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人工成本已成為現代企業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如何通過加強企業人工成本的管理,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通過進一步加強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既可以提高企業對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又不致于對企業造成很大的成本負擔和經濟壓力,從而實現企業生產效益、競爭力的不斷提高,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人工成本 管理 企業 競爭力 和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和諧社會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統一體。企業作為經濟運行的基本細胞,成為經濟和諧的主要方面,對經濟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企業中,工人的工資高低直接影響到工人工作的積極性,因此處理好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已成為企業和諧的一項重要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人工成本已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關系到企業的和諧發展。因此,加強人工成本管理,降低勞動消耗,是企業和諧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本文旨在通過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人工成本進行科學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最終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推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一、企業人工成本的基本含義及職能
企業人工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項直接和間接人工費用的總和,它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培訓費用、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費用。它反映的是企業補償現有勞動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等因素所發生的費用,以及企業按照國家法規為職工支付的各種社會保險所發生的費用,一般來說,企業人工成本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功能:
一是分配功能。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是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勞動者的主要收入形式,是實現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
二是激勵功能。企業內部職工之間的工資、獎金分配差距和住房等福利差距,可以調動和激發職工的競爭意識、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具有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工資等福利待遇的高低,可以實現勞動力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合理流動,從而實現不同素質勞動力的合理利用。
四是社會保障功能。企業對職工所支付的勞動保險費、醫療保健費、養老保險費、住房費等,對職工起到了社會保障的作用。
二、人工成本統計的重要性
1.統計核算人工成本有利于企業進一步加強成本核算。通過對人工成本的統計核算,利于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并且可以及時有效地監督和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支出,不斷改善成本費用的支出結構,從而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
2.統計核算人工成本有利于加強勞動力管理,有效控制使用各種勞動用工數量,減少和壓縮臨時用工和計劃外用工,不斷改善勞動者的技術結構,提高勞動者素質和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
3.統計核算人工成本有利于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全面掌握本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情況,并據此做出科學的分析、判斷和宏觀的戰略決策,促進企業生產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完善,努力改善和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目前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更好地分析和發現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勝利油田某公司2001年~2002年人工成本數據為例。
2001年人工成本總額為:4658.2萬元,其中工資總額占85.5%,社會保險費用占9%,職工福利費用占7.5%,職工教育經費占1.3%,勞動保護費占3.8%,職工住房費占1.6%,其他人工成本占1.4%。
2002年人工成本總額為:4995.9萬元,其中工資總額占70%,社會保險費用占13.1%,職工福利費用占10.7%,職工教育經費占1.1%,勞動保護費占3.8%,其他人工成本占1.3%。
2002年該公司的從業人員平均人數、企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實現利稅、成本費用總額和人工成本總額分別是2001年的97.66%、139.49%、117.40%、120.53%、115.36%、107.25%和99.44%。
通過分析發現:2002年人工成本總額雖然比2001年增加了7.25%,但由于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的降低幅度遠大于職工工資總額的降低幅度,使企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提高了39.49%、17.40%、20.53%;同時,2002年人工成本總額所占當年企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和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與2001年相比都分別降低了15.11%、1.88%和1.56%。該公司2002年比2001年的企業增加值增加28016萬元,產品銷售收入增加37136萬元,利稅增加6519萬元。
通過對人工成本情況的比較分析,該公司在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自覺管理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識不夠強。對有效地管理控制人工成本的宣傳、研究不夠,在生產經營、勞動工資管理過程中,多數職工對人工成本的概念比較模糊,作為勞資、財務部門和基層領導來說,也缺乏研究、控制和管理人工成本的自覺性。
二是職工人數增長速度較快,加大了人工成本支出。職工人數增長比較快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減員人數少,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及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的數量比較大。此外自2000年起該公司其他用工也明顯增長,主體單位農民合同工增加了200多人,同時為解決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又招收了185名崗位合同工。由于職工和其他用工數量增長過快,加大了人工成本的支出。
