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器質性的,也有心理上的,比如恐高癥。國外資料顯示有91%的現代都市人出現過恐高的癥狀其中10%屬臨床性恐高也就是醫學意義的恐高癥。患恐高癥的人是可憐的,他們不敢乘透明的觀光梯,不敢爬稍高一點的山,甚至不敢站在3樓的陽臺上,患恐高癥的人也是危險的,強烈的眩暈會使他們的身體失去平衡,甚至以頭搶地。
幸運的是,患恐高癥的人倒是常常能逃開某些災難。比如韓國釜山“環球嘉年華”的摩天輪事件,遇難者中斷然不會有恐高癥患者因為他們早就望而卻步,壓根不敢去尋求這個天旋地轉的刺激。也就是說,恐高癥也可以理解為人的應激性自我保護。
高,不僅僅存在于地理的海拔上。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形形色色的高度落差。
本期發刊時滬市股指已;中上了5200點的高位。中國老百姓哪里見過這般情形,早在3000點的時候就發生過無所適從的眩暈了更何況這空前的5200點f場內,既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蛇吞象”者,也不乏在登臨股市高峰時突發了暈厥之人,場外,既有羨煞了眼,渴望攀座懸巖、玩個蹦極之類的躍躍欲試之徒也有嚇傻了眼,不敢入雷池一步的膽小之輩。
本期封面故事《炒股之道》,將中國股市宏觀面、基本面、市場面與資金面18年的喜怒哀樂娓娓道來,以史為鑒,總結成長規律,揭示炒股大道,以之作為對中國股市18周年的紀念。
站在中國股市目前的高位上是一覽眾山小,還是高處不勝寒,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應當以平和的心態看待高位、接受高位。我們不否認中國股市泡沫的存在,不否認投資與投機并存的現實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人的投資潛力。更何況,漲漲落落是股市的自然屬性。不以高位喜,不以低位悲,按中國股市的規律辦事才是科學的態度。
實時行情終究曇花一現。最恐怖的不在于投資失敗本身,而在于因為不懂得股亦有道的理兒而遭致失敗常常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