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虎”,都是霸氣的動物,象征著威嚴威儀權威。與這兩個字沾邊的成語,都是霸氣、十足氣象萬千:龍騰虎躍,龍吟虎嘯,臥虎藏龍……“龍虎山”之所以敢稱“龍虎山”,自有其霸氣的道理。這座青山確實藏龍臥虎,它的山水之秀,江南無出其右;它的人文含量,更是難以估量——作為“中國道教第一山”,龍虎山不僅傳承了5000年前老子的道家思想,而且將道教的經典延至今日。說龍虎山“藏龍臥虎”,一點不為過。

初夏的一個艷陽天,我們一行數人來到了位于江西鷹潭市郊西南16公里處的著名風景區龍虎山。對于此行,我們神往已久。友人推薦說,江西的“四大名山”之中,廬山和井岡山因其“紅色”著名,三青山以其險峻著稱,而龍虎山集自然與人文于一體,不但碧水丹山甲天下,而且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大文豪魯迅曾經有過一個著名的論斷:“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恰巧的是,時間不但逐漸地雕琢著龍虎山完美的山水,也將道教文化深深根植在龍虎山1900多年。因此,龍虎山的“正一道”讓龍虎山成為真正意義的仙山靈水,躍為中國名山。于是,龍虎山的“神”似乎也顯而易見了。怪不得權威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在2005和2007年兩次把龍虎山作為中國江南的“形象代言人”。它還先后摘取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等多項國字號招牌。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又從北京傳來喜訊,龍虎山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中脫穎而出,角逐最后的桂冠指日可待……
泛舟瀘溪河
我們一行興致勃勃地游山玩水,陶醉于“仙水巖”的十大美景,沉醉于“金槍峰”的鬼斧神工。龍虎山那奇特的丹霞地貌,讓絕景目不暇接,有的堪稱“世界級景觀”。據專家介紹,丹霞地貌景觀類型共有26種,而龍虎山竟占23種,在美學觀賞、地質地貌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
“游山”讓人大開眼界大長知識,而“玩水”更令人目醉神迷流連忘返。一到瀘溪河邊,踏上竹筏,穿上橘紅色的救生衣,眾人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那清澈寬闊的瀘溪河綿延伸展,望不到頭,泛舟其上,那是多爽的美事呀!
俄頃,但見筏工用竹篙輕輕一點,竹排就緩緩離開了河岸,在平靜如鏡的湖面上滑行。坐在竹排上,兩岸草木芬芳,水中野鴨鸕鶿戲水,清風徐來,賞心悅目,頓覺一掃塵煩俗慮,塵世中的煩躁很快便融化在瀘溪的水中了。瀘溪水流長43公里,一路水推山開,九曲回腸,一江瀘溪春水把上清宮、天師府、龍虎山、仙水巖連成一體,我們在竹排上一一覽閱著藍天、白云、碧水、丹山,恍如夢境,只感覺山在水中,水在山中……
中途,我們下舟感受和見識了一個神奇之村,即中國唯一一處“無蚊村”許家村。關于許家村沒有蚊子有著一段美麗的傳說。傳說當年天師張道陵去龍虎山修道練丹,其母思子心切,便去探望,船到許家村天色已晚,便上岸住下,夜間蚊子頗多,其母被叮咬得無法入睡,張道陵便施法把蚊子驅逐殆盡,許家村從此成了無蚊村落了。傳說終歸是傳說,科學的解釋是因許家村四周長了許多樟樹和桉樹,它們發出的氣味和在一起有驅蚊的功效,而且在這個村后有一個巨型的蝙蝠洞,棲息了數以萬計的蝙蝠,有天敵在此生活,蚊子也就無從生存于此了。我們到達的時日已是初夏,按理正是蚊子猖獗的季節,可我們置身其間,果然無蚊子叮擾,不禁暗暗稱奇。
在瀘溪河,我們還看到一道別樣的風景,那就是當地的船姑船娘。這些俊俏的船娘們在瀘溪河面上穿梭來往,給游人開起一個個“水上超市”,竹筏上裝滿了龍虎山獨有的板栗粽子、烤紅薯、烤板栗等,尤其是那包扎精致,青翠可愛的板栗粽子,令人回味無窮。船娘方便了游客,也收獲了幸福生活?!褒埢⑸礁淖兞宋覀兊纳?,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一位船娘一臉幸福地說。

一路泛舟而下,船行江面,風在耳際輕輕地拂撩,人猶在畫中慢慢地漂流。瀘溪如練,山形疊蕩,群峰倒映。這情這景讓人不禁感嘆,只恨“無從學到王維手,畫取千山萬壑歸”。徜徉于此,洗禮心靈的疲憊,你可以盡情地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而龍虎山的靈山秀水,綺麗美景,也就在行走與聆聽之間,緩緩地刻入你的印記,浸潤你的心靈。
懸疑世界之謎:絕壁懸棺
坐在竹筏上,我們還親眼目睹了一場“懸棺秀”。
龍虎山的“絕壁懸棺”聞名遐邇,享有“天然考古博物館”之美譽。對于這個世界之謎,無數學者專家愛好者研究者有話要說、見仁見智,有的說法還頗有說服力——可不,我們眼前的懸棺表演就是一種可以印證的“說法”。