三是人工成本費用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不夠規范。由于人工成本構成項目多,企業財務報表上不能一目了然地反映出人工成本的多少,存在著由于資金來源不同,而多渠道支出,在統計中有遺漏或重復統計等問題,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給人工成本的分析帶來了較大困難。
四、強化企業人工成本管理的途徑
1.要提高企業對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認識。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確保資產增值,企業人工成本必須受資產增值的約束。企業人工成本的支出,既要保證工資水平在勞動力市場上有競爭力,又要保證產品在商品市場上有價格的競爭力。因此,要加強對企業人工成本的宣傳,使企業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增強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識,充分認識統計核算人工成本的重要性。要把人工成本作為勞動力要素投入的總費用,進行嚴格的統計核算和分析比較,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多的經濟效益,確保企業資產保值增值。企業效益好,職工收入的增長才有保障。
2.確定正確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標。人工成本是總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利潤和提高企業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上的競爭實力。人工成本與企業利潤雖存在著彼此消長的制約關系,但都來自新增值。企業的增值是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其中包含著人工成本的利潤,單純從利潤目標出發而降低職工利益的行為必然得不償失。只有高效率的勞動才能創造低成本、高利潤目標出發而降低職工利益的行為必然得不償失。只有高效率的勞動才能創造低成本、高利潤率和勞動者的高收入,而高效率的勞動取決于勞動者的勞動素質和勞動積極性,取決于對勞動者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既是與利潤來自于“新增價值”這個同一的源泉,又是能夠保持同方向變化的成本支付項目,對企業人工成本進行管理和調控,并不意味降低職工收入來增加利潤,而是要控制總費用的結構,在增加值的經營方面下功夫,把企業利潤和職工收入協調起來。所以,控制企業人工成本目標應該是職工收入與利潤的同步增長。
3.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在節約使用勞動力上降成本求效益
根據成本各管理的目標和生產需要,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合理、節約使用勞動力,用盡可能少的人力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這是勞資部門加強成本管理、降低費用支出的重要任務。具體措施是:一是要按定員定額組織生產。各個部門、車間(科室)、班組,都要做到用人不超定員,勞動要有工時定額,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職責范圍和崗位責任,不斷提高勞動工時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二是要堅持做到用人有標準,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摸清勞動力現狀和使用情況,優化配置勞動力資源,并加以合理的調劑使用,充分發揮每個職工的應有作用,逐步做到嚴格按標準配備合格的人員,保持職工隊伍精干、高效,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三是推行系統化、標準化操作系統,不斷改善勞動組織。通過改造,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標準化的系統操作,最大限度地使勞動組織和科學技術進步相適應。充分利用工時,避免浪費人力,為合理節約使用人力,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供條件。
4.建立科學統一的人工成本統計制度。目前,人工成本的統計還未納入統計體系,也沒有統一規范的統計報告制度,實行人工成本統計的僅僅是少數企業,統計的數據缺乏可比性。國家統計局和各行業主管機關、各地方政府,應盡快將人工成本的統計納入到統計體系中,作為勞動工資統計的一項內容,反映在勞動工資統計年報中,每年與勞動工資統計年報同時填報。人工成本的統計應以財務核算年度作為人工成本統計年度,以財務及其他專業的統計核算數據業為依據,由勞動工資統計部門單獨進行統計,即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但人工成本的統計結果應與財務核算和其他專業統計核算的結果保持一致。國家統計局和各行業的主管機關、各地方政府,應將企業人工成本的統計結果,作為勞動工資統計公報的內容向社會定期公布 ,便于企業在國內外企業之間進行比較分析。
5.提高各級領導和勞資、財務部門對加強人工成本研究和管理的認識。要把人工成本作為勞動力要素投入的總費用,進行嚴格核算,盡可能地使人工成本的投入得到高產出。把人工成本同生產成本一樣納入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定期研究分配,進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6.逐步規范人工成本的統計、核算工作。明確人工成本核算與企業財務核算及其他專業的關系,逐步統一統計口徑的方法,提高人工成本分析的準確性、可比性。通過對人工成本的統計、核算,了解企業的產品成本和人工成本主要支出方向,及時有效地監督、控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費用支出,改善費用的支出結構,節約成本,降低消耗,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7.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發達國家企業的平均單位時間的人工成本大大高于我國企業的水平,其單位時間內創造的社會財富也遠遠高于我國企業的水平,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科技水平高,產品和勞務中科技的含量多,勞動生產率高。所以,提高裝備的科技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是降低企業人工成本的關鍵途徑。
8.積極推進和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在企業內部分配方面,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強化分配的激勵作用,要基本形成以人工成本管理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內部分配約束機制,要使社會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為決定企業工資收入水平的重要約束條件之一,建立符合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的比較完善的內部分配制度。通過減員增效,加快富余職工的分流,減輕人員負擔,通過嚴格控制各種用工人數控制人工成本總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要發展多種經營,搞好改制分流。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逐步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分流富余人員,建立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分離分流,逐步改善企業產業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精干主體,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