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一項基民投資行為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研究者指定由本刊首度發布,希望能通過對中國基民投資行為的分析,給予中國理財從業人員某些啟發。
由于股票型開放式基金以證券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市場走勢勢必直接影響投資者對基金未來收益的預期。本研究表明,在中國指數的漲跌與基金流量申購率顯著正相關。當市場處于上升期時投資者愿意將資金用于購買基金,當市場下跌時,投資者將減少對基金的投資。
本研究還表明,中國基金市場存在明顯的溢出效應,即投資者會因為同家族基金的業績表現好,而增加購買,而當同家族基金業績表現不好時,則會減少購買。這體現了投資者對基金品牌的認同。
業績排名
從實證結果看,投資者在選購基金時更加注重基金近期業績表現在贖回時見好就收。而當中長期的業績越好時,基金贖回量越大,這可能是由于持有者在享受完過往業績增長后增加贖回傾向所致。
風險影響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比較注重未來面臨的風險而且表現為明顯的風險厭惡。但投資基金后,投資者對風險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體現出風險偏好的特征。
贖回困惑的異象
基金凈值對基金流量及其結構的影響程度,遠遠超過過往業績和風險指標。投資者在申購時存在恐高現象在贖回基金時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贖回凈值比較高的基金。
研究表明,在中國基金市場上存在著基金贖回困惑的異象,但是這種異象并不是絕對的,而是表現在業績排名下,業績較好的幾組基金的申購和贖回量都隨著基金業績的下降而下降。在業績最不好的幾組中+其申購量和贖回量都出現反常的上升,最壞的一組出現了資金凈流入。這主要是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傾向于購買價格低的基金而業績不好的基金價格普遍低,加之此類基金升值想象的空間巨大,格外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資產規模
基金公司管理資產的規模是公司品牌的標志之一,管理資產規模越大越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基金的市場知名度越高,投資者的交易也就越發頻繁。
持續營銷
持續營銷與基金流量申購有很強的正相關。當基金公司采用大比例分紅等手段時,能夠有效地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從而提高基金申購量。但考慮到持續營銷后的基金業績往往不如那些未大比例分紅的基金原有的持有者會傾向于在基金從事持續營銷后贖回基金重新轉投到其他的基金。
機構投資者占整個基金投資市場的比重在逐步下降,機構投資者正在逐步贖回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