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大眾理財顧問雜志社主辦、信達澳銀基金公司協辦的基金專場講座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來自信達澳銀基金公司的許凱先生,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對“炒基”行為作了深入的剖析,在座聽眾深受啟發。本刊特將許凱先生的演講精髓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投資基金,應長期持有還是短線操作?這里主要討論偏股型基金,其主要投資標的為股票,從股價波動的特征入手分析,將能得到更為強而有力的結論。
股價波動3特征
大部分股價的波動可歸結出3大特征。
偏向性
美國股市76年的走勢圖說明,股市的總體趨勢是向上的,因為美國經濟和企業盈利在長期是不斷增長的。股價波動的偏向性,正是指股價從總體和長期看是向上的,而從個體和短期看可能存在調整和波動。如萬科A兩個月上漲150%后,可能會有所回調,但回調完畢有可能繼續上漲。
隨機性
市場短期的漲跌主要反映了市場心理和投資者情緒的變化,是眾多投資者行為博弈和交織作用的結果,具有隨機性,普通投資者通常很難把握,因而做短線交易只能追漲殺跌,很難贏利甚至可能虧損。
跳躍性
跳躍性是指股價運動的突發性和急速性。市場指數和個股股價都有可能長期不動,某天突然有某項利好公布,就可能激發股價在短期內直線上揚,而在其他大部分時間,可能橫盤整理或走勢平平。
以上證指數2006年的表現為例,2006年全年共241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在其中的153天上漲,89天下跌。而一旦去掉其中上漲幅度最大的20個交易日后,剩下的221個交易日的收益率就剩不到30%了。
再以雅戈爾(代碼600177)近一年的表現為例。2006年11月以前,其股價曾經在5元附近徘徊了半年時間,之后突然就開始了漲幅超過500%的拉升,很多投資者可能無法忍受其股價前半年的橫盤整理而出局,但可能就在其賣出之后不久,股價開始大幅拉升。
短線炒基難成行
股價波動的偏向性、隨機性和跳躍性,決定了基金凈值也會具有某種程度的波動性。某些基金投資者因此將基金當作股票來“炒”,試圖低點申購、高點贖,以獲取最大收益。這聽起來確實很美妙,然而實踐中是否可行呢?
以信達澳銀領先增長基金的申購贖回為例,看看有多少人能成功地短線“炒”基。在2007年6月4日之前,該基金凈值隨股市調整而下跌。6月4~19日隨著股市的強勁反彈上攻,該基金凈值由1.2203元大幅度提升至1.4682元。
根據信達澳銀登記結算中心提供的數據,在該基金約30萬客戶中,在6月4日實現低點申購的客戶數為2639戶,占比為0.88%;在6月19日實現高點贖回的客戶數為1310戶,占比為0.44%;而能夠同時實現在6月4日低點申購、6月19日高點贖回的客戶數為17戶,占比為0.006%。也就是說,一萬戶里面也找不到一戶。
正如短期股價的漲跌很難把握,短線炒基也是聽起來美妙、操作中很難成行的。普通投資者應長期持有,分享股市總體和長期向上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