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童裝業的迅猛發展,更多商家看到了商機,紛紛做著自己的文章,國外的許多商家也都在爭先恐后的入住我國,本文針對中國童裝業市場的現狀及其特點,分析了中國童裝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童裝業市場的開發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 童裝 現狀 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童裝業發展迅速,童裝年銷量節節上升。據統計,我國16歲以下的兒童約3億多(城市近1億,農村2億),每年還有1000多萬新生兒出生;2000年我國童裝消費量已經達到9億件左右,且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以每件60元計,消費總值就達500多億元。
一、中國童裝業存在的問題
1.龐大的消費群體與有限的生產能力之間的矛盾
我國國情決定了童裝市場的消費對象是一個穩定的、長期的龐大群體。據統計,截至2004年年底,我國人口總數約13億,其中14歲以下人口總數約2.8億,占21.54%。但在五彩繽紛的服裝市場中,童裝的占有率卻很低,僅占1%。此外,目前我國有4.5萬家服裝生產企業,可是具有自有品牌的童裝專業生產企業還不到200家,約占0.44%。龐大的消費群體與有限的生產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我國童裝的發展。
2.童裝產品結構不合理,價格偏高
在我國目前的童裝市場中,童裝的產品結構表現得不盡合理,市場上以幼童服、小童服居多,嬰兒服、中童服、大童服偏少,尤其是大童服裝斷檔嚴重。另外與成人裝一樣,男童裝和女童裝相比也存在著品種少、款式單一的現象。從童裝生產企業來看,80元以下的低檔童裝市場基本上由國有企業及一部分鄉鎮企業的產品占據,市場供應過剩,150元以上的高檔市場卻被進口品牌、三資企業名牌占據,由于消費群體狹窄和與國內平均消費水平相距太遠,也處于相對飽和狀態。相反,界于低檔和高檔市場之間的中檔童裝市場由于與平均國內消費水平相當,潛力很大,但產品卻相對較少,特別是具有品牌有知名度的企業較少。
3.忽視童裝的生產安全性
因為孩子們身體弱小,抗菌能力也差。比如,幼兒喜歡把衣服放進嘴里嚼,劇烈運動后愿意用衣服擦去臉上的汗水,這都無疑使衣服面料與孩子的皮膚、眼睛甚至口腔相接觸,也無疑使面料上的殘留毒素傷害孩子,所以要求童裝更要具有環保性。制衣廠家應該把環保意識落實到采購面輔料、生產制作、生產環境的清潔等每一個環節之中,使產品既不缺乏孩子天真稚氣的特點,又無污染。但我國目前,即使在專門的少兒或幼兒服裝專賣店里,已通過“環保生態認證”的童裝品牌也較少。
4.高端品牌市場占有率低
在國內童裝市場上,占50%市場份額的國內童裝生產商基本被擠壓在中低市場,由于眾多規模小的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競相壓價,或做別人的衣裳來賺薄利;而國外品牌占據的50%的份額中,幾乎壟斷了童裝高端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如美國的“米奇妙”、“史努比”、法國的“貝納通”、日本的“巴布豆”及我國臺灣的“ABC”、“麗嬰房”、“西瓜太郎”、“玄馬”等品牌。
5.缺少設計的創新性
產品的設計是品牌的核心。設計是以與時尚同步變化而又保持品牌特色為原則,同時根據品牌形象和產品定位來進行。企業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設計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與智力的競爭。國內童裝設計上存在很多誤區:色彩暗淡,不合兒童口味;款式單調、陳舊,缺少童趣;面料選擇不合理;裝飾過于繁瑣、花哨,失去童真;服裝號碼與相同年齡的個體身材差異大,且規格不全,尺碼斷檔嚴重。也有不少設計人員還認為中國童裝只能走模仿洋童裝的路子,童裝生產習慣于款樣抄襲,千篇一律,更談不上設計思維的創新,陷入童裝無科技、無理論、無流行的誤區。更少童裝設計人員去預測、研究國內外童裝的流行趨勢,沒有童裝設計研究機構和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漠視了對中國兒童生理、心理、文化品位的研究。
二、中國目前童裝業出現的特點
1.國際間的合作頻繁
