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闡述了科技成果管理過程中產生知識產權爭議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科技成果管理 知識產權
一、科技成果管理與知識產權
1.科技成果管理及其特征
科技成果管理是一項政策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是科研管理的核心環節。
重視和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有利于正確評價和肯定科技人員的辛勤勞動保護其合法權益,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促進人才成長;有利于推進科技進步的發展。科技成果管理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在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依行政規定《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而確認,并且用科技成果登記的方式來維護成果“優先”權,這種成果可以按合同法進行技術轉讓。與知識產權相比,科技成果沒有專有權,成果所有者無法獨占。
(2)科技成果的權利沒有地域性,但科技成果的水平有地域性,如我國科技成果存在國內領先(區域在國內)、省內領先(區域在省內)等。
(3)對科技成果鑒定確認的是成果的水平,只有達到一定水平,成果才成立,否則就不是科技成果。科技成果鑒定在主觀上沒有確認其成果權的意識,但是鑒定時的區域性和鑒定時間的先后性,通過科技成果登記在客觀上表達了承認其成果權。
(4)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學術意義。科技成果除了能夠在社會實踐中發揮應用作用之外,還會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即理論創見和技術創新,在學術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借鑒性和啟發性。
(5)科技成果的無形性是指科技成果是一種無形財產權。這個財產權不象物權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它既無形,也無體。
2.知識產權概述
根據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知識產權屬于民事權利,是基于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知識產權的特征主要有五個方面即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無形性和法律確認。
(1)知識產權有法律上的專有性,其實質在于未經知識產權人同意,任何人均不得使用其無形資產,否則構成侵權。
(2)知識產權有在空間上的地域性,即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國家特別授予或認可的專有權,其效力只限于授予國境內,但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的除外。
(3)知識產權有在時間上的有限性,指知識產權只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受到法律保護,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時間,就成為社會的公共財富。
(4)知識產權的無形性是指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這個財產權不象物權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它既無形,也無體。知識產權的“權”離開了任何有形物照樣存在。
(5)在通常情況下,知識產權的保護還需要由一國知識產權法律所確認,這也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征。它涵蓋了知識產權客體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成果。
二、科技成果管理過程中產生知識產權爭議的原因
1.法律體系尚不完善
我國是世界上建立知識產權制度較晚的國家,加入WTO,標明我國在加強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方面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但也不能否認的是,我國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有些法規之間不協調,如在科技成果申報獎勵時,按照知識產權法律的有關規定,該項目的每個完成者都有享受獎勵并在獲獎證書上署名的權利,然而現行的獎勵辦法對報獎成果的完成人名額有限制,致使參與部分成果的完成者榜上無名,直接影響到當事人組織課題聯合攻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國民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尚未普及,人們對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守法意識較差,法制觀念淡薄,不少公司和企業隨意侵權,甚至將其作為發財致富的門徑;也有不少企業和法人不懂自我保護,上當受騙,從而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3.缺乏科學的管理手段和懂法的管理隊伍
一個科研項目從選題立項開始到最終取得成果或批準專利的全過程應實行全方位的管理,應培養和配備一大批知法、懂法、守法,具有知識產權意識和技能的管理人才,從而將知識產權保護從立法、司法、行政執法、實施監督和科學管理等各個方面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但相當多的單位由于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隊伍和規章制度、防范措施,管理人員沒有經過嚴格的知識產權培訓,導致知識產權保護執法不力,引發不少爭議案。
三、科技成果管理中知識產權爭議防范應采取的對策
1.轉變觀念,強化意識,深入開展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教育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人們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競爭意識日益加強,各種新產品、新商標、新成果層出不窮,而各種假冒偽劣的產品也堂而皇之登上經濟舞臺,社會上各類知識產權案例逐漸增多,呈上升的趨勢。顯然,要處理好知識產權爭議,必須要轉變觀念,強化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加強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教育,使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廣大民眾的自覺行為,做到不隨意侵犯人的知識產權,并能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被侵犯。通過深入開展知識產權方面的教育,創造一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的社會環境。
2.強化科研管理,重在保護成果
科技成果是廣大科研人員辛勤勞動的結晶,它的管理包括登記、評審、鑒定、獎勵、推廣應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
(1)科研工作實施操作階段
科研工作實施操作階段包括:科研計劃的制定、技術條件準備、實驗研究、課題總結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在這整個階段都離不開查找文獻資料,它是開展科研工作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必備條件之一。為避免日后可能會發生的知識產權爭議,要注意課題組人員智能結構,既要搭配合理,以保證科研任務如期完成;又要考慮各成員的具體分工,以確定其在課題中的地位和貢獻大小,使科研人員心中有數,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此外,還應制定相應的量化指標,便于定量評估,不留下任何爭議隱患。
(2)實行科研成果的程序化管理
國家為了鼓勵廣大科研人員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和規范科技成果管理,制訂了有關的科技政策,包括科技成果鑒定和獎勵辦法等,這是避免和解決科技成果管理中知識產權糾紛的重要依據。科研管理部門應對上報的科技成果實行程序化管理,首先要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履行申請保護的必須手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設計圖紙和實驗數據等信息,然后才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進行成果鑒定、參展交易和申報獎勵,使糾紛杜絕在萌芽狀態。
3.掌握知識產權信息,增殖知識產權財富
科研課題在選題和立項時,要加強對文獻的查新和檢索,力求項目的新穎性和創新性和實用性,避免低水平的盲目重復和資源消費,提高研究開發的起點和效率。依照知識產權法律規定,不具備創新條件的智力成果是不可能取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還有可能與他人的知識產權發生沖突,引起糾紛,甚至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因此通過知識產權信息,監視與本單位相關的國內外知識產權發展狀況,隨時掌握本研究在同領域發展中的坐標關系,不斷調整研究開發方案,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搶先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
4.制訂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確保各方的合法權益
為了切實有效地解決科技成果管理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爭議問題,針對科技成果可能發生的爭議,制訂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規范人們的行為,統一到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上來,尤其是企業在進行股份改造和合資、合作生產中,要做好專利價值的評估工作,同時注意解決好人員流動中的專利申請權問題和職務發明創造與非職務發明創造以及知識產權的合理使用與侵權等一系列問題,確保各方的合法權益。
5.淡化成果概念,強化專利意識
對科技成果實行鑒定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在國際上無通用性,無法融入國際化的知識產權領域,即使進入國際市場,也很難得到法律保護,如一些短、平、快的科技成果,一旦出現在市場,很快就會被人仿制,嚴重挫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損害單位的利益。為此,企業在課題研究、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等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凡是可以申請專利的,就應及時申請專利,以取得知識產權保護,然后進行成果鑒定,即由成果概念轉專利保護。
知識產權是保護智力成果權利及調節因智力成果產生、傳播和使用而發生的各項權利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其實質就是依法給予智力勞動者創造性勞動應有的權益,就是依法保護廣大從事科學技術研究者的智力成果。目前我國正在積極參加復關談判,并遲早成為關貿總協定的成員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因此,要求我們必須按國際慣例行事,使我國盡快與國際接軌,享受權利,承擔義務,讓中華民族以其輝煌的智力勞動成果面對新世紀的挑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