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環境問題已成為世界發展的重要課題,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的負面影響。面對珠江三角洲棘手的環境問題和滯后的環境會計研究現狀,論文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 環境會計 會計核算 珠江三角洲
一、珠江三角洲環境會計實施環境會計必要性
1.珠江三角洲目前整體環境現狀
目前,珠江三角洲環境破壞和污染十分嚴重,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政府為了防止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已考慮到了利用會計核算、信息披露對企業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在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中,建立起關于環境資源的利用,環境污染的預防、破壞、治理以及環保技術開發等會計方面的核算和信息披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使得政府有關部門無法通過會計報表和財務報告準確獲知企業的環境治理與破壞情況,從而不能制定正確的環保宏觀政策與采取微觀對策,環境污染所形成的惡性循環仍得不到有效控制。
2.珠江三角洲目前對環境污染治理費用的處理現狀
珠江三角洲目前對環境污染治理費用的日常做法是:與環境有關的支出在實際發生時直接計入期間費用,例如營業外支出,或在金額較大時作為待攤費用處理,這種做法固然有操作簡便的優點,但也暴露出其內在的缺陷,是無法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的。
直接計入期間費用的嚴重后果表現在:
(1)直接影響企業財務成果和稅負。鑒于目前多數企業只在實際發生時才列作費用。而對潛在成本忽略不計,使得當期收入與費用配比不合理,生產成本小于真實成本,虛增了當期利潤,增加了稅負。財務報表信息嚴重歪曲,將導致報表使用人做出錯誤決策。
(2)模糊了成本發生的動因,不利于企業挖掘潛力,降低成本。由于企業把環境支出費用計入期間費用不利于企業管理當局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進行分析。
為此,建立科學的環境會計迫在眉睫。環境會計在珠江三角洲尚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在國內也尚處于起步階段。
3.珠江三角洲實施環境會計的必要性
廣東省政府結合廣東2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先行一步,到2010年左右,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建設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與國際經濟緊密聯系的外貿出口基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先行區和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區。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建立“綠色珠江三角洲”,努力保持人口、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環境會計制度在珠江三角洲的實施是必然的。
(1)實施環境會計制度是珠江三角洲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環境會計的前提和理論依據。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賴以存在的環境,必須承擔一定的環境保護責任,并在其履行過程中,通過環境會計來反映、控制環境,向社會公眾報告環境的維持情況,使公眾了解和支持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環境會計要揭示企業對環境資源的責任,珠江三角洲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業績,應以社會收益與社會費用相配比的社會利潤為準,提供會計信息。
(2)實施環境會計有利于增強珠江三角洲經濟競爭力。發揮珠江三角洲現有的產業集聚特色、通過制度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形成核心競爭力,是珠江三角洲在進入21世紀后應密切關注的問題。由于環境會計是一種對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進行確認、計量、揭示與分析,能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會計理論和方法。
(3)實施環境會計制度是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的需要。環境會計從人類全部活動過程和整個生態環境資源的視角出發,著眼于高效率利用資源,使人們更加關注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的各種因素,進而解決在傳統會計理論指導下產生的一系列棘手的社會生態問題。環境會計充分考慮社會生態環境成本,準確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擴張了會計的宏觀經濟職能,核算與企業看似無關卻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態環境資源業務,并對其進行控制,從而豐富和拓展了會計理論。
二、珠江三角洲環境會計應用存在的問題
環境會計在實踐中的運用一直沒有取得實際效果,其原因不外乎有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會大環境對推動環境會計的運用沒有形成合力
(1)環境問題總是與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還處于一般,企業的管理者忙于采取各種措施為企業賺取理多的利潤,環境問題似乎并沒有危及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們考慮環境因素似乎勉為其難。
(2)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相關的環境會計準則、制度和指導方針出臺,也就是說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管理層的行為進行約束。當然,環境會計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是為企業內部服務的,政府通過準則和制度對企業管理會計系統的干預只能是間接的,不能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動環境會計的實施。
2.從內因上看,企業對新會計系統的應用存在抵觸情緒
環境會計是以企業內部管理為對象的,如果企業自身沒有考慮環境因素的主動性,環境會計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1)管理層對實施環境會計缺乏積極性。企業管理層對環境會計的認識常常僅限于字面,企業的管理層不能預計應用環境會計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反而對應用風險顧慮很多。有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甚至會認為,強調了對環境成本的核算,會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向他們以前并沒有關注的環境影響方面,將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東和董事會并沒有給管理層下達環境業績考核指標,管理層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會計人員對采用新的會計系統有抵觸情緒。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人對變革都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企業的會計師們也是如此。他們認為延續現存的會計系統是既安全又可靠的方法,而對推動一個新系統的運行缺乏積極性。畢竟新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會給會計師們帶來新的挑戰。實際上,在新系統運行初期一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它們又是沒有現成答案的。
(3)企業從事環境管理的人員對會計系統缺乏了解。由于企業中從事環境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會計系統缺乏了解,會計部門也缺乏主動溝通的能力,要實現對環境因素的核算和考核,就必須使雙方密切合作。
三、完善珠江三角洲環境會計應用的幾點建議
1.組建“環境會計”研究機構,加強環境會計專題研究
成立一個由會計、經濟管理、環境資源、法律等多方面專家組成的機構,對環境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企業行為、產品市場規律、法律體系變動等一系列有關問題進行研究。結合珠江三角洲的實際,探討適合中國國情尤其是我省省情的環境會計實施方法。
2.環境會計可以與傳統的財務與管理會計系統并行
在推動環境會計應用的初期,應從珠江三角洲的現實情況出發,由簡入繁,先易后難,先從已經明確的易于掌握的科目入手,可先選擇個別產品在部分行業、地區或部門實行。例如,可以先選擇綠色食品、用品作為試點,將環境資源直接計入成本,試行兩套并行計算損益,也可考慮在舊系統運行的基礎上,設計和開發環境會計體系,讓新系統與舊系統并行運轉,如果運轉效果良好,可以考慮兩套系統長期并行,或合二為一。
3.加強對環境會計的實施和宣傳教育的力度,提高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
建立實施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對珠江三角洲企業進行宣傳,教育他們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收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經濟發展,正確處理好二者關系。
4.實行環境會計獎懲制度
推行一項新制度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具有一定約束強制性。珠江三角洲企業一旦推行環境會計制度,政府部門必須明確、強制性規定企業對環境資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如果企業主動地披露盡可能多的環境信息,政府及社會公眾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另外,稅務部門也應制定相應的制度配合環境會計的推行。有必要完善環境保護稅制體系,調整稅目、稅率等,對具有保護環境功能的稅種加以補充完善;專門開征環境保護這一綜合稅種,環保稅按其課稅對象不同可分為水污染稅、空氣污染稅、燃油稅、垃圾稅等。
綜上所述,在珠江三角洲建立完整的環境會計體系,大力發展環境會計已勢在必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我省特殊的經濟環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嘗試與創新,努力早日建立起有珠江三角洲特色的環境會計體系,推進珠江三角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