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贏得一場比賽一樣,奧運會成功的背后會有一個強大的信息系統作支持,信息系統的成功取決于賽前長時間的設計和準備。由于地域的廣闊和參會人員的龐大,北京2008年奧運會信息系統架構的設計更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
一場成功的奧運會背后必將會有一個完備的信息系統作支持。它不僅肩負著2008奧運會賽事中為各國運動員、官員、注冊媒體提供實時賽事賽況的信息服務的責任,它也擔負著保衛奧運會安全進行的方方面面。在中國,它更肩負著實現“科技奧運”理念、提升北京奧運會形象和聲譽的重任。
兩大系統撐起奧運主干
北京2008奧運會的整個信息系統架構由法國源訊公司設計。據其奧運會及重大賽事與活動部執行副總裁帕特里克#8226;艾迪霸(Patrick Adiba)介紹,奧運會信息系統將主要包括兩大系統: 信息發布系統(IDS)和運動會管理系統(GMS)。
據了解,IDS包括媒體內網(INFO2008)、評論員信息系統(CIS)、中央數據庫和打印分發系統。INFO2008作為一個內部網絡系統,專供奧運會注冊媒體及奧運會運動員和國際奧委會官員使用。CIS擔負著向全世界發送賽事結果的任務,它是一個基于瀏覽器的應用,比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幾秒鐘后就可以在賽場轉播區的觸摸屏上顯示出來。廣播員們在聽到觀眾的歡呼前就可以收到系統傳送過來的比賽結果,以及他們所需要的解說背景內容。中央數據庫和打印分發系統將會在第一時間把比賽數據和結果傳輸給奧運會網站、世界各地的新聞通訊社、互聯網數據輸入商以及奧運會官員。
而運動會管理系統(GMS)則掌管著賽會的制證系統、競賽報名和資格審查系統、交通系統、禮賓系統、醫療事件系統、抵離系統等,幾乎涵蓋了奧運會賽事的全部。Adiba透露,以制證系統為例,北京2008年奧運會將會制作20萬張以上的各種證件,而制證系統會為檢測這些證件,在不同的比賽及場館鑒別授權參與者的身份,管理登記,分配訪問特權并提供管理控制信息。
據介紹,2008年奧運會信息系統運維團隊的人數可能會超過4000名。這其中有來自合作伙伴的技術人員,也會有奧組委技術部的專家,甚至還會有幾千名志愿者。如何協調各方,以保證他們共同協力創造出最佳的狀態來管理、維護整個系統,這也成為了擺在這套系統面前的一道難題。
然而Adiba對于運維團隊卻充滿了信心。他表示,源訊為每一個成員都提供了一個詳細的規劃和培訓。對于每個人的職位都有詳細描述,而且針對職務的不同都有線下和線上的學習培訓項目。
系統穩定擺首位
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模將會超過往屆,屆時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可能要超過1萬人,還有可能超過15500名的媒體人員從事新聞報道,7萬名志愿者為賽事提供服務,超過60個競賽和非競賽場地會在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而且本屆奧運會一共要在北京在內的7個城市舉行。雅典最遠的場地只不過是70公里以外,而2008年奧運會最遠的場館在香港,距離北京超過3個小時的飛機航程。
這也就為本屆奧運會的信息系統提出了更大挑戰。除此之外,北京奧運會信息系統規模也是空前的,有超過10000臺PC機,1000臺服務器、1000臺網絡設備、50種以上的軟件會在系統中使用。Adiba說,“必須盡可能地采用一切手段確保整個奧運會信息系統的穩定運營,所以奧運會不會成為炫耀新技術的舞臺。奧運會信息系統都是使用已經得到實際應用的技術,即使使用某些新技術,也要確認它是可靠的,而且已經通過實際應用驗證。”
Adiba透露,在奧運會開幕前整個奧運會信息系統會進行多階段的測試演練,來保證奧運會正式舉行期間系統穩定運行。目前舉辦的“好運北京”系列測試賽,就已經成為奧運信息系統的一次實兵演練。而在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前100天和50天,整個系統還會進行兩次技術演習。“這兩次演習會模擬奧運會真實進行的情況,進行集中的測試。演習時不但有人監控,而且還有人會模擬制造出一些問題,例如技術指揮中心(TOC)失火、系統遭受病毒或者黑客攻擊等。在都靈冬奧會的技術演習中,當時就模擬了500個場景,以考核技術人員是如何應對這些突發情況,當時參與演習的技術人員達到了1000人; 而在北京,人數還會增加。”
前不久,在青島舉行的帆船賽就啟用了數字集群調度系統和全市應急聯動系統,完善快速反應機制,以處理突發事件。賽時用于陸上指揮調度的數字集群調度系統是市應急聯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場館內如有突發事件,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技術指揮運行中心TOC系統與青島市的大網絡取得聯系,并獲得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