念
網絡財產的最大特點是其對網絡的依附,它是網絡時代的新生財產形態,是借助網絡產生的經濟式的最基本要素。因此,我們要清楚網絡對于這種新生經濟形態的獨特之用處和價值,才能理解財產和網絡的結合點。
總體上講,網絡是一個邏輯概念,指各種各樣機計算機互聯通信的方式的總合。兩臺電腦之間就可以組網,稱為對等網;幾臺電腦局部相聯同樣可以組成網絡,稱之局域網,即LAN;中國有國內網,稱作China net;國家之間有國際互聯網,稱之Internet。所以,有的人認為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這種看法有一定的主觀性、理想性,客觀上講網絡世界就是聯網中的計算機數據所記載描述的一切抽象事物,這些數據客觀存在于計算機的各種存儲介質上的。當網絡的具體內容、形式發生變化時,網絡財產的表現形式也會多樣化起來。
3.界定網絡財產的意義
法律往往是在精準與模糊并重的過程中調整、規范社會關系。法律之精準源于其基本原則之穩定性,也在于其定義之準確和科學。但是法律又是模糊的,因為法律的適用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環境下的,它要有沿申性和包容性。
財產,是現代民商事法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多種民商事法律關系乃至其他諸法討論之熱點,是法律法規所要保護的最重要的對象之一。網絡,是信息技術繁榮之后的新生事物,網絡不僅僅包括個人電腦之間的互聯網,還包括政府網絡、特殊部門網絡、固定電話網絡、移動通信網絡、電視網絡等多種,其形式越發多樣化,其形式之間也多有交叉,所涉及的生活方面、社會范圍也越來越廣,可以說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甚至替代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換言之,社會生活因網絡的遍布而網絡化,在這樣的新的生活模式下,我們對網絡經濟中的財產越來越敏感,越發有必要對其性質、特征、歸屬、保護進行全方位的探討,只有認識清楚了這一新形態的生活下的財產關系,才能為網絡化的社會生活、網絡上的經濟現象提供理論支持,尋求科學的法律調整方法,確保其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網絡財產的定義
1.網絡人格
網絡人格是上網者的真實身份在網絡世界里的客觀的、確切對應的身份。“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作為獨立的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網絡人格同法律上的一般人格的意義一樣,抱括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等等,它與上網者的真實人格相聯系。網絡人格不能獨立的存在,上網者若不存在了,或者不上網了,網絡人格就沒有意義了。但是網絡人格可以轉讓,這是網絡人格和普通人格最大的區別。網絡人格不一定要表現為真實姓名和資料,但它同樣可以起到區分上網者之間身份的作用。網絡人格實質是上網者真實人格的延伸。每一臺電腦都有自己的ID,每一個接入互聯網的主機要有聯網賬號,每一臺聯網的主機有自己的IP地址,每一封電郵都有確切的發送源地址和目標地址,網絡中各種主體之間關系發生所依存的最基礎的主體就是彼此的識別代碼,也就是網絡人格的最核心部分。
