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和層次分析方法,結合產業經濟和競爭力協同發展理論,在對充分分析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依靠量性發展與質性發展兩個維度從規模、市場占有率、獲利能力、環境和產品6個方面選取16個指標,構建了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提高我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優勢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體育用品業 產業競爭能力 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會居民對體育的需求逐漸增長,體育用品業的發展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國內外體育用品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爭奪顯得日益激烈。在國外強勢品牌的競爭壓力下,如何創立和維護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是中國體育用品生產企業所面臨的迫切問題。塑造和建立中國體育用品業的競爭優勢,強化品牌戰略營銷就成為研究中國體育用品的重要課題,而對中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力的測度和評價,是中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力研究的基礎。因此,對其理論和評價方法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我國體育用品業發展概況
我國體育用品市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已經存在,但這一市場的大發展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20世紀90年代我國體育社會化、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體育用品市場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期,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有的運動鞋、運動服裝的生產基地,已能生產上千種體育器材和設備,質量工藝水平不斷提高,不少產品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我國是世界體育用品制造大國,但還不是體育用品強國。在出口產品總量中,大約50%屬于來料加工,40%屬于一般貿易,而真正以國產品牌打出去的可謂鳳毛麟角。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出口效益低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設計研發能力、品牌經營能力和快速應變能力較弱,如果固守現有的產業結構和沿襲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勢必難以承受日益加大的國際競爭壓力,發展的路子將越走越窄。當然,與發達國家同行業相比,我國的體育用品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出口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育用品生產經營企業規模小而散;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少,缺乏核心競爭能力;體育用品宣傳力度不夠,缺乏名牌效應;缺乏體育經營人才,資本運作效率差。
二、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的理論基礎
1.評價的原則。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評價應采取以下原則:首先是目標性原則,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追逐利益而擊敗競爭對手,其最終目標應是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狀態;其次是系統性原則,企業競爭能力強弱的表現是由企業內部人員、技術、設備、資金、管理、信息、企業文化等要素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必須考慮內外要素協同作用效應,進而實現企業的量性發展與質性發展的相互協調。根據以上原則,本文認為,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能力,就是指按照體育用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企業通過自身要素、外部環境的優化及其有機的交互,在競爭的過程中不斷協調企業量性發展與質性發展,從而使企業處于良性循環發展狀態的能力。
2.影響中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力評價的因素。
(1)企業的核心技術與研究開發能力較低。大部分企業是來料加工的粗放型企業,幾乎沒有自己的品牌與核心技術。一個企業不但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且還要擁有持久保持和獲得核心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原創性研究開發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獲得持久制造技術或專利技術從而獲得長期利潤的源泉。
(2)產業組織。產業組織是指產業內各企業的組織關系及產業的規模大小,它具體從兩個方面來影響競爭力:其一是競爭性組織結構。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結構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市場結構的特征之一就是競爭,制造業競爭力來源于競爭環境的創造,這是一條普遍規律;其二是規模經濟。主要通過產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表現出來,可以降低成本,從而使競爭力得到抬升。
(3)人力資源匱乏。我國的體育用品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家學歷層次低下,企業員工中專業體育產業人才的比例,不到從業人員的三十分之一。在知識與資本日益對等甚至是知識雇傭資本的時代,人力資本的低下,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對于企業的所有者來說,設計將人力資本與企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為企業奉獻才能,就無從談起。
(4)管理能力較低。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管理體制表現為家族式管理。企業在獲得信息、推理和決策等方面還不盡人意,尚缺乏一批有特殊組織和管理才能的經理隊伍,這樣不利于企業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資產,擴大經營范圍,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5)企業文化意識薄弱。這里所說的意識薄弱不僅僅是對企業文化的忽視,而是泛指對企業文化的曲解或執行不力。有許多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生存,它們往往忽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的匱乏,使得企業先期發展所必須貫徹的戰略、策略等沒有良好的文化支撐而出現偏差。這些企業雖然也可能會制定或張貼出關于企業文化的文字,但真正執行起來卻不能落實。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僅僅是將企業文化視為點綴之物,沒有將其提升到足夠的高度并與自身的長期發展和戰略結合起來。