這個“說法”,源于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古代機械研究專家陸敬嚴教授,研制出仿古吊裝法,把重達二百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裝人拉進洞中安放?,F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陸敬嚴教授的這種仿古吊裝法升置棺木的過程,它已經成為龍虎山一個固定表演節目,這個節目就設置在仙水巖懸棺比較集中的飛云閣。每每表演前,總有悠緩沉郁的旋律在瀘溪河飄散開來,人們似乎在那一刻,體味了古越人生死的心慧。
舉目望去,但見半空中正有懸棺表演。表演者自峰頂輕輕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掛到江面的繩子攀緣而下,靈活的身軀在空中表演出許多令人驚嘆的高難度動作,一會兒似狼奔豹突,一個倒栽蔥滑下三四米;一會兒如春燕展翅,矯健的身形橫掛在繩索上;一會兒如猿猴攀緣,手展彩綢當空舞。
當他們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巖洞時,只見他們劇烈地搖晃繩索,借著慣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入洞中。然后是地面上的楠木懸棺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巖洞里的人用短索牽引,地面的人則大幅度地搖晃繩索,借著懸棺在半空中左右晃蕩的慣性,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把懸棺送入洞中。

仿古吊裝法的表演雖然精彩,但不少學者認為“千古懸棺之謎并未完全解開,僅僅從棺木升置問題上說,仿古吊裝法只能是棺木進洞其中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必須要有掌握傳統技藝的人先攀緣到后山頂,而有些后山,至今人也無法攀上去。
一個個謎團顯得那樣神秘玄幻,古往今來多少圣賢為之皓首窮經,卻也不能解開個中奧秘。那么,還是讓我們把思緒轉回到瀘溪河上,洗耳聆聽那一首首旋律悠揚不羈的古越曲吧。嗩吶聲聲里我們不僅聽懂了古越人悠遠執著的呼喚,那些千古之謎,那些生生不息的智慧,也仿佛在樂曲聲中穿越時空,滌蕩我們的心靈……這美麗如畫的仙水巖景區的絕壁之上,為何集中了成片的千古崖墓群?這些絕壁上的懸棺距今有2600余年,為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所為,這些懸崖絕壁高100多米,重達千斤的棺木究竟是用什么辦法放置進去的?今天研究出來的“說法”在當年可能實現嗎?古越人為何采用絕壁洞穴墓葬?重重懸疑背后,到底隱藏著一種什么樣的文明形態?千百年來,這些疑問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謎,龍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層層神秘的色彩,由此產生了種種神話傳說:有人說這洞里的東西,是神仙用金絲線吊上去的;也有的說這洞里裝的是無字天書、金銀財寶……
種種傳說似乎不能使人信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表示了心中的疑惑,宋理學家朱熹曾發出疑問:“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無獨有偶,原中科院院長、現代考古學家郭沫若也發出了“船棺真個在,遺蛻見崖看”的感嘆,表示無法用科學解釋崖墓的遺憾。龍虎山懸棺的“千古之謎”,已令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為它皓首窮經,欲解其謎。
歲月輕晃,千百年來,塵封在龍虎山洞穴內的懸棺,佇佇靜立,守望著滄海變桑田。而生活于此的龍虎山人,祖祖輩輩面臨那些高懸在離溪面20到100余米絕壁上的棺木,無法洞悉其中奧秘,只能借以各種神奇傳說來詮釋千古之謎。直到1978年,江西省考古部門開始對這些懸掛了千年的古墓進行了發掘清理,才初步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1978年,考古部門請來了身懷攀巖絕技的當地藥農,憑借幾根繩子蕩入洞中,取出一些文物,經專家科學鑒定,確定屬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存。1979年,考古隊采用層層搭架的方法第二次發掘清理,共取下棺木39具,人骨架16副,收集到珍貴文物290多件。其中出土的紡織機器件和部分紡織品,改寫了中國紡織史,將斜織機和印花織物的歷史向前推移了近700年。
雖然有了實物資料,但是龍虎山崖墓中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甚至符號,地方志和史籍均找不到記載,使破解困難重重。為了徹底解開這個世界之謎,1997年6月25日,龍虎山遍下英雄帖,向全世界鄭重宣布,有人能解開以下三個謎底的,即:1、棺木如何進洞?2、為何采用崖葬?3、葬者何人。即可獲得30萬元人民幣的巨獎。
懸賞解懸棺之謎的消息一經發出,海內外解謎者紛至沓來。僅一年時間,就收到海內外猜謎者寄來的信函和文稿近千件,來函作者中有歷史學家、教授、有機械師、技術員,以及從事發明創造的人員,其中也不乏有普通公務員、工人、農民等。
