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危機(Financial Distress)又譯為財務困境,財務危機研究一直是公司財務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究竟什么是財務危機,卻又很多爭論,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其仍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在進行研究時也采用了不同的標準。科學的研究應該首先從對概念的定義入手,如果沒有對概念的清晰界定和完整分析,就無法準確地收集和分析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資料,也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科學的論證和推斷。對財務危機定義的不同,影響了研究成果的可比性。
一、國內外對財務危機的定義
國內外對財務危機的界定有多種觀點,以下是幾個典型的觀點:
1.Beaver(1966年)認為財務危機包括破產、拖欠優先股股利、拖欠債務等。他以59家破產公司、16家拖欠優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債務的公司為研究對象。
2.Altman(1968年)認為進入法定破產的企業是財務危機企業。
3.Deakin(1972年)認為財務危機包括無償債能力、倒閉或者為了債權人利益而清算。
4.Carmiehael(1972年)認為財務危機使企業履行義務時受阻,具體表現為流動性不足、權益不足、債務拖欠及流動資金不足四種形式。
5.Foster(1986年)認為財務危機是“除非對經濟實體的經營或結構實行大規模重組否則就無法解決嚴重變現問題”。
6.Ross(2000年)等人從四個方面概括了企業財務危機:(1)技術失敗,即企業無法按期履行債務合約;(2)會計失敗,即企業賬面凈資產出現負數,資不抵債;(3)企業失敗,即企業清算后仍無力償付到期債務;(4)法定破產,即企業或者債權人由于債務人無法到期履行債務合同,并成持續狀態時,向法院申請破產。
7.谷祺與劉淑蓮(1999年)將財務危機定義為“企業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的一種經濟現象,包括從資金管理技術性失敗到破產以及處于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
另外,在國內的實證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將財務危機公司定義為ST公司。例如,陳靜(1999年),吳士農、盧賢義(2001年)等。
二、本文對于財務危機的理解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危機”的含義有三種:一是指潛在的禍害或危險;二是指嚴重困難的關頭。亦特指經濟危機;三是指危險的機關。可見,“財務危機”中的“危機”應取第二個意思,財務危機即指財務上嚴重困難的關頭。國外一些學者將財務危機理解為破產,破產是指公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無力繼續經營,由法院宣告停止營業,進行債權債務清理的狀態。可見,破產企業的財務狀況已經惡化到了無法持續經營的地步,所以破產企業是財務危機企業。但這是財務危機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僅把財務危機企業理解為破產企業是不全面的。我們看一下一個企業走向破產的一般過程。根據日本經濟學家野田武輝的研究,企業由于持續虧空而走向破產的過程是這樣的:第一期,企業持續虧損,但最初虧損時仍可以籌集到資金;第二期,資金籌集形勢嚴峻,但由于仍有信譽和擔保,銀行融資沒有困難;第三期,票據貼現漸增,透支增多;第四期,貸款月月遞增,達到擔保極限;第五期,銀行中止融資,票據激增,購貨定金延期支付;末期,借高利貸,倒閉。這個過程包括了以下幾種情況。
1.經濟失敗。經濟失敗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所得的稅后收入低于包括其資本成本在內的全部經營成本,它包括三個方面:(1)經營所得收入不足以支付經營成本和費用;(2)投資收益率小于資本成本;(3)實際收益小于預期收益。如果企業的投資者同意接受較低的投資收益率(甚至是負的投資收益率),并繼續向企業投入資金,則這類企業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但是,如果企業不能在一定時間內扭虧為盈,而投資者又不肯不斷提供新的資金,這類企業的資產由于無法更新而逐漸減少,最終要么宣布關閉,要么減小規模,在一個可以產生正常利潤的資產數額較低的水平上繼續生存。
2.技術性無力償債。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情況稱為技術性償債。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由于企業暫時資金周轉不靈,安排調度不當造成。對于這種情況,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有效的補救措施,籌到足夠的資金來清償債務,繼續生存下去。
3.資不抵債。當企業總資產的市場價值低于其總負債的賬面價值時,企業就陷于資不抵債的境地了。顯然,這一情況要比技術性無力償債嚴重得多,常常會導致企業破產清算。
4.破產。當企業資金匱乏和信用崩潰兩種情況同時出現時,企業破產便不可避免。因此,破產是指企業的全部負債超過其全部資產的公允價值,企業所有者權益出現負數,并且,企業無法籌集新的資金,以償還到期債務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債權人或債務人要求,經法院裁定,企業需按照法定程序轉入破產清算。
以上幾種情況都是財務上已有的嚴重困難,或者即使能暫時解決也存在潛在危機,所以都可以說是公司遇到了財務危機。企業走向破產的過程也就是財務危機發生的過程。國內外一些學者也擴展了對財務危機的理解,但都不外乎以上四種情況。所以本文認為對財務危機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即所謂的財務危機既包括經濟失敗、技術性無力償債、資不抵債以及破產等,也包括處于這幾種狀態之間的各種情況,即財務危機既是一種狀態結果又是一個過程。經濟失敗是財務危機的開端,無力償債和資不抵債表明公司已處于嚴重的財務危機狀態了,破產是財務危機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也是財務危機的結果。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財務危機的特征:財務危機有輕重之分;財務危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財務危機具有循環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