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集旅游觀光、科技推廣、休閑購物、怡情益智等多種功能于一體,與傳統觀光農業、休閑農莊和農家樂完全不同的新興農業旅游形態——“農業公園”,正在懷柔區興起。
9月22日,懷柔區精心打造的“鳳山百果”、“四季花卉”、“神龍峪紅梨”三個農業生態產業公園正式開園迎客,成為市民“野趣”的新去處。大批市民爭做垂釣燒烤、賞景采摘、體驗民俗的“周末農民”,“農業公園”一時熱過了城里公園。

創新農業發展模式
懷柔區近年來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態環境和自有的民俗特色資源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遵循大公園式建設理念和好吃、好看、好玩的旅游特點,依據不同區域產業基礎和資源特點,采取連村、連溝、連片模式和分區域規劃、分資源建設、分產業發展、分客流接待、分檔次收費等多種形式,建設并推出了一批不同類型和功能的生態“農業公園”。同時,他們還積極發展農業生態旅游,將自然景觀與鄉土文化、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滿俗風情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打造都市型現代生態農業,實現了市民親近自然、回歸田園山野的愿望,叫響了“田園文化經濟”品牌。
“‘農業公園’不同于傳統的觀光采摘園,是農業旅游的一種新興形態,是將科技示范、觀光休閑、科普教育、農產品購物集為一體的休閑場所。公園里大都擁有溫室、植物園和游園休憩地等,游客可以從中享受到多種樂趣!”懷柔區委常委、副區長趙文廣介紹說,“農業公園”把農副產品變成旅游商品,引入農耕文化,果園里建餐廳,增加娛樂設施后給農民帶來了豐厚效益。有些“農業公園”還辟出一塊種植體驗區,供市民租種一小塊地當“農夫”。
今年,懷柔區首推的鳳山百果、四季花卉和神龍峪紅梨三個“農業公園”主要分布在橋梓、楊宋和懷北三鎮。鳳山百果園以岐莊、東鳳山、北宅等6村形成的U型區域為核心,建有大棗、漿果、蘋果等多個果品采摘農業生態園。園區規劃面積4.5萬畝,帶動農戶1874戶,年戶均收入6400元。楊宋鎮四季花卉產業園以花園村為中心,輻射帶動郭莊、四季屯、耿辛莊等7村。園區規劃總面積3000畝,帶動近1000戶農民從事花卉苗木、反季節蔬菜和瓜果、食用菌等循環農業產業,農民年增收800萬元。懷北鎮神龍峪紅梨產業園涉及大水峪、神山、龍各莊等9村,園區規劃面積1萬畝,將建成全國唯一的紅梨產業園區,目前已引進紅太陽、紅茄梨、早紅考密斯、紅克拉普斯等40余種國內外優質紅梨。產果后,年產紅梨500萬公斤,增加農民收入2000萬元,帶動3000多農戶增收致富,實現旅游收入3500萬元。此外,懷柔區還精心推出了“不夜谷”、“夜渤海”、湯河川和“五彩”九渡河等“農業公園谷”,成為市民吃虹鱒魚、賞滿俗禮儀等特色旅游項目的最佳去處。
“農業公園”成懷柔熱門“景點”
“農業公園”受到市民追捧和青睞,已成為當地旅游的熱門“景點”之一。一位退休老干部一邊采摘一邊高興地說:“我周末有空就來懷柔呼吸新鮮空氣,提著小籃到果園采摘大棗、梨等果品,老伴高興得不得了,這種親自采摘的感覺和新鮮味兒在城里是體會不到的,比逛城里的公園還過癮!”
橋梓鎮工作人員稱,許多市民還提著工具到田間地頭、果園里挖野菜,童年回憶一時彌漫鄉野;不少養魚塘則迎來眾多垂釣愛好者。
不僅市民寵愛,農民們對新生的“農業公園”也感到很新鮮。東鳳山村果農鮑品賢從2002年開始在自家承包的200畝山場上,利用野生酸棗嫁接脆棗,年產脆棗2萬余斤,去年收入了12萬余元。如今,鳳迎大棗園就像一個大公園,各種景觀豐富,公園式的布局,現代式的茶座,糧田、菜園、果林成片,兼得山水之利,不時有陣陣的豐收喜悅和心情愉悅的笑聲在棗林里回蕩。掩飾不住豐收喜悅的老鮑激動地介紹,今年8月下旬以來,每天慕名來他家采摘、游樂的市民絡繹不絕,熱鬧得讓周邊的景區農民都羨慕不已。
據悉,這些“農業公園”一律不收門票,主要靠經營果品、花卉、瓜菜、種苗等實現盈利。下一步,懷柔區還將突出開放性、觀賞性和知識趣味性等特點,繼續加大投資,加快建設并陸續推出板栗、樹莓等一批市民青睞的郊野“農業公園”,吸引更多的市民來懷“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