(6)資金。資金作為生產要素之一,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驅動要素。產品制造、技術創新、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各環節都需要資金的投入。目前,外商直接投資和吸納民間資本是我國體育用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從改革開放20多年的實踐看,外商直接投資對提高我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成為現階段我國體育用品業競爭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中國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1.評價指標的篩選。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在專家訪談的基礎上(選取20位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學委員進行訪談),經過初步的比較、分析和綜合,確定了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評估的有關指標。設計了第一輪專家咨詢表,請專家對各項指標的合理性和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評分,并對專家的評分進行了x(均值)、S(標準差),W(一致性系數)、累計百分數的統計,求出了各指標的平均等級(Me)、4 分位數(Q)、按照社會測量的基本準則,取Me≥3作為再次咨詢的指標。在此基礎上,又和有關專家進行了探討,最后決定評價指標的一致性。
2.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通過對評估指標的篩選,最后確立了6個類指標和14個項指標:(1)市場占有能力(國際市場占有率)。(2)獲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3)環境(①法規體系健全程度;②本土化自主創新率)。(4)規模(年生產產量)。(5)技術能力(①研發投入比重;②設計技術水平;③制造技術水平;④管理水平;⑤生產效率;⑥價格-成本競爭力指數;⑦生產周期)。(6)產品(①經濟型;②安全性;③美觀性;④時尚性)。由于涉及到的指標比較多,各個指標往往具有不同的層次,許多指標還具有較強的模糊性,在確定分配權重時,難以準確分配。因此,決定采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定法進行評估,根據實際需要,在經過第二輪專家咨詢后,設計并建立了二級評估指標體系。
四、評估方法
1.指標權重的確定:為了得到合理的評估結果,采用層次分析法(AHP 法),確定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評估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1)運用模糊數學分別對類指標和項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比較,得出評估因素判斷矩陣。類指標判斷矩陣。
(2)用乘積方根法求評估因素向量近似值Wi`:
(3)將評估因素權重向量近似值Wi`作歸一化處理,求評價因素權重向量值W`:
(4)查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值),計算出一致性比例CR(CR=CI/RI),若CR<0.1,則評估因素權重判斷矩陣無邏輯混亂,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要調整評價因素權重判斷矩陣。
λ1=(1×0.20+1×0.20+3×0.16+5×0.12+3×0.14+3×0.18)/0.20=5.97;
λ2=5.97;λ3=5.86;λ4=6.55;λ5=6.08;λ6=6.27;
λmax=(5.97+5.97+5.86+6.55+6.08+6.27)/6=6.11;
CI=(7.71-6)/(6-1)=0.342
當m=6時,RI=1.24,則CR=CI/RI=0.02/1.24=0.02<0.1,故判斷矩陣是合理的,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故類指標權重為:W=(0.342,0.122,0.075,0.049,0.206,0.206)同理,可得出類指標下的各項指標權重。
2.備擇集的建立:根據企業競爭力評價常用的評分標準,應每一個指標,將評估等級分成5級,即C=[優、良、中、較差、差]=[C5,C4,C3,C2,C1]=[95,85,75,65,55]。
3.評估量表的設計:設計的評估量表為等級量表,是將計算出來的類權重和項權重分配到類指標和項指標中,再計算出合成權重,最后列出各項指標的評估等級與標準(見表)。
注:請在與您意見相符的“□”內打“√”(5 優、4 良、3 中、2 較差、1 差)
五、評估過程示例
對我國體育用品的龍頭企業李寧公司進行評價實踐,將根據評估量表設計出來的對應問卷調查表發給業內人士和體育社會學專家,對回收的數據經過歸納整理,使用SPSS11.0 for Windows 軟件統計得出對各項指標等級選擇的百分比。運用下述方法進行計算。
令:C=(95,85,75,65,55),At為合成權重矩陣,Rt為標準評估等級矩陣,Dt為得分矩陣,i=1,2,……6,則Di=DiCT總得分
如以“產品”這一項指標為例,問卷處理后得到的評估結果是:67%的人認為優秀;30%的人認為良好;3%的人認為中等,沒有人認為“較差”或“差”。
A1=(0.16,0.07,0.03,0.03,0.02)
同理,可以計算出S2、S3、S4、S5、S6,則總得分
=91.86,李寧公司得到的最后平均得分為91.86 分,其評估結果:在“優秀”和“良好”等級之間,接近優秀符合實際情況(個人評價過程同上)。
六、結論與建議
1.該體系可以用來分別評價體育用品業國際競爭力的具體狀況,使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體育用品企業的各方面實際情況和現實生存面臨的處境,該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2.評價體系的各項內容,經過逐級分解都可以實測計算。雖然對于部分不完全可測項目轉化成等級分數具有些模糊性,但各項指標均具有可測性。該評價體系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
3.構建對于進一步推動體育用品業市場發展和國際競爭的評價體系至關重要。該評價體系的建立和應用,可以根據不同評價目的與要求進行,它既有鑒定、診斷的作用,又具有選優和激勵發展的功能,通過評價,激勵體育用品企業的發展與提高,該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4.我國體育用品企業應該在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注重打造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在內部培養人力資源,加強技術創新,引進現代企業制度,塑造企業文化;在外部通過知識聯盟、企業兼并、培育穩定顧客群和注重動態競爭的把握來塑造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周征:我國體育用品業的現狀分析和發展對策[J].上海體育學報,2004(2):8~10
[2]孫慶祝:體育實用模糊數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3]宋狄磊:浙江省體育用品業的現狀與企業競爭力提升的研究[J] 體育學刊,2004,21(2)
[4]李政要: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狀況[EB/OL] www.eliu.info
[5]孫靜: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的關鍵[N].光明日報.200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