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這短短十余年里,互聯網已經為人們重新刻劃出了一幅新的格局。
不管身處互聯網行業的人們如何感慨,商業互聯網在國內的發展仍然僅僅只有十余年之久。
記得就在2000年前后,有一位網絡公司的企業家,先知先覺地提出了一幅在當時看似不可思議的新商業版圖。在她看來,未來的商業世界,將是一個以互聯網為中心的全新商業版圖,并將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浮于水面之上的網絡公司,簡稱“做互聯網”,比如新浪或百度;二是提供各種接入和計算設備的IT通信企業,簡稱“為互聯網做”,比如華為或聯想;三是使用互聯網進行業務運作的傳統企業,簡稱“用互聯網做”,比如寶鋼或一汽。
即使在今天看來,這樣的劃分,也未免有點夸大了互聯網的作用。但對于大部分年輕的創業者來說,這種三分天下的劃分方法,其思維的創造性和穿透性價值卻是不容忽視的,畢竟互聯網已經構成了今天大部分創業者的基本生存和工作環境,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
細分來看,今天這種三分天下的新商業版圖,究竟又是如何構成的呢?
在“做互聯網”的這一領域中,門戶、移動增值、網絡游戲、搜索、電子商務等幾個主要領域,似乎已經大局已定,短時間里難見巨變。在幾年時間里實現了快速崛起并使自己成熟起來的十多個大玩家們,不僅“有錢有人”,同時也試圖在郵箱、IM等幾乎所有領域廣圈用戶、深挖護城河,并不斷地把腳伸向諸如Web2.0和視頻等一個個新熱點。顯然,他們看到的是幾個大型網絡集團之間進行全面對抗的未來世界。
然而,剛剛起步、土壤尚不深厚的互聯網行業,單有幾棵大樹是不夠的,那樣的互聯網商業將只能走向荒漠化的未來。
不起眼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們,同樣是一個繁盛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正如未必所有中小企業都要一年年地最終成長為所謂的大企業,而是可以選擇諸如“隱性冠軍”等多種生存方式,中小網站也自有其價值和空間,無需一心憧憬納斯達克。互聯網的本質在于網絡,那些真正把網絡的特質、屬性、氣質,融入自身發展模式之中,并與中小網站和諧共生的大型網絡公司,才能在動蕩不定的互聯網行業把根扎深。無論是為了討好投資者而對客戶進行短時間里的壓迫式營銷,抑或是掠奪式的一枝獨秀,都是一種短視的表現。
在“為互聯網做”的商業領域,則已經擺脫了最初的機會驅動與高速增長階段,而是進入了一個常規化的、靠管理和運營能力制勝的成熟階段。第一梯隊靠技術和創新,第二梯隊開始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與全球化能力,第三梯隊則以價格或性能上的某一項領先而躋身于縫隙市場之中。
“用互聯網做”的商業領域,則正在涌動著最令人興奮的商業創新。招商銀行依靠網絡系統后來居上的商業傳奇早已人盡皆知,更大的、更廣泛的商業創新,則存在于城市居民樓或遙遠的鄉村之中。無數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個人創業者,通過電子商務,熱熱鬧鬧地開始了網上的創業浪潮。企業在網上找到了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個人賣家則迅速把自身進化為了一個合格的商人。他們拓寬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更為整個社會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商業互聯網。
三分法其實還是有欠缺的,它沒有看到產業融合這一浪潮的到來。太多的產品、企業已經跨越了多個產業,也越來越難以厘清彼此的邊界。在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推演最終也只能是推演,能夠讓這一模糊的領域清晰起來的,仍將是創業者們的非凡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