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學發展觀使企業管理創新獲得了科學的思想基礎,以人為本成為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基本內涵。通過企業管理理念創新創造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勞動產品,滿足了人的多樣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創新 產品 審美價值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含義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它是對現代歷史背景下的市場經濟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科學概括,是21世紀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基本指導思想,同時也是中國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思想理論基礎。
一、科學發展觀與企業管理理念
1.科學發展觀決定了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必然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是當代社會發展中人的主體地位日漸突出的必然反映,也是對過去片面發展觀所付出代價反思的結果。它表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僅要加速發展經濟、建立物質富裕的社會,也要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高度和諧,以促使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終極目標;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僅要重視、實現人在經濟物質領域的需求,更要重視、實現人的政治、文化、精神、 社會等諸多領域中的需求。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正確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就是要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確立為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和價值目標。同時,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也必然成為企業管理理論的基本思想基礎,它突破了原有企業管理理念的局限,確立了企業管理理論的本質特征和價值目標,規范了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企業管理必須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從而決定了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必然。
2.科學發展觀決定了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基本內涵
西方管理實踐的發展表明,以西方為代表的人類管理理論一直將人的問題置于重要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泰羅等人以“經濟人”為理論前提創立了古典管理理論,實現了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后,以梅奧為代表的行為科學提出了“社會人”的理論前提,注重在管理中對人的關注,因而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古典管理論;而“管理叢林”時代及至21世紀的各個管理學派,以“自我實現人”、“復雜人”、“觀念人”為理論前提,都更多地關注了管理中人的問題。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傳統的企業管理更多地是從政治范疇審視人的地位與作用。在嚴格意義的企業管理中,管理主要以物為中心,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對于西方的管理理論,以及對人的關注一般予以排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企業管理理念開始出現了與之相適應的創新和變革,但這種創新和變革還未真正將人作為管理活動中首要和基本的對象。而對于西方管理理論及其人本管理的借鑒,又因為管理理論的二重性而總有隔靴搔癢之感,而且政治經濟制度的差異,也決定了西方管理理論無法成為中國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思想基礎。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得企業管理創新獲得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思想基礎,以人為本成為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基本內涵。企業管理的宗旨是運用科學方法、合理配置相關資源,使企業以最低的成本生產經營產品,并獲取最大盈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實現管理宗旨,必須突破企業自身封閉的系統,面向和依賴市場。因為市場是交換關系的總和,只有經由這種交換關系,使勞動產品成為商品進入消費領域,企業才可以由讓渡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實現商品的價值并獲得盈利。由此可以發現,這種市場的商品交換關系,涉及著商品生產經營者和商品消費者兩個方面,而且只有勞動產品作為商品為消費者認同和接受,完成交換,實現商品的價值,企業才獲得盈利,達到生產經營勞動產品的目的。以科學發展觀觀照企業管理過程,決定了企業管理首要和基本的對象不是物而是人,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人,企業管理的過程就是滿足消費的需要者,實現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促使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企業管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將顛覆 “以物為本”的傳統管理觀念,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新。
二、人的全面發展與勞動產品的審美價值
1.勞動產品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如何把握市場交換關系中作為商品的勞動產品的特性,開發、生產、銷售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能充分滿足人的全面需求的產品,是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課題。其中,審美價值作為勞動產品的重要屬性是必然涉及到的問題。
勞動產品是人類勞動生產實踐的結果。而人類的勞動生產,從來都是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的統一,單純和絕對的物質生產從來都是不存在的。因為,人是以社會屬性為本質的類的存在物,不僅有物質生存的肉體需要,而且還有意識和思維,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從本質上講,人類的生產勞動實踐是為了滿足人的包括精神需要在內的需求而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展開和發揮自己肉體和精神的本質力量;而人在享用勞動產品時,就不只是享用其物質功利,還要得到精神和情感的享用,由是而得到需求的全面滿足。人類面對勞動產品,不僅只有生理的、實用功利的物質需要,還會生發強烈的精神——審美價值的需求。固然,勞動產品的實用功利價值是審美價值的基礎,并且往往先于審美價值為人發現,人類首先以實用功利的觀點,要求產品具有一定的功能、內容和質量。當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后,必然會在實用功利基礎上,生發對于產品的精神和審美的需求,并且要用這種需求苛求產品具有完備的結構、功能和形象,要求產品外在感性形式美的豐富。人類的文明程度越高,生產力越發展,勞動產品越豐富,人的需求也越是豐富,人對于勞動產品的精神的、審美的需求也就會越加強烈,由此導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乃至社會結構,日趨轉向對人的精神和審美需求的滿足,導致企業管理日趨關注人的需求與發展。
2.人的需要與人本管理
當代社會,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市場中同類、替代和新的產品不斷增多,消費者選擇余地加大,事實上形成了買方市場態勢,形成了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人們在選擇、消費勞動產品時,不只考察是否實用、經濟,還要考察和追求審美價值;不只考察其質量、功能、技術的因素,還特別要求其造型、款式、色彩、 形象、包裝、裝璜及節奏、韻律、視、聽、觸感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它與人的精神、情感、審美的平衡,以此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趨勢一一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趨向》一書中曾提出了人類社會的高技術與高情感相平衡的問題:“我們必須學會把技術的物質奇跡和人性的精神需要相平衡起來”。這表明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者、企業的管理活動和過程,必須注重作為商品的勞動產品的審美價值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角度審視,審美價值是作為商品的勞動產品必要的附加值。這種附加值是附著于勞動產品之上,在商品交換關系中,在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中轉化而得到的商品的經濟意義的附加值。這種附加值,可以使商品獲得超出其自身原有價值之上的新價值因素,形成商品本身的價值放大和倍增。當商品將包括這種附加值在內的全部價值實現后,帶給企業的將是豐厚的盈利,是企業管理理念創新的實現、是人本管理的實現。企業管理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通過理念創新,在勞動產品實用功效基礎上創造審美功效和價值,使人們在獲得、使用產品時,既有實用功利的滿足,又有情感和精神的歡悅,實現各種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平衡。
3.企業管理理念創新與人的全面發展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社會經濟發展并不是終極目標,并不只是片面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是要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這其中包括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和進步,即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的以人為中心,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的社會發展觀,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充分注重勞動產品的審美價值問題,切實關注人的多種需求。當我們通過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創造出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和諧統一的勞動產品被社會成員、消費者接納和使用時,這種勞動產品不僅只是滿足了他們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在創造著“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是在豐富、提高、升華人的情感層次、文化修養、審美理想、精神追求,是對于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的推動。而社會精神文明的提高和發展,又會反過來推動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而有序的發展,由此全面地創造、充實、提高整個社會文明的水準,實現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