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 稅收籌劃日益成為納稅人理財或經營管理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國加入WTO,稅收籌劃作為納稅人合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強調以法治稅的今天無疑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購銷活動中,很多企業忽視了企業購銷和納稅籌劃的有機結合,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因此,本文著重探討企業購銷活動中各個環節的一些涉稅問題。
一、讓利促銷時的稅收籌劃
不同的讓利促銷方式會涉及不同的稅種從而使納稅人承擔不同的稅收負擔。
1.折扣銷售,并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注明:稅法規定以扣除折扣后的實際銷售額計算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且該種方式不存在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因此該種方式稅負最輕。但若不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則按未扣除折扣的全額銷售額計算繳納,因此企業應盡量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
2.贈送實物:采取實物折扣的銷售方式,其實質是將貨物無償贈送他人的行為。根據規定,無論贈送的貨物是自己生產的還是委托他人加工或購進的,折扣的實物不論會計上如何處理,均應視同銷售貨物計算繳納增值稅。并且企業要為消費者繳納所得贈品的個人所得稅。因此,比前一種方式稅負加重了。
3.返還現金:返還現金與直接捐贈現金相似,按規定,直接捐贈不允許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所得稅額。且存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該方式稅負最重。
二、購銷活動中轉讓定價的稅收籌劃
1.貨物的轉讓定價。即集團公司利用其關聯公司之間的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貿易往來,通過采用“高進低出”或“低進高出”等內部作價辦法,將收入盡量轉移到低稅負公司,而把費用盡量轉移到高稅負公司,從而達到轉移利潤和減輕整體稅負的目的。
2.勞務的轉讓定價。關聯企業之間可以利用勞務的內部作價方式提供勞務,不計報酬或不按常規計收報酬,轉移收入,來實現利潤的轉移和減輕總體稅負。
3.有形資產的轉讓定價。關聯企業之間通過租賃機器設備實現避稅。一種是利用自定租金來轉移利潤,如處在高稅國的公司借入資金購買機器設備,以最低價格租給低稅國的關聯企業,后者再以高價租給另一高稅國的關聯企業,就可以達到一箭雙雕、轉移利潤避稅的目的;另一種是利用國家之間折舊規定的差異進行避稅。有的國家按機器設備的法定所有權計提折舊,有的國家規定按機器設備經濟所有權計提折舊。兩個處于不同規定的國家的關聯企業之間,就可以利用設備租賃業務重復計提兩次折舊。再一種是先賣后租用,購進設備投入生產后,即可提取折舊。如將投產不久的設備先出售再租回使用,這樣買賣雙方,對同一設備都可享受首年折舊免稅額,租用設備的承租方還可享受在利潤中扣除設備租金的優惠。
4.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關聯企業之間通過對無形資產的轉讓和使用,采取不收報酬或不按常規價格作價的方法,轉移收入和利潤,實現避稅。因為無形資產價值的評定缺乏可比性,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因此,與其他轉讓定價方式相比,無形資產的轉讓定價更為方便。關聯企業可以通過無形資產的特許權使用費轉讓定價,來調節其利潤,以追求稅收負擔最小化。
三、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稅收籌劃
1.利用免稅條款進行籌劃。目前,各國稅法對電子商務是否征稅有不同的規定,如美國1998年國會通過互聯網免稅法案。這樣在美國境內或同美國公司開展貿易活動時,就可能有很大的籌劃空間。我國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的訂單,如使用電話、計算機聯網訂貨,沒有開具書面憑證的,暫不貼花。如某企業2002年1月~9月出口金額達4.6億元,如果按傳統方式銷售,應繳納印花稅13.6萬元,若通過電子郵件銷售,13.6萬元的印花稅就合法地節省了。
2.利用稅收管轄權進行籌劃。對于實行地域管轄權原則的國家,依照稅法規定,外國公司獲得的所得是否在該國繳稅,取決于該商品或勞務是否在該國銷售,以及是否在該國辦理過稅務登記。這就為依靠互聯網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比如香港目前實行地域管轄權原則,如果某企業不想就其在香港的交易向香港政府繳納稅款,可以不在香港注冊,并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香港政府無法征稅而不必納稅。
3.利用常設機構進行籌劃。OECD稅收協定范本指出,僅僅是網站運作不足以構成常設機構,然而,也不排除電腦設備構成常設機構的可能性,完全自支運行的網站服務器可能構成常設機構;而自動化程度較低,只行使準備性和輔助性功能的網站服務器可能不構成常設機構;根據網站提供服務的協議,在獨立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的服務上運行的網站也不構成常設機構,因此,我們盡量避免成為常設機構進行商品交易則可免稅。
四、通過設立銷售公司進行稅收籌劃
通過組建銷售公司除了可以獲得與轉讓定價有關的利益以外,還可以在某些稅種實現節稅的目的。
1.降低消費稅計稅依據的稅收籌劃。消費稅的納稅環節發生在生產、委托加工、進口和零售環節,因而如設立獨立核算的銷售部門,由于處于銷售環節,只需繳納增值稅,不繳納消費稅,這樣可以使企業集團的整體消費稅負下降,但增值稅稅負不變。
2.擴大費用列支范圍的稅收籌劃。通過設立銷售公司再進行一次銷售,增加了企業的銷售額,從而擴大了法定扣除范圍,使企業所得稅負明顯下降。
五、簽訂合同中的稅收籌劃
根據規定,在代理業務中,代理單位與委托單位之間簽訂的委托代理合同,凡僅明確代理事項、權限和責任的,不屬于應稅憑證,不貼印花稅,而且由于沒有代理收入,不存在繳納營業稅的問題。因此,在簽訂合同時,如存在轉委托,最好簽為代理合同以減少稅負。
從以上分析可看出,納稅人應在制定每項經營決策時都不要忘記先進行相關的稅收籌劃以降低稅收成本,但稅收籌劃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著眼于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未來增長,而不僅僅是個別稅種稅負的高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