對懸賞的三個主要問題,他們見解不一,歸納起來有三:一、關于棺木進洞方法,有“懸吊法”、“竹木搭架法”、“云梯架巖法”、“架天梯法”、“網繩搭架法”、“棧道法”、“后山挖隧法”、“樓船安放法”等等。二、關于為何采用崖葬,有“升天成仙說”、“尊神事祖說”、“敬先至孝說”、“回歸洞穴說”、“保存祖尸說”、“防盜防害說”、“修煉坐化說”等等。三、關于何人享受此葬待遇,認為上至諸王將相、文臣武將,下至部落首領、家庭成員或修道隱士者都有。
雖然說法很多,但至今還沒有見到一份比較全面的令人信服的破解答案。2004年7月,龍虎山再次懸賞40萬元,求解千古懸棺之謎。直到如今,雖然許多中外學者為了解開“中國懸棺葬之謎”付出了艱巨的勞動,但至今還是沒有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由于懸棺葬俗是世界上最為神秘的葬法之一,它跨越的時空又很長,因而它需要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科技史學等諸多學科的通力協作,或許才能解開龍虎山千古懸棺之謎,目前破解還為時尚早?!眳⑴c龍虎山崖墓考古的一位專家遺憾地表示。
遺憾有遺憾的美。在我們并非從事考古的人們看來,眾說紛紜的解謎現象本身就是一道絢麗的人文景觀。如同埃及金字塔的解謎一樣,誰能說自己是真正的“權威解謎者”呢?古人的靈魂和智慧,現代人可能永遠無法觸摸。

Tips:
龍虎山十景
一景:男女相依的情侶峰?!洱埢⑸街尽份d“雌雄石,在仙水巖下,兩石如人,抵背而立。”據傳雌峰叫志貞,長得聰明貌美,當地一個大財主要娶她當“二房”,志貞不從,乃遭毀家傷夫之難。為了救她夫婦出苦海,張天師祭起定身法,將他們化為石,立于河邊。這已經成為有情人表達愛情的見證。
二景:含風不動的水中蓮。相傳白蓮仙女違犯天條法規與龍虎山農民柳青結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寧為玉碎也不回天庭,結果附地自焚,落入瀘溪河化成了含風不動的水中蓮。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傳說仙桃來自皇母娘娘的蟠桃會。當時孫悟空因沒有接到請柬而十分惱怒,大鬧天宮,隨后攜帶仙桃逕直朝花果山飛去,飛經龍虎山時,打了個噴嚏,仙桃跌了下來,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師煉丹的丹勺巖。西漢末年,龍虎山有個冬不衣、夏不浴、渾身長綠毛的“綠毛仙”,隱居在碧魯洞用這把勺子煉丹。東漢年間,玉帝為了支持張道陵到龍虎山煉丹傳道,將“綠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來給張道陵,這樣張道陵的九龍神丹就更靈驗了。
五景:紅紫斑瀾的云錦山。傳說這是一塊披肩布,為七仙女親手織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宮,便留下了這件珍貴的紀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張道陵從鄱陽湖上溯至瀘溪,見云錦山如此壯美,便在此結廬煉丹,丹成而龍虎現,云錦山才改為龍虎山。
六景:漩渦翻滾的道堂巖,又稱“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觀,據傳此石為一只三腳龜所變,張天師要在石頂上建玄武觀,三腳龜不肯,將頭一伸,道堂倒塌。天師大怒,拔出寶劍鎮住龜頭,不準縮回,就成了如今險惡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獨秀的鐘鼓石。傳說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張天師,后到龍虎山下擇居。石鼓敲一下,國泰民安,敲兩下,風調雨順,敲三下,五谷豐登……成為龍虎山吉祥如意的象征。
八景:天師試劍的試劍石。據傳張天師初到龍虎山煉丹,土地爺不肯:“這是我管轄的地方,豈容他人落腳?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寶劍將此山劈開如何?”天師聽罷,拔出寶劍念念有詞,一劍下去,入石十分,巨石截然兩斷,故曰試劍石。
九景:橫溪枕流的玉梳石。傳說它是昆侖山上生長了千年的黃楊木精變的御梳,為皇后娘娘專用。黃楊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頭時變出一條大蛇,嚇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來,化為玉梳。
十景:華廈唯一的仙女巖。它已經與廣東丹霞山陽元石結為秦晉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舉行了“結親慶典”,成了曠世奇緣,風流佳話。我國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巖記》立于巖前,稱此石為“華廈之唯一,域外更無雙”。形容參觀者之盛況為“尋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陸并進”。故稱為“天下第一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