市面上不斷涌現出的蒙娜麗莎、天線寶寶、奧特曼、OSHKOSH、芭比、亞卡迪等海外血統的異域風格即是實質合作的典型代表。還有水孩兒與Catimini兩個法國頂級童裝品牌開展了純品性合作,在為國人展示世界最高檔次產品、國際最前沿童裝設計的同時,為品牌間的國際合作開辟了先河。目前,以卡通、影視形象品牌為主的半數國際品牌合作還是采用收購某國外品牌使用權,自行設計、研發、制造、銷售這個模式;另一主要模式是成為某海外品牌某級別代理,采用國外設計,進行加工和銷售,許多國際品牌就是采用類似代理模式。
2.質量和環保備受關注
2004年,“甲醛”超標被炒得火熱,致使2005年“環保”問題甚受企業重視。不少企業打出“環保”牌和“質量”牌,甚至掛出環保吊牌,以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加菲貓品牌甚至打出世界最權威、影響最廣的紡織生態標簽Oeko-Tex Standard 100。2005年國家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對童裝的抽查結果顯示,甲醛超標率較2003年、2004年大大下降。企業對面、輔料選擇和產品做工方面也表現出很大關注。總體來看,童裝產品選材日臻考究,加工質量明顯提高。
3.新的童裝市場品牌格局逐步展開,個別品牌的市場忠誠度逐步確立,行業主導力量逐漸形成,國際合作再攀高峰,合作方式不拘一格,從而造成國內競爭壓力加大,同樣產品,價格攀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大童服裝的空白被關注、填補。
三、中國童裝業發展趨勢分析
1.品牌數量逐漸增多
近兩年,我國童裝品牌數較2002年至少翻了兩番。中國服裝網上登記的童裝企業個數較2003年增加了近30倍,其他專業服裝、童裝網站童裝企業注冊個數也有幾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增長。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三個童裝大省以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催生出很多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品牌。杭州市還有一家專門的童裝品牌托管企業應運而生,開設了我國首個具有較大規模的童裝品牌專營店。
2.設計水平逐步提高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大大提高,產品設計的時尚化、國際化方面也明顯進步。品牌市場中,雷同作品已比較少見,很多品牌已經形成了自有風格。很多品牌高薪聘請國際設計師領銜設計,擁有二十人以上設計室的童裝企業也不在少數。很多品牌在消費群體中取得了較大程度的定位認可,在北京提起既都市化、時尚化而又經濟的童裝,很多人會想到派克蘭蒂;一些人專門尋找小豬班納去購買逗趣可愛的童裝。還有很多企業做到了設計突破和風格確立,未來競爭的佼佼者必將在這些不跟風、不盲從的品牌中產生。
3.營銷模式逐漸多樣
未來幾年中批發市場將仍是童裝銷售的主流模式。市場規模上升最快的將是大、中型綜合商場銷售,品牌、價格、營銷手段和市場格局變化最大也將是這個市場。專營店銷售前景也被看好。運營成本低、靈活性強、產品豐富、人性化服務的專營店將在童裝銷售的舞臺上粉墨登場,專營童裝的小型商鋪也將以其低廉的價格和個性化的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隨著國際化大型商業連鎖集團進入中國,也將為童裝銷售提供全新的營銷選擇。
3.款式逐漸“童”化
款式逐漸以緊身合體或寬松休閑為主,如沙籠裝、細吊帶半身上衣及趨于成人化的印度褲等。面料也更多采用柔軟質樸的棉布、亞麻針織物、真絲織物;色彩方面是將香料色和珠寶亮色結合起來突出反差效果,再配上森林圖案、幾何紋印花和民族風格的串飾以突出兒童天真無邪的性格特點。同時,以春天鮮艷的百花色彩為主的傳統鄉間風情的服飾受到了更多孩子的青睞,可以采用棉平針織物、挺括的府綢和柔軟的亞麻織物,趣味格紋、條紋和花卉圖案再配上富有童趣的貼花和刺繡,襯托出兒童的質樸和純潔。還有帶風帽的厚夾克、連衣裙、寬松褲、救生背心等,都是追求都市風格的兒童的最佳選擇。
四、結論
童裝市場競爭勢必越來越激烈,而我國的童裝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惟一的選擇就是差異化,進行品牌戰略設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品牌文化,并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以使其能在目標消費者心中占有一個獨特的、有價值的位置,切實體會兒童的心理感受,以愛心去為他們服務,才能真正贏得兒童的喜愛,占領更大的市場空間,促進我國童裝業的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