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連鎖經營作為一種具有鮮明的特征現代化的企業經營形式,已充分發揮了其在擴大規模效應、銜接生產和消費、擴大流通、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創造新的消費點等方面的作用。湖北省連鎖業發展迅速,連鎖經營覆蓋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同時也面臨著連鎖業發展不均衡、連鎖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自有品牌建設力度需要加強、誠信建設問題依然不可輕視、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問題,本文對此進行現狀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連鎖經營 現狀 對策
連鎖經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經營形式具有鮮明的特征,即經營理念、CIS企業識別系統、商品組合服務、經營管理的一致性。連鎖經營充分發揮了其在擴大規模效應、銜接生產和消費、擴大流通、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創造新的消費點等方面的作用。
中國超市發展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當時只是以傳統的食雜店形態出現。90年代后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出現綜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等業態,同時家樂福、沃爾瑪等跨國企業在沿海地區快速布點,外資超市開始大量進入。進入本世紀初則以直接投資、特許加盟或兼并重組等方式,大規模實施跨區域發展。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連鎖百強零售額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10%,比2004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連鎖百強零售企業共實現利潤7076億元,較2004年上漲了42%,連鎖業發展迅速。
一、湖北省連鎖經營發展的現狀
1.我省連鎖業發展迅速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省共有限額以上連鎖總公司(總店)76家,比2001年增加24家,其中零售連鎖總店56家,餐飲連鎖總店20家;從業人數62507人,營業面積214.5萬平方米,分別比2001年末增長48.8%和171.5%。連鎖門店數量快速擴張,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2.連鎖經營覆蓋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我省連鎖業已拓展到零售、餐飲和服務業三大行業的50多個業種,專業連鎖店也加緊向各個行業滲透,尤為突出的是醫藥連鎖業。其他行業連鎖店如家電、服裝、鞋類、家居、汽車、建材、圖書等也嶄露頭角,與傳統的百貨商店和超市搶奪市場。
3.外資商業繼續擴張
2005年從69家總店登記的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有62家總店,擁有門店1836個,實現年銷售額152.63億元,分別占連鎖企業總體的89.9%、95.3%和94.1%,內資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我省外資超市企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好又多、大福源、易初蓮花、普爾斯馬特(2005年關閉),而且目前商業外資還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4.競爭激烈導致企業效益水平降低
由于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不高,競爭行為不夠規范;消費市場秩序比較混亂,抑制了消費需求;市場的布局規劃零、亂、散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缺乏必要的監管制度;企業運作及管理尚未達到標準和規范的統一,員工素質不高,企業服務水平較低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競爭劇烈,企業效益水平降低。
二、湖北省連鎖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湖北省連鎖業在發展的規模和質量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發展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連鎖業發展不均衡
從湖北省內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特別是武漢市),農村、鄉鎮超市規模小,甚至沒有連鎖超市;從省外開設的連鎖店分布看,數量較少,與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五的城市地位很不相稱。
從擁有地門店數看,我省每家連鎖企業擁有28.8個門店,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我省的連鎖總店平均擁有門店個數遠低于上海61個和江蘇33個門店的水平。雖然從總體數據看已經超過公認的盈虧平衡點,但武漢市69家連鎖企業中,還有33家企業門店數均未達到盈虧平衡點(根據國內外經驗,一個連鎖企業通常要發展到14家門店(平均每個門店營業面積400平方米左右)以上才能發揮規模優勢,才能有投入產出效益),有的連鎖企業甚至只有兩、三個門店。
從店鋪發展的速度看,網點最多的中百集團至今已開辦5000——12000平方米倉儲式大賣場44家,500——2000平方米便民超市300余家,上海聯華則擁有門店2000多個。
總之,我省連鎖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同時連鎖企業市場集中度明顯偏低,市場占有率不高。表現在中小連鎖企業的發展過快,數量眾多,形成各個連鎖企業分散經營,各自為戰;主導型大型連鎖企業發展過慢,數量不足。針對我市連鎖企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企業應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通過運用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建立連鎖集團,或是運用商品、商號、配送、經營模式、管理技術等優勢發展加盟連鎖網絡,形成實力強、管理規范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連鎖集團,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2.連鎖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完善
連鎖業政策制定,包括連鎖商店的建立政策和嚴格的管理政策等,它對規范連鎖業的經營,促進連鎖業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省連鎖業的發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我們也看到外部環境中存在的影響連鎖業健康發展的諸多因素,如、零售業投資審批政策、“中國商業大店”的制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零售交易規范、直銷等法律、政策體系建設的滯后,影響公平的商業環境建立,不能避免連鎖企業“巨型化”導致的壟斷,造成社會系統失衡等問題。
因此要從我省實際出發,加大對連鎖企業在政策、法律、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盡快把我市一些規模小、實力弱、分散經營的諸多連鎖企業聯合起來,積極引導各種所有制的流通企業走以連鎖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業態之路,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3.企業綜合素質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1)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
