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班主任 家訪 五項原則
家訪是班級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班主任要經常溝通家庭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教育力量,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家庭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教育力量互通情報,統一認識,使“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落到實處,努力創造一種良好的校內外環境。那么,如何有效的進行家訪活動?
一、堅持重要職責原則
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家訪在班級工作中的重要性。家訪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一些年輕的班主任,由于缺乏一定的經驗,家訪效果不理想,逐漸對家訪產生厭倦心理,對做好家訪缺乏信心,對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班主任要消除這種心理障礙,樹立信心。要學會冷靜思考問題,尋找失敗的原因,改進家訪的方法和技巧。要知道成功的家訪能換來社會、家庭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堅持經常化原則
班主任家訪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見行動,不能心血來潮,隨意進行,要堅決克服懶惰思想,讓家訪做到經常化、制度化。班主任要隨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思想狀態、學習情況,隨時做好記錄,隨時向家長匯報,互相溝通。班主任要制定出家訪計劃,建立家訪制度和家訪檔案。
三、堅持家訪內容具體化原則
班主任在家訪活動中不能無的放矢,要有明確的家訪目的,做好充分準備。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心理素質、身體狀況。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如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文化素質、工作性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班主任要善于用情境去感化學生,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掌握第一手資料,從而制定相應的措施。
四、堅持靈活性、技巧性原則
學生來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長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生活方式,家訪時要采用靈活多變的談話方式。例如可先談生活、工作、社會新聞等,以縮短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心理距離,然后再談學生。切忌登門便告狀,說話盛氣凌人,讓家長無所適從。這樣不僅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還有可能和家長產生誤解,加深師生之間的矛盾,給下一步教育工作帶來更大的困難。班主任在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表現時,要多報喜少報憂,對學生的優點要肯定,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優點而感到自豪。同時動員家長對孩子加以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五、堅持以誠相待原則
班主任在家訪中要發揮主導作用,態度要誠懇,切忌自己講家長聽。要引導家長發言,耐心聽取家長的意見,虛心接受家長提出的建議。班主任要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家長明白關心、教育孩子是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隨時了解學生和家長的情況,要善于抓住偶發事件進行家訪,及時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學生和家長感到班主任的真情和愛心,配合學校把學生教育好。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較強的工作,作為一名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家訪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家訪的效果,使家訪真正成為促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作者單位:山東菏澤牡丹區都司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