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單純從經濟增長與匯率的關系來看,一國的GDP長期處于增長的狀態,該國的貨幣應該升值。這也是許多國家對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一國的本幣升值不利于該國的出口,有利于該國的進口產業,這一經濟學教科書上的金科玉律如今已經廣為普及,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正確性。在國內,造成人民幣升值觀點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團體意見的不一致。本文將從造成我國外匯不平衡的經常項不平衡與資本項不平衡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 產業結構 經常項下不平衡 資本項下不平衡
一、我國目前出口產業的產業結構
目前我國GDP的增長主要是出口依賴型的,依據商務部公布的《2004年貿易收支快報》,我國上年實現貿易順差319.8億美元,其中12月份實現貿易順差110.8億美元,占全年貿易順差總額的34.65%。鑒于發生在12月份的貿易順差按月同比增長幅度高達92.7%,遠遠超過25.6%的全年同比增長幅度,因此,我相信這不是季節性增長的結果,而是由于人民幣追隨美元加速貶值而導致的。照此發展下去,人們似乎應當對2005年出口增長以至由此推動的GDP增長確立足夠的信心。再從我國出口的產業結構來看,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及資源性產業。再一段時間內這些產業的走出去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擴大了就業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從比較貿易理論來看,我國存在富裕的勞動力資源。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一國貿易的持續性不平衡,將會出現貿易雙方的貿易摩擦。造成出口產業的受阻。所謂貿易順差,就是在出口商品的同時由于不能實現同樣價值的商品進口而不得不進口一些世界貨幣,并把它儲存起來,所不同的是過去的世界貨幣是白銀,如今是美元,過去是白銀儲備,如今是外匯儲備。
不平衡貿易的危險在于,貿易逆差的一方苦于出口能力的限制而難以持續增加進口,貿易順差的一方雖然眼前實現了出口增長,但在貿易伙伴難以增加出口進而削弱其進口能力的情況下,未來的出口增長目標難以實現。更糟糕的是,持續的不平衡貿易往往伴隨貿易戰,往往導致其雙方兩敗俱傷。
依據平衡貿易原理,本國貨幣升值雖然在短期內不利于出口,但從長計議,在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增長的前提下,本國貨幣升值對出口的后發促進作用終將可以顯現。進一步說,目前的世界貿易格局決定了長期處在貿易逆差的國家無力通過本國貨幣(不論其是否屬于世界貨幣)升值實現后發的出口增長,相反,長期處在貿易順差的國家則有能力通過本國貨幣升值實現先發的進口增長和隨之而來的后發出口增長。
如果從平衡貿易的角度去考慮,一定比例的失業率是政府所關注的事情。在保持我國人民就業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利用出口掙來的外匯,去進口先進的生產工具與高新技術,來減少我國外匯收支不平衡。在引進國外先進生產工具與生產技術,來促進我國出口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從外匯收支不平衡來看,不僅存在經常項下的不平衡,而且存在資本項下的不平衡
1.經常項下的外匯收支不平衡仍將存在,且差異逐步擴大
貿易順差的存在,使得我國經常項下的外匯收入遠遠大于外匯支出,造成經常項下的外匯收支不平衡,經常項下的外匯收支盈余逐年擴大。
2.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了國外大量的產業資本投資;較低的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我國企業走出去動力匱乏,國外凈投資規模沒有大的提升,產生了資本項下的外匯收支盈余
隨著制造業技術的成熟,從競爭優勢理論來看,制造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產品特制以及技術的競爭,競爭的優勢主要聚焦在產品成本的競爭,更具體地說是勞動力成本的競爭。近些年來的改革開放政策,不僅提高我國的各項綜合國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市場需求十分巨大。另一方面來說,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勞動力素質也有了較大的提高,滿足了外商在我國進行投資建廠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需求。同時,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巨大的市場需求,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相對經濟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了國外大量的產業資本在我國投資建廠,帶來了巨大的資本項下的外匯收入。
由于我國企業在技術上和管理上的優勢不明顯,況且依靠國內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國內企業大多不具備走出去的實力,不能抵御海外投資所遇到的風險。國內企業不能走出去,也就沒有與吸引的外商投資相匹配的外匯資本流出,造成資本項下的不平衡。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外商在我國的凈投資規模逐步擴大,與吸引凈投資的增長趨勢相比,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增長速度比較緩慢,綜合考慮對外凈投資和吸引凈投資兩個因素,在近五年內的資本項下的收支不平衡的差距沒有縮小。
三、解決我國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措施
1.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生產工具,促進我國出口產業結構升級
利用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所產生的外匯盈余,去進口國外先進的技術與生產工具,短時期內形成高技術產業的貿易逆差,一方面來平衡經常項下的外匯收支差異;另一方面通過先進技術與生產工具的引進,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我國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提升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實力。
2.政府要考慮從法制與業務層面推進“走出去”戰略
在業務層面上制訂國別和地區發展戰略規劃,避免企業扎堆或盲目走出去;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化進程,今后加強走出去的重點是:加快境外投資、境外資源開發與合作、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方面的立法進程;探索走出去的多種有效方式,研究通過對外投資帶動國內產品出口的鼓勵辦法;抓緊研究利用對外援助資金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辦法;弱化審批,探索“誰投資、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管理模式。做好境外投資審批權限下放改革試點,并對企業自籌資金的對外投資項目實行登記備案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