網絡人格最基本的表現方式之一為網絡賬號,沒有網絡賬號,網絡人格根本不能體現。網絡賬號是用于網絡中各計算機系統中,供用戶使用各種信息資料、軟件、服務的基本身份標識,主要包括署名和匿名兩種方式。網絡賬號通常由幾部分組成:(1)系統ID,這是網絡中用于區分此賬號和彼賬號的基本識別信息;(2)安全碼,即口令,亦稱為密碼,其不僅增強了ID的安全性,也使ID和上網者之間有了一一對應的聯系;(3)賬號資料,這一部分信息是附屬于賬號的,是賬號的非必要組成信息,但是系統ID和安全碼是現行網絡賬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例:黑客是不具有確定的網絡人格的,黑客沒有一般所謂之賬號,是黑客在網絡上的身份也許不能用一定的代碼來區分的,因為黑客往往會虛構自己的ID代碼,來起到欺騙他人的作用,這是網絡世界里的基本邏輯關系。因此,這個ID區分代碼就是黑客在網絡中人格虛假的體現,但在一般情況下,這種可以隱瞞自己身份的ID代碼的使用方式為網絡規則所不許。
在網絡交往中,人與人之間雖然基于網絡數據的傳送進行意思表達,但這種意思的做出仍然基于雙身份的關系,如果任何一方不了解對方的真實身份,那么這種意思表示不僅沒有了確切的對象,計算機系統也無法接受來源不明的信息。網絡世界剛開始產生時,上網者一般不需要進行署名,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上的交往應當受到和現實中人與人交往一樣的法律約束,這時網絡人格就顯得非常重要。凡是上網者有意隱瞞自己的真實的身份而進行匿名交往的,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匿名交往一樣。所以,署名的上網方式有助于網絡人格的清晰化、確定化,當前一些新型的系統,特別是用于財產交易(網上購物等)的系統都要求上網者進行署名操作。
網絡人格的界定有助于以自然人的基本特征去劃分網絡世界的網民之間的法律關系,只有這種基本的法律關系被確定了,才能進行網絡財產關系的界定。網絡中的財產在普通的世界里看不到摸不著,鮮活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的到網絡空間里去,因此,網絡人格就是把普通人與網絡中的財產之間關系進行聯系的一個重要的連接點。
2.網絡財產之性質
有了網絡人格的定義,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網絡財產是基于網絡人格之上。網絡人格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就是賬號,一個普通上網者如果沒有網絡賬號,是不能接入網絡的,更談不上在網絡上進行經濟行為。但是,只要賬號本身并不能成為財產。基于賬號,并且通過上網者以一定對價方式取得的其他權利,例如賬號的持繼使用權、賬號資料的保存權、賬號中虛擬物品的控制權、賬號中接受其他服務(如MP3、軟件下載/上傳)、發送電子郵件、在線多媒體服務、電子商務等,這些權利與賬號一并組成了網絡財產權。基于網絡人格的特性,網絡財產權一樣要和真實上網者的財產權相聯系,也可以通過轉讓的方式來與上網者人格、身份所分離。
因此,網絡人格本身就是財產的一部他,是網絡財產獨有的特征,也是網絡財產的基本要件。由網絡人格和網絡賬號所組成的,就是對網絡賬號和其所涉及的軟件、服務、信息資料的使用權或獨占。這其中包括了網絡人格所必需的ID信息,以及上網者的其他認證信息,還包括了當前特定賬號脫離的時候,這種網絡賬號會會中止,因為賬號所賴以存在的基礎沒有了,相應的財產權利所指向的權利主體也沒有了,當網絡人格恢復時,權利再次復歸權利主體所有。例如,當上網者斷開網絡連接而不上網的時候,這時候他的網絡財產權沒有實際價值了,(注意:因為我們不知道他今后還會不會繼續上網),但其基于網絡空間的賬號并不消失,當他再次上網時權利又復歸于他,說明其網絡財產仍處于他的獨占控制之下。當他上網時,別人盜取他的信息而損害他的利益或者他通過交易轉讓權利,就是財產權的一般法律關系的產生。當他不上網時,別人從他的賬號中盜取信息,就是侵害的存儲該信息的計算機服務器的系統安全,而非其賬號之用戶的財產權。
三、網絡財產的現實價值
虛擬財產是虛擬物品的學界常用稱法,那他是否就是網絡財產呢?面對當下的虛擬物品泛濫的網絡世界,我們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目下繁多的虛擬物品交易,我們的法律又當在其中進行怎樣的管理和調整?
