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軟件廠商向互聯網轉型,既是用戶需求的牽引,也是競爭形勢所迫。
“電子商務蘊藏著無限的寶藏,它將會是中國軟件企業的又一個春天。”金蝶國際軟件集團主席徐少春說。
8月15日,金蝶叩響了這個大門,發布全程電子商務戰略,宣布全面進軍電子商務市場及企業SaaS服務市場。這也是繼6月4日IBM入股金蝶后,雙方首次攜手進行的戰略發布。
傳統軟件廠商向互聯網轉型,既是用戶需求的牽引,也是競爭形勢所迫。然而,能否真的在電子商務挖到金礦,還取決于企業是否真的把準了客戶的脈。
下一個十年
“軟件運營服務(SaaS)是未來十年軟件產業新的發展方向。”計世資訊副總經理曹開彬表示。
計世資訊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軟件運營服務(SaaS)產業的規模為68億元,2011年將突破400億,達到406億元,未來五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43%。麥肯錫在今年7月的一項調研結果也表明,在有關軟件創新的選項中,SaaS、SOA、開源是受訪者最看好的方向。
為了這“下一個十年”,金蝶已經等待了8年。
從1999年開始,金蝶就開始思考傳統軟件廠商在互聯網時代的出路;2000年以后,金蝶向互聯網的轉型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2005年,金蝶收購HK會計在線,推出移動商務,并聚攏了數百家SaaS典型客戶。
2007年6月,IBM與雷曼兄弟購入金蝶7.7%的股份,雙方就全球戰略合作簽署了備忘錄,其中有一項就是網絡交付業務服務(SaaS)。經過兩個月緊鑼密鼓的最后沖刺,金蝶全程電子商務戰略粉墨登場。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普及,企業間電子商務(B2B)已經成為一種趨勢,ERP與電子商務系統的集成與協同將成為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徐少春說。從1996年推出基于Windows的財務軟件,到1998年國內財務軟件廠商集體向ERP轉型,全面進軍電子商務對于金蝶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以往戰略的有機延伸。
為了進一步夯實戰略,金蝶從組織架構和產品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8月15日,金蝶移動互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頡亮相發布會。移動互聯技術公司將與中間件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和金蝶國際軟件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并列成為金蝶集團旗下企業。
電子商務戰略不是空中樓閣,需要有競爭力的產品作為支撐。此次發布會上,金蝶電子商務業務的掌門人馮頡表示,金蝶將于近期推出全程電子商務及SaaS服務平臺——友商網,為企業提供全程、全方位、一站式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在友商網上,企業可完成內部管理流程、品牌推廣、信息搜索等一系列商務活動。徐少春將金蝶在SaaS產業鏈上的角色定義為運營平臺提供商。
是春天,還是寒冬?
“中國軟件公司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來三年內,將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消亡或轉型。”曹開彬說。
事實上,迫于同質化競爭和國外軟件企業的市場侵蝕,中國軟件企業的遷移早在兩年前就開始了。2005年11月,速達推出Online戰略,全面向互聯網轉型;2006年7月,金算盤推出“ERP+電子商務”的模式。中低端ERP廠商期待以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在ERP廠商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奪取先機。用友、金蝶等國內軟件領頭羊則向高端沖擊,做全線覆蓋的復合型廠商。
而現在,無論是國際軟件巨頭,還是中國軟件業領頭羊,都開始了向互聯網轉型,以SaaS為主要手段的電子商務領域似乎成了下一個金礦。甲骨文發布了最新版Oracle Siebel托管CRM軟件,并于7月初開始在中國市場兜售;5月9日,SAP合伙創始人普拉特納在美國2007年軟件大會上表示,SAP用3年時間開發了一個代號為A1S的產品項目,新版A1S軟件將面向中小企業用戶,其中集成了大量的托管應用軟件。
國際軟件巨頭覬覦互聯網領域,而已經進入互聯網領域的中低端軟件廠商也沒閑著,2006年8月,金算盤發布了面向中小企業用戶的全程電子商務平臺構建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系統。
現在,金蝶攜手IBM重拳出擊電子商務,而在此前,神州數碼也于6月底發布了在線平臺SaaSBB.com。
電子商務真的是越來越熱鬧了。
那么,電子商務真的會成為中國軟件企業的春天嗎?業內人士認為,傳統軟件廠商向互聯網轉型是必然趨勢,是用戶需求的選擇。
艾瑞市場咨詢的數據表明,2006年我國中小企業總數為3151.8萬家,預計未來5年還將連續擴張,數量將保持7%~8%的年增長率。這些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正在成為信息化投資主體。
IDC數據則顯示,在其調查的中小企業中,57.7%的企業已經實施了信息化,47.3%表示將考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46.7%的中小企業有意向選擇SaaS服務模式,而已經通過此模式進行了信息化的中小企業中,也有70%以上的企業表示基本滿意。
金蝶擁有近40萬的ERP客戶,這為ERP的應用向電子商務延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遍布全國的39個分支機構和2000多家合作伙伴也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支持。
然而,抓住了中小企業就一定抓住了春天嗎?業內專家認為,傳統軟件廠商進軍SaaS,實質上是由產品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型。依靠賣產品顯然不能滿足企業需求,在電子商務時代,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
那么,軟件廠商對“服務”的理解到位了么?
說到SaaS,不得不提到其前身ASP在中國的尷尬境地。ASP在中國屢戰屢敗,除了安全性、系統穩定性這些表層原因外,歸根結底還是用戶對于服務方式轉變的不適應。業內專家認為,在托管軟件的模式下,服務方式由一次性付費轉變為持續付費,這就要求軟件廠商更為深入地了解客戶,通過IT手段為其提供業務創新,這些才是中小企業最為需要的。而在ASP時代,不要說客戶,即便是諸多軟件廠商對于這種服務方式的根本轉變也缺乏深刻理解。
“ASP曾經面臨的一些問題,SaaS同樣不能回避。”專家告訴記者。無論是金蝶這樣的傳統軟件廠商,還是阿里軟件、XToolsCRM、恩信開源ERP等新創軟件廠商,誰能成為SaaS領域的最大贏家,將取決于誰能更深刻地理解客戶,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更加到位,而不是單純取決于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