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深刻的問題,每一個授課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見解,本文根據筆者教學經驗,探討了如何通過“備”在課前,“精”在課上,“思”在課下來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 備課 課堂效率 課堂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深刻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授課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摸索、總結,有以下幾點心得供大家參考。
一、“備”在課前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它是教師職業中最習以為常的,然而又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對象是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人,要把教材中的知識變成學生的財富,要使學生能夠喜歡你所教的課,會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里大有文章可做。只有在上課之前做精心的準備,擬好實施教學的計劃,才能保證在上課時達到教學的各項目標。因此,在既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師能否精心備好課是能否上好課的前提與保證。
二、“精”在課上
課堂,是教師以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的最重要的時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是學生習得知識的主陣地。抓不住課堂這個主陣地,課堂效率怎么會高呢?
1.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魅力,讓學生喜歡
學生親其師才信其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廣博的知識吸引學生。技校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更要注意知識更新,在課堂中要不斷向學生介紹現代電工電子發展的新成就、新發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還應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這樣的教師能得到學生的信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2.創設松嚴適度的課堂氛圍
雖然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值得提倡的課堂氛圍。但多數技校生自制力較差,又缺乏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習慣,一旦課堂氣氛輕松了,往往管不住自己,反而不利于教學,不利于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故松嚴適度的課堂氛圍,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聽課能力。
3.老師看著學生的眼睛教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人際關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僅教學生知識,而且在師生的感情交流和碰撞中,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的靈魂。只有看著學生的眼睛,看著學生心靈的窗戶,才能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才能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準確地把握受眾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敢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才會聚精會神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才會保持一定的思維焦慮度,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所以看著大多數學生的眼睛教,不僅是一種教育的方式,而且還是教學的一種思想。
4.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課對學生而言則無疑是一種痛苦的精神折磨,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每堂課都有新鮮感,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⑴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電工基礎》這門課,不論是概念的引入,還是對一些客觀的現象進行判斷、推理及計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邏輯思維過程。這一過程對技校生來講是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載體,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多媒體課件應用文字、圖像、色彩、聲、樂等對學生的視聽覺進行多樣化刺激和誘導,對許多現象加以形象描述,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短路時,應用多媒體課件,首先布置簡單的用戶電路,突然將兩根電線短接,這時導線發熱、冒煙、建筑物燃燒,出現一個火災場面,在此畫面播出的同時,伴隨畫外音及電流聲,這時圖、聲、光并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感到有趣,產生強烈的欲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思考怎樣短路的?短路有怎樣的危害?有怎樣的特點?所以選擇適合的媒體課件,對學生的興趣和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可以使《電工基礎》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⑵加強實驗活動,提高強學生操作意識
電工基礎的理論知識很多可以和實際相聯系,成功的實驗往往能使學生加強自信,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自感的學習就可以放在實驗室進行,在講解自感原理后,指導學生動手安裝日光燈電路。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來比較鎮流器接入與否的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鎮流器的作用:由于自感產生瞬時高壓,使日光燈導通發光。學生在自己接線安裝過程中會全神貫注,滿懷期待,當實驗成功時,他們會滿心喜悅,萌發自信,進而會探索新的知識。因此,動手操作實驗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⑶注意身邊科學
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起來,積極組織學生觀察身邊“電工基礎知識”的應用,如當學到“電感”這一知識點時,就讓學生舉身邊的例子,通過課堂提問和討論,“日光燈中的鎮流器、充電器中的變壓器、電動機中的線圈、收音機中磁棒上的線圈”等等都討論到了,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懂得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極為密切,從而產生學好《電工基礎》的興趣。
⑷結合教材內容,介紹科學家事跡以激勵學生
《電工基礎》課程中很多物理量的單位就是以科學家的人名命名的,如“安培、高斯、亨利”等,在授課時結合科學家的介紹,使學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時,也能較快、較深刻地記住所學物理量的單位。
筆者在講授“電磁感應”內容時專門介紹了法拉第和楞次兩位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特別講到“法拉第的父親是一個鐵匠,法拉第小時候受到的學校教育是很差的,十三歲時,他就到一家裝訂和出售書籍兼營文具生意的鋪子里當了學徒。但是通過法拉第個人的不懈追求,終于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激勵學生積極探索,奮發學習。
5.優化課堂提問
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情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辦法。課堂提問應難易結合,形式多樣,分層次面向全體學生。并且較易的問題讓基礎較差的同學回答,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情緒,增強學生的信心。較難的問題讓基礎較好的同學回答,鼓勵他們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法思考,以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恰到好處地創設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情境。另外,當學生上課走神時不要批評,只需通過扼要提問使其注意力集中。遇到學生對問題答不上來或答錯時,不要訓斥、冷淡,應耐心啟發,幫助他們消除心理負擔,進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三、“思”在課下
教師每上一堂課,或多或少有點得失、感想和體會,如果把它們及時地寫下來,再進行系統地、深層次地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引以為戒,不斷地改進,教學水平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可以說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山東棗莊技術學院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