作為零售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重要手段,IT技術在控制連鎖企業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有效利用物流及倉儲資源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連鎖業的管理模式。
目前,連鎖業信息化的建設中還存在企業主要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不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信息化戰略,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投入不足,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所需人才匱乏,企業信息化水平不高,電子商務發展滯后等問題。
在連鎖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跨地區、多業態發展,管理復雜程度的大大增加,可能引發企業內業務信息的傳遞和溝通不暢,應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完善企業時點銷售系統(POS)、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核算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持續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注重企業信息化人才建設;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擴大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邁上新臺階。
(2)自有品牌建設力度需要加強
雖然我國連鎖企業在自有品牌建設中已有建樹,如上海華聯超市創建的“勤儉”牌商品,包括糧油制品、日用百貨、洗滌用品、調味品等15大類、1000多種,年銷售額近2億元。上海農工商超市的“農工商”牌米、油、肉以及“伍緣”雜貨。我省的武商量販店的“武商量販牌”、“百盛牌”大米、衛生紙、凈菜等多種商品,中百倉儲的“玲瓏”、“恒黛”等自有品牌商品,但畢竟數量有限。
影響連鎖店最重要的因素是低價格商品,連鎖店的生命力在于提高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價格優勢是連鎖企業的生存關鍵。而自有品牌正具有提高價格競爭力和利潤的優勢。自有品牌,也被稱為商店品牌,是零售商開發與加工生產的品牌銷售產品。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需求特征的信息,提出新產品功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并在本零售企業內銷售的戰略。由于自有品牌能夠給零售商帶來更多的利潤,贏得顧客的忠誠,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零售商親睞。
開發連鎖商業自有品牌需要完善、通暢的銷售網絡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和銷售。目前我省連鎖企業在自有品牌的開發和實施中,還存在連鎖企業難以尋求具有生產、研究開發、創新等能力和具有趨同一致文化背景的生產企業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及商品設計、原材料選用、生產工藝流程以及賣場進行全方位的整合管理實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3)誠信建設問題依然不可輕視
構筑和諧商業發展環境的關鍵,就是以人為本、誠信經營。現實中,我們見到大量缺乏誠信的行為,在產品上,質量低、浪費資源、搶注商標;在價格上,漫天要價、抬高標價再聲稱特價優惠、實行行業價格共謀;在促銷中,充斥著虛假、誤導、不健康廣告;在公共關系方面,對社會公共事業大開空頭支票等。這些行為破壞了和諧社會的建設,損害了企業的市場形象,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4)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連鎖競爭的特點和運作模式與其他形式的企業不同,要求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連鎖經營管理知識。目前連鎖業還存在缺乏人才戰略意識,人才培養中也是先拓展門店再去挖人才,挖不到人才時就采取拔苗助長的方式,員工表現出歸屬感弱、忠誠度低,管理人員集體跳槽事件時有發生,企業人才的質量不穩定極大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在人才培養上,企業首先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培養員工的忠誠度。其次通過采用“送出去,請進來”、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連鎖企業人才的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5)企業內部規范管理應加強
連鎖經營規范化的核心內容是要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管理。但目前我省已經發展起來的連鎖店中,普遍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硬件、輕軟件。單純追求門店數量的擴張,在統一采購、統一核算和統一管理這些連鎖經營的實質內容上離連鎖經營運行的規范要求相差甚遠;產權不明確,總店和分店之間關系復雜;有的連鎖企業實質上是處在“分店”經營管理模式中,是連而不鎖;連鎖企業對連鎖經營的基本要求和內在規律,缺乏深入的專門研究,照搬單體商店管理模式,難以適應連鎖經營多分店發展的需要等,導致企業規模不經濟、效益不理想。
因此連鎖企業必須注重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經營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完善連鎖企業總部的功能,充分發展總部在市場開發、經營指導、采購配送、促銷策劃、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職能,完善連鎖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各個崗位、各道工序、各項作業的規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規范,實現作業系統化和管理規范化。同時,連鎖業發展中還應處理好規模化與規范化、快速擴展與規范管理的關系。
三、我省連鎖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湖北省連鎖商業的戰略重點是通過資本經營、產權重組、兼并等形式,盡快把規模小、實力弱的連鎖企業改造成大型連鎖集團。積極地進行連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合作試探,充分實現連鎖商業在社會流通資源整合方面應當承擔的職責與作用。實現連鎖企業發展的規模化、品牌化。
其次,隨著我省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適合農村市場特點的新型流通網絡體系的逐步建立,農村及鄉鎮購買潛力巨大,為連鎖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最后,從我省發展連鎖經營的宏觀環境和微觀條件來看,急需從政策、法律、資金和財稅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時確定重點發展領域,逐步推進連鎖業態的多樣化。使我省的連鎖企業在規模上、價格上、服務上、專業化上與傳統百貨店比較的優勢顯現出來,以避免趨同化的競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