1.與虛擬物品定義相對比
虛擬財產是虛擬物品的學界稱謂,就是指網絡游戲或網絡軟件中所構造的虛擬世界里面的“道具”(游戲中就稱這類物品為“道具”),人們稱之為財產是想對它們進行財產權一樣的管理和保護。
賬號是服務器用于區分和識別用戶的一組信息,用戶可以通過這個賬號來對其包含的資料信息進行使用和處理。網絡游戲賬號也屬于這種信息,游戲玩家通過此賬號來管理個人信息和參于網絡游戲,盜竊者通進對登陸密碼的竊取而支配賬號來謀取非法利益,也可能用破解進入計算機系統的方式進行竊取。
虛擬物品本身不具備獨立性,它只存于特定的計算機軟件的虛擬世界中,而并非存在于一般的網絡軟件中。一般賬號本身并不存在虛擬世界中,往往要以這個賬號參于到游戲中或其他虛擬環境中,即成為了活動的賬號之后,才能以這個賬號的名義去取得一些虛擬物品并參加到網絡世界中去。如果這個賬號進行另外的不同類型的網絡世界活動時,先前所取得的物品并不一定是可以在新的“世界”中通用的。例如常見的QQ賬號,當一個玩家用這個賬號玩游戲或其他娛樂服務中獲得虛擬物品后,并不一定通用于QQ軟件所構造的所有虛擬環境中,這些虛擬物品有沒有通用性完全取決于軟件設計者的意圖,和物品本身的性質沒有必然的聯系。
2.網絡財產現實屬性
通過對網絡財產的分析,我們可知虛擬物品和網絡財產的基本屬性是不同的,虛擬物品是虛擬世界中某一特定環境下面所出現的產物,不具備通用性和獨立性,僅僅是網絡軟件所構造的一個邏輯上的道具。而網絡財產是因網絡的通信和交往,以及網絡虛擬世界的建立所確定的人與人之間以網絡人格為聯系的財產關系的產物,具有獨立經濟價值而有自己范疇。虛擬物品依存于特定軟件環境、設計者的思路、計算機代碼的運行狀態等等,不能成為計算機網絡平臺上獨立流通之財產。
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的淺層理解和對計算機虛擬技術所構建的虛擬世界,即所謂“網絡世界”、“虛擬社會”的盲目崇拜,使得人們容易在看待虛擬物品時有主觀上的聯想,錯認為其具備法律上之客觀物的屬性,認為其與虛擬世界具有對應的存在狀態,而客觀存在。虛擬物其實僅是一個代碼的組合,只是一個象征意義的概念,這不僅僅是其無體的特征,是因為虛擬物的存在方式和使用方式必須依存于文字內容的描述、圖象的展示和人們的想象,一旦離開特定的軟件系統或者離開使用者的想象,虛擬物就只是一段代碼或者文字更或者圖片,稱為“虛擬財產”,實則毫無財產之基本特征。
網絡財產和通常意義下的財產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財產,只不過網絡財產的存在方式依賴于計算機網絡環境。但其仍具備財產一般性質,即獨立的經濟價值,可以流通于聯網狀態下的計算機平臺上,并以軟件、服務、信息資料等多種客觀的方式存在者,可以為其所有者帶來價值,即可用性、有益性。網絡財產的最具有現實性的特點在于其包括網絡人格的部分都直接共屬于其所有者,而不屬于某個網絡系統。我們不能否認網絡時代的財產的網絡化趨勢,很多交易基于網絡而產生、完成,交易的客體也是網絡所特殊的獨有的產物,例如服務、軟件、信息資料等。這些基于每一個網絡人格所對應的客體,組成了網絡財產的各種形態,其不僅可以進行再次交換,更可以在網絡系統的平臺上具備通用性,而不是僅僅在某一個軟件內部、某一個特定的主機的運行狀態。網絡也是整個客觀世界的組成部分之一,網絡是客觀存在的,網絡財產也是客觀存在的,用于構建虛擬物品的代碼、文字描述、圖片也是客觀存在而具備財產價值,但是其中的虛擬物品就如同油畫中的財寶一樣,沒有價值。
在新的經濟模式到來時,我們的法律究竟應當以怎樣的角度來解釋,又當以怎么樣的方法來規范和調整,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在于要首先對網絡財產之根本屬性認識清楚,在定性定量的分析之上,法律才有合理的延伸空間。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