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江蘇農村水運業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江蘇農村水運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發展農村水運業的策略,以達到轉移農村勞動力并致農民增收的目的,從而更有效地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實現,進而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 SWOT分析 江蘇農村水運業 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系到江蘇全省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和“兩個率先”目標的按時順利實現。作為跨江濱海的航運大省,水運業對于江蘇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就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江蘇農村水運業SWOT分析
1.優勢分析
(1)水運基礎好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農村水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木船到水泥船到輪船、從內河到長江到海洋。2004年江蘇地區私人機動船舶凈載重量達163.1763萬噸,居全國第三位。目前私人擁有船舶最大的已達1萬多噸。
(2)地區經濟發展快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工業、建筑、水產養殖等為農村水運業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
(3)局部地區已形成產業優勢
在江蘇高淳、泰州、南通等地已形成產業優勢。僅高淳縣2005年在運船舶就有1562艘達119萬噸位,造船水運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一年僅勞務收入達上億元。
(4)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以及交通、海事、航道等部門的指導和大力宣傳,對于農村水運業的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與金融機構建立了初步聯系
以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涉足農村水運業,并在少數地區開始形成氣候。金融部門的這種做法既支持了農村水運業的發展,同時自身業務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實現了農村水運業與金融業的“雙贏”。
(6)水鄉特色明顯
江蘇地區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有發展水運業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許多農民有從事水上活動的經驗,對水上運輸有較為直觀的認識。
2.劣勢分析
(1)綜合實力差
農村水運業沒有依賴國家的投資,同時也游離于主要金融部門以外,其發展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積累和民間的借貸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與國有大中型航運企業相比其綜合實力明顯不足。
(2)船舶質量較低,管理落后,技術落后
農村水運業基本是自造自用船舶,其技術含量低,結構簡單。且大多是散貨船,技術落后,裝備較差。
(3)文化程度低,人才短缺嚴重
農村水運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就學時間短。常常是父母從事這一職業,子女上幾年學稍大點就上船了,沒有接受正規的訓練和學習。許多船民從小就生活在船上,對航道也很熟悉,但因文化程度低無法參加船員證書考試。
(4)運輸品種單一
由于規模小,大多只能從事黃沙等建筑材料運輸市場,而很難進入其他運輸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波動較大。
3.機會分析
(1)國家重視發展長江航運和長三角水網改造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長江航運。關于長江深水航道的建設已提上議事日程。長江三角洲水網改造工程也已開工建設。
(2)中國經濟發展迅速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水運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外向型經濟為航運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特別是石油運輸十分短缺。
(3)水運教育基礎較好
江蘇地區與造船水運業相關的水運教育培訓機構較多,主要的有江蘇科技大學、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等。這些培訓機構在業內享有較高的聲譽,有著較長的教學積累,較好的師資條件以及優良的傳統。
4.威脅分析
(1)工業基礎好
江蘇眾多的優勢產業,吸引了大量資金和人才,抬高了水運業的機會成本。
(2)兄弟省份農村水運業發展迅速
以安徽省為代表的兄弟省份大力鼓勵支持發展水運業,對江蘇水運業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1997年以前,江蘇船舶擁有量為全國第一,而2004年則排在第三位。七年時間就被兄弟省份迅速超越,落在了后面。
(3)與金融業的合作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總體上來看,農村水運業與金融業的合作尚處于探索階段。雖然部分地區在一段時間里進行了試點,但面比較窄,規模尚小,還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制度、一種習慣。
(4)高油價抬高運輸成本
近兩年過高的油價對農村水運業的發展構成了較大的威脅。目前油價是營運成本中最主要的成本,占到一半以上。油價的持續高漲對農村水運業構成了較大影響。
(5)行業的發展周期
行業的發展周期的具體體現就是市場的周期性波動。這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這易使金融部門認為水運業是風險較大的行業。
二、江蘇農村水運業發展策略研究
1.加強政府指導
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加大政府指導的力度。交通、海事、船檢等部門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和信息優勢,加大對農民兄弟的宣傳力度。從事水運業的農民兄弟長期生活在船上,文化程度又低,信息不靈。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對農民兄弟來說有非常大的價值。
2.運用政府轉移支付功能減免稅費和提供補貼支持
針對目前石油價格持續高漲,有必要對農村水運業減免稅費和進行適當補貼。出租車行業政府進行了油價補貼,而對于邊遠群體的農村水運業則享受不到任何的優惠。事實上,它們在沒有政府投入的情況下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村水運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農村水運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提高農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為其他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農村水運業的發展可以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這比簡單的補貼要好許多?!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就在這里。
4.鼓勵金融業加大對農村水運業的支持
農村水運業與金融業的合作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安徽的經驗之一就是政府在自愿的基礎上鼓勵農民把船舶集中到專業船舶管理公司,統一管理。這樣對金融機構來說可以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加大對農村水運業的支持力度。當然船舶貸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對金融機構而言船舶貸款是實物抵押。而相對于信用抵押而言實物抵押有更多的可靠性。同時還要鼓勵金融機構簡化程序、制度化以加強對農村水運業的支持力度。這樣農村水運業和金融機構可以達到“雙贏”。
5.鼓勵國有航運企業退出內河運輸轉向海運和危險品運輸
結合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長江航運企業把戰略重點逐步轉向海運和危險品運輸。國有長江航運企業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為順應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國有長江航運企業戰略重點轉向海運,既是國家的需要也是企業本身爭取更大發展的必然選擇。
6.正確對待行業發展周期
行業有周期性的波動不是水運業所特有的,許多行業如石油、鋼鐵等都有周期性波動現象。要正確對待和區分周期性波動和夕陽產業的不同。從發達國家的運輸發展規律來看,人均GDP達4000美元之后,水運發展才會放緩。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世界制造業開始梯度轉移,重工業化進程還要持續10年以上,這一切都為水運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會。
大力發展農村水運業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育產業支撐和壯大縣域經濟,發揮水運“耗能少、運量大、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的優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來指導江蘇農村水運業的發展,以江蘇農村水運業的發展來促進江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江蘇和諧社會的建設。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