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發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四川能源消費現狀和新能源資源稟賦實際,分別從生物質能、小水電、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新能源發展戰略構想。
[關鍵詞] 新能源 發展戰略
最近五年,四川省全省能源生產總量年均遞增約8%,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長速度約1.42%。未來十年,四川省GDP增長將主要來自鋼鐵、石化、煤電、有色金屬等高能耗工業的快速發展。要滿足本省乃至全國高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就必須充分發揮四川省能源資源蘊藏豐富的優勢,并不斷挖掘新能源生產潛力。
一、發展新能源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的必然要求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能源需求急劇增長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格局,未來我國能源供給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大。國際貿易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今后國際石油市場的不穩定以及油價波動都將嚴重影響我國石油的供給,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
由于我國能源利用結構不合理,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因此,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新能源可以相對減少我國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重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
二、四川省能源生產、消費現狀和新能源資源稟賦
四川省能源生產、消費均以煤炭為主。目前,四川省煤炭、石油的消費量大于生產量,水電和天然氣生產量大于消費量。根據1996年~2006年四川省能源產出數據和消費數據作增長趨勢預測得出:到2010年四川省煤炭、原油、電力都將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天然氣將供過于求約50億m3。
四川省新能源有很大發展空間。四川省每年生產薪材約1400萬噸、秸稈約5600萬噸,人畜糞便約3900萬噸、沼氣約5億m3;川西地區有大量荒山荒地適宜大規模種植石油植物;攀西地區太陽能可開發資源量達70萬噸~80萬噸標準煤;四川盆地地熱埋藏深度較淺,地熱能開發潛力可觀;四川省可開發小水電資源約25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甘孜、阿壩、涼山等地區風能資源豐富。
三、四川省新能源發展戰略構想
1.生物質能發展戰略
發展農村生物質能產業,打造“綠色油田”和“綠色煤田”,部分替代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需求。在偏遠山區建設速生薪炭林,解決農村生活用能。
在全省農村推廣沼氣和能源環保工程。四川省年產5600多萬噸秸稈,可考慮短時期充實技術人員隊伍,充分運用電視、廣播等媒體力量,在廣大農村推廣應用能源環保技術,將秸稈氨化后喂養家畜,然后用糞便生產沼氣減輕直接燃燒對大氣的污染,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避免低效率利用造成的能源資源浪費。將沼渣還田,提高土地肥力。據估算,通過推廣應用現有氨化技術每年可將全省近一半秸稈氨化,產生沼氣約560億立方米。通過推廣應用該項新能源環保技術,可改善目前農村生活用能狀況。引外,用沼液浸種,糧食產量將大大提高。
在開發生物質制甲醇,和生產乙醇汽油等生物質油時,不可占用耕地面積影響糧食生產。參考國外經驗,實施財政資金投入、貼息貸款、免征產品增值稅、實行綠色油價和綠色電價等優惠政策。
在川西和一些人口密度相比較低、荒山較多的地區,有計劃地規模化種植麻瘋樹等石油植物,合理利用閑置資源,建成發展生物質油的巨大原料庫,吸引國內外生物質能企業投資開發,并爭取國家投資,結合地方實情籌資,招商引資,發展領先型生物質能企業。
2.小水電發展戰略
四川省小水電的發供電成本較低。目前小水電平均投資在5000元每千瓦以下,在國家50%資本金政策的扶持下,發供電綜合售電價在0.25元每千瓦時左右。代燃料平均到戶電價可降至0.17元每千瓦時,顯著優于煤電、火電。因此應堅持大中小并舉和國家辦電與地方各級辦電相結合的方針,加快四川省水電建設。以“自建、自管、自用”為主的方針指導發展四川省小水電,實現“以電養電”。在水能豐富的川西地區及有可開發水能的川北地區,鼓勵多主體、多層次地發展投資收益高的小水電。通過充分發揮小水電的作用,力爭地區用電供求平衡,促進農村電氣化事業的發展,為農業、鄉鎮企業服務,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各級水利電力部門層層落實,支持小水電發展,在有可開發水能資源的地方,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為解決資本投入問題,可主要靠集資和勞務投資,用長期低息貸款、農田水利事業費和地方基建投資予以補助,堅持自力更生興建小水電站。對有條件的小站小網,要與大網并網運行,二者之間的電量交換,實行互供或躉售。大小電網在豐水、枯水季節和高峰、低谷時段,都可試行浮動電價,利用價格杠桿調節負荷,更好地發揮經濟效益。
3.太陽能發展戰略
在攀西地區加大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攀西地區無霜期達296天,太陽能可開發資源量達70萬噸~80萬噸標準煤,應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及陽光塑料大棚。
4.地熱能發展戰略
與石油、天然氣項目相比,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投資較小,在業已成熟的現有技術條件下,除地方財政應該加大投資力度予以開發應用,還應當大力吸引外資和民營資本投資開發。在開發過程中,還應當減少過去在地熱開發過程中只重視粗放利用和小規模利用的盲目開發現象,更多的將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利用地熱資源發電,爭取進入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前列。
5.風能發展戰略
四川省盆地是全國風能最小的地區之一,有效風能密度在50W/m2以下。宜重點開發甘孜、阿壩、涼山等地區風能資源,利用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的季節性互補作用,合理規劃風力電站。
此外,結合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集民間資本加大對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投入。開發利用新能源,除了依靠技術進步,還須參照國家新能源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省新能源相關方針、政策、發展規劃和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并結合實際不斷予以完善。
參考文獻:
喬建勇熊丙祥:四川省能源系統的現狀與特征[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