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Google和DoublClick的市場份額遠大于微軟和aQuantive;Gmail與Hotmail郵箱收集用戶信息方式不同;Google與微軟的企業形象差異,這三大因素決定了相似的收購,卻遭遇公眾不同的對待。
aQuantive的股東終于對微軟的收購表示了應允,而早在一個月前,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已經給這項交易開了綠燈。但同樣是搜索巨人試圖收購在線廣告公司,Google與DoubleClick的交易仍然面臨著來自國會、FTC和公眾不信任的障礙?,F在,Google被指控,試圖壟斷在線廣告,以及通過使用個性化數據來發送目標廣告,這可能會威脅用戶隱私。
為什么微軟-aQuantive沒有受到和GoogleClick一樣的審查?微軟收購aQuantive(下簡稱MicroQuant)并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但公眾和媒體不停地提到GoogleClick是對隱私和競爭的威脅,而MicroQuant只是一個相關的、較小的問題??雌饋恚瑢@個問題似乎有雙重評價標準。
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們很擔心GoogleClick,而不太擔心MicroQuant是有客觀依據的。Google和DoubleClick各自在搜索和在線廣告市場占約60%的份額。相比之下,微軟大約13%的搜索份額和aQuantive 5%的在線廣告份額就不足掛齒了。
但是這些因素并不能解釋所有問題。每筆交易的價格也能說明一部分問題。Google出價31億美元收購DoubleClick,顯示出對擁有全部在線廣告的濃厚興趣。但是微軟出價60億美元收購aQuantive,考慮到微軟的強大動力和雄厚財力,這絕不會是微軟最后一次大規模的在線收購。
同時,盡管人們很擔心GoogleClick對個人數據的潛在使用方式,但卻很少提到微軟使用個人數據發送目標廣告的方式。個人信息是像AdCenter這樣極為復雜的廣告目標系統的基礎。AdCenter系統從Hotmail賬戶等來源收集信息,以創建Live.com搜索器的用戶檔案。
顯然,與通過不知名的廣告平臺收集信息相比,Gmail能閱讀電子郵件的廣告,更不受歡迎,所以盡管事實上AdCenter的目標廣告系統會比Gmail的文本廣告影響更多人的隱私,但是多年以來,Gmail一直是攻擊的目標,而微軟的AdCenter卻很少受到侵犯隱私的質疑。
也許還有很多合理的原因解釋為什么GoogleClick和MicroQuant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同。但公司形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Google作為一個弱者準備放手一搏時,人們為這個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歡呼喝彩。但現在,Google可以用3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公司了,它已經不再是那個毛頭小伙子了,它已經成了精英企業。Google的擁護者感覺被拋棄了,現在的Google很容易就成為公眾憤怒的標靶和政府審查的對象。但似乎Google這個地區英雄已經成就了一番事業,所以它理應接受人們不太友好的批評——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微軟這個科技世界中可怕的壟斷企業的處境則恰好相反。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就已經對微軟失去了好感(不包含其產品),因此,如果人們真的認為微軟威脅了隱私權或者反壟斷條款,也沒人會感到吃驚。
這就是微軟的優勢。這使得微軟可以大膽向前邁進而不用擔心負面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微軟可以對目標用戶公開使用Hotmail數據,而Google在實施目標搜索廣告時,需要小心翼翼地穿過公共關系的雷區。
這種公共形象的雙重標準在目標廣告領域,對誰可以做什么產生了重要影響。微軟在實施目標廣告的前沿可以不被發現地大步向前,而Google則必須謹慎行動。我們可能會看到Google歷史上的轉折點——公司的迅速崛起既是資產,也是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