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好密云水庫這一盆首都的生命之水,密云經濟開發區與縣環保局聯合,對區內4家排水大戶進行在線監測,每家企業將安裝一臺監測設備,與縣環保局聯網,一旦排污超標,監測系統即刻發現,并立即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即時的環境監測措施在全市開發區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北京市工業促進局組織評選的“全市首批生態工業園區試點”當中,密云經濟開發區成為首批三家試點園區之一。
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節能、節水、節地以及各項環境監測措施的實施,密云經濟開發區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之路,最重要的是由此推動了產業升級,構建起了開發區的生態經濟支撐體系。”

以銅牛為典范推廣節能新招
記者剛到密云開發區,就聽說北京銅牛服裝有限公司是開發區有名的節能大戶,入區兩年來,每年節約成本達200多萬元。
在銅牛公司近萬平米的寬大廠房內,上千名工人在機位前忙碌著。
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服裝制造業本身要求保持適當的光照度,這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基本前提。如果自然光照度不足的話,即使在白天也需開燈照明?!?/p>
銅牛公司廠房南北長 136 米,東西寬63 米 ,如此大的跨度使自然采光成為難點。為了解決采光問題,該公司在廠房設計時,將車間廠房高度提高到11.5 米,增設了雙層窗戶,特別是在頂部增加了4 排高于車間3 米的天窗,這樣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都有陽光照射,節省了電能。
另外結合廠房結構特點,該公司為每根燈管設置了獨立的開關,員工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控制。與同行業類似的廠房相比,銅牛公司平均每天照明時間縮短了5 小時。全公司現有6200 多盞燈管,僅此一項每天就可以節電約1300 度,每年節電約35 萬度,節約開支28 萬元。
另外,銅牛公司3395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全部采用地暖及地冷設施,成本低,對環境不產生污染。冬季使用蒸汽供暖,比市政供暖節約費用90余萬元,夏季使用循環水制冷,成本僅相當于傳統風扇制冷的五分之一。
開發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密云開發區以銅牛公司為節能典范,在企業中大力推廣節能措施,帶動了區內一大批企業改造生產設備和照明系統,目前開發區每年節約用電70萬度。與此同時,通過關停區內所有小型鏈條爐、往復爐鍋爐,對區內現有鍋爐進行升級改造,并在四期建設高標準供熱中心等措施,開發區全部實現了集中供熱、供汽。
截至2006年,密云經濟開發區實現萬元產值能耗0.047噸標煤,萬元增加值能耗0.22噸標煤,低于北京市平均萬元增加值能耗0.75噸標煤,也遠遠低于全國平均萬元增加值能耗1.21噸標煤。
企業紛紛打起“節水牌”
隨著密云經濟開發區生態園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各入區企業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采取有效措施,打起了“節水牌”。收集雨水冷卻產品、回收廢水循環利用、集蓄雨水澆灌綠地,節水數量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
在仁創集團公司院內,各種顏色的透水磚鋪裝在地面上。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些磚都是用我們的拳頭產品——透水性能強的‘仁創生泰砂基透水磚’鋪設,滲透的雨水全部收集起來,用于生產線冷卻用水?!?/p>
今年初,公司在廠區鋪設透水磚的同時,設計并建設了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興建蓄水池3個,鋪設地下雨水輸水管道200多米,可儲蓄雨水700立方米。收集起來的雨水排入蓄水池,作為生產線的冷卻水循環利用。這項措施實施后,每月節約用水達1800噸,每年可節省水費10萬元。據了解,該公司計劃再投入150萬元,新建兩個較大型雨水收集池。
伊利集團乳品廠以生產酸奶為主,耗水量較大。今年,該公司投資5萬元,通過技術改造,把前處理車間的巴氏殺菌的冷凝水、塔水溢流部分、化驗室制蒸餾水溢流部分統一回收到處理水箱,一部分循環再利用,另一部分經改造用于沖洗廠區衛生間、垃圾房。據工作人員介紹,多項節水措施的實施,每年可節約水費14萬元。
到目前為止,密云經濟開發區已有3家企業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統,每年可節約用水4萬多噸,此外還有多家企業更新了綠地澆水設備,將綠地澆灌改為噴灌。
在企業紛紛采取節水措施的基礎上,開發區還對區內冷凝水管線進行更新改造,將冷凝水循環使用,每年可節水16萬噸。同時對區內污水處理廠進行中水回用改造,節省新鮮水消耗。
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由“招商引資”轉向“招商選資”
近三年,從國務院開始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開始,密云經濟開發區對區內“圈而未建、多圈少建、建而未產”的土地進行了集中清理。建立了項目評估和督察體系,對投資質量差、投資量不足或長期“建而未產”的項目,或是督促其限期提升投資質量,或是實行項目退出。利用盤活土地引進了今麥郎、國芝香、銅牛制衣、華源仁濟等30家企業,實際投資14.2億元,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2.3億元。
為了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開發區根據國家的相關指導標準制定了一系列企業用地控制指標,從源頭上對企業用地加以規范,從“招商引資”轉向了“招商選資”。對入駐企業的投資強度、產出比、容積率、建筑密度等相關指標都做出了明確規定。
記者了解到,2004年至今,密云經濟開發區已有54個投資項目被淘汰,引資質量明顯提高,新引進項目平均投資密度比開發區總體水平提高了108%。
構建生態經濟支撐體系
在密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大背景下,密云經濟開發區將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融入到密云主流經濟概念當中,以密云縣良好的生態環境嫁接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國內綠色食品產業和生態環保產業,構建起強大的生態經濟支撐體系。
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嫁接首都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密云經濟開發區引進了世界上最大的專業集裝箱檢查系統生產基地及最大的供貨商——清華威視股份,中國電信設備制造企業50強——華環電子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34家。
利用密云優質的農副產品資源、京津冀巨大的消費市場嫁接國內外食品龍頭企業,密云經濟開發區引進了知名企業——伊利集團、綠潤集團、今麥郎等為代表的綠色食品企業9家,帶動了密云奶牛養殖業、板栗及無公害蔬菜種植業的發展。2006年實現產值16億元,帶動了周邊5萬農戶致富。
同時,密云經濟開發區還加大生態環保型企業引進力度。先后引進了砂產業的開創者——仁創科技集團及國家火炬技術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多家生態環保企業。2007年,開發區生態環保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德豐泉等生態環保型企業已經入駐開發區。
開發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密云經濟開發區將以生態工業園區試點為契機,加快產業轉型,重點發展物流會展、呼叫中心等低耗能、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密云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企業將全部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北京市生態工業園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