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歷史就會重演。不紀念抗戰的中日關系是不完善的國際關系。為了永遠的和平,讓我們對抗遺忘吧!
今年5月下旬,上海多家報紙齊刷刷地刊發了一條文化新聞,說的是衡山路811號“小紅樓”曾是百代唱片公司,《夜來香》等經典歌曲都在此錄制。現在“小紅樓”成了餐飲休閑場所,市民感嘆何日這里再放《夜來香》。云云。
我不知道文中所說的這些“市民”是何方神圣。我也是市民,至少我并不熱衷再聽《夜來香》之類。
【〈 《夜來香》與李蘭香】
這則報道中寫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時”,作曲家黎錦光寫了《夜來香》,后來就把譜子扔進了廢紙簍,被李香蘭撿起來隨便一唱,認為很好,后來就唱紅了。
乍一看,《夜來香》就是當年的流行歌曲嘛。但稍微認真一點,就會發現這里遺漏了一些必要的歷史信息。所謂“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應當是1944年。當時正值日占的黑暗年代,或再精確地說,是日本即將戰敗之時,日本人當然需要像《夜來香》這樣的“時尚”來掩飾他們即將的崩潰了。

這條新聞中,也只字未提“李香蘭”究竟何許人也。李的父母均為在滿洲的日本人,她1920年生于沈陽。1933年來上海,以李香蘭的名字登上舞臺,但她從不公開自己的身世,中國民眾都誤認為她是中國人。抗戰期間,她被日軍重用,拍了多部旨在美化日本侵略的電影,是“大東亞共榮圈”的頭號巨星。抗戰勝利后,她以叛國罪被中國政府逮捕。法庭上到處都是“槍斃李香蘭”的憤怒聲討,檢察官要求處以死刑。
但隨后她就設法證明自己其實是日本人,最后法官宣布“讓我們以德報怨”,將她釋放并遣送回國。再后來,她轉而從政,曾當選過議員。上世紀80年代,她推動過中日交往。
我們可以看出,李如果真是中國人的話,早就以漢奸定罪了。但中國人遵守國際法,饒了她。她是一個復雜的歷史人物,不僅僅是一個“時尚”“歌后”。
【遺忘是無知的開始】
用寥寥數語寫清楚《夜來香》和李香蘭,并不是要揮舞極左的大棒,封殺“時尚”。更不是要追究作曲家的責任,他只是一介平民,并不是賣身投敵。他也完全可以自由地接受李的邀請,在1981年訪問日本。
我只是希望,我們中國人不要將慘痛的歷史遺忘,包括對歷史及其細節進行部分的遺忘。現在,漢奸的著作也可以一版再版了。不過,出版時最好不要將他們的漢奸身份“過濾”掉,否則容易造成讀者的“遺忘”。“遺忘”經常出現,就往往成為社會無知的根源。因為,隨著時間的消失、當事人的死亡,一個民族不會自然而然地記住歷史的。
當年日軍蹂躪的中國“慰安婦”多達20萬人,如今愿意公開身份的只有47人還活著。中國“慰安婦”研究第一人、上海師大蘇智良教授14年來堅持不懈,將一段幾乎被世人遺忘的痛史挖掘和保留了下來,功德無量。7月5日,他組建的中國第一個“慰安婦”資料館正式開館。可惜像他這樣的人太少。
【一則真實的笑話】
1988年,抗戰勝利僅僅過去43年,一批健在的美國飛虎隊員,前往當年飛虎隊基地所在地昆明訪問。一下飛機,看到當地官員正在歡天喜地地接機,十分高興。但馬上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了,原來這些官員接的是一個日本商務代表團,而迎接飛虎隊員的“黃埔同學會”的人還在后面等著呢。
奇聞還沒結束。他們預定了餐廳舉行宴會,但店方來動員他們再換一個較差的房間,因為日本商人愿意出高價在這個好房間里吃飯。飛虎隊員生氣了。同時當地接待他們的人,也搞不清這些美國人當年都干了些什么,無話可談,場面十分尷尬。
后來有一個青年主動與他們打招呼,美國人大喜,以為中國老百姓并沒有忘記他們,不料青年說的英語是“美金有兌換嗎?”美國人真的“厥倒”了。
這不是我編的笑話。這是當年《參考消息》從外國報刊上編譯出來的。今天大家看了一定發笑,因為中國人再也不會做這些的蠢事了。前些年特別是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時,政府已為這些飛虎隊重新做過宣傳了。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人曾經遺忘過很多事。
【打抱不平的美國人】
今年6月14日,日本數十個議員和名流在《華盛頓郵報》上刊出整版廣告,想蒙騙美國社會,污蔑“慰安婦”幸存者是自愿的隨軍公娼,甚至無恥地說,她們掙的錢比日本軍官甚至將軍還多。這反而激怒了美國人。
6月26日,美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以39票對2票的絕對多數,通過一項決議,要求日本首相以官方身份公開道歉,要求日本政府對國民進行正確的歷史教育。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蘭托斯嚴正指出:日本人是在鼓吹對歷史的健忘,起勁地促進健忘。
7月初,紀錄片《南京》在中國上映,很多觀眾都哭成淚人了。這是美國一個老板自己出資200萬美元拍攝的,是因為已故美籍華人張純如及她的著作《南京大屠殺》感動了他。他們聯系了250個日本侵華老兵,結果只有3人表現出悔意,其他人都非常冷漠。在影片中講述的幾位日本老兵在日本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影片制作過程中,先后有3位日籍制片人突然辭職。美國導演說:“我很憤怒……日本怎么還有那么多人不敢正視這段歷史,不肯承認歷史的真相!”
美國并沒有“慰安婦”,算是“局外人”,但他們反對遺忘(他們用的是單詞甚至是“健忘”),因為這事關人類正義。
【對抗遺忘】
“七·七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緊接著就是我方傷亡30多萬的“八·一三”淞滬抗戰。直至抗戰勝利,中國總共傷亡約3500萬人(其中死、傷各占一半),財產損失5600多億元。中國政府放棄了戰爭賠償,但日本人領情了嗎?
如今,從日本傳來的消息越發荒謬了: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政要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每一參拜,得到民眾的擁護率就增高;中國所有關于勞工、慰安婦等民間賠償的訴訟,都被日本法庭駁回;日本教科書被徹底改動了;日本人還霸占了中國的釣魚島;日本議員還要中國各地抗戰紀念館撤去歷史照片……
不過,最令人擔憂的還是作為被害國中國人,特別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對于抗戰等歷史都普遍出現淡忘和無知的趨勢。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歷史就會重演。不紀念抗戰的中日關系是不完善的國際關系。為了永遠的和平,讓我們對抗遺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