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注意力品質的好壞是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小學階段注意力有極大的可塑性,教師要抓住這一機遇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關鍵詞]注意力培養 明確學習目的 培養興趣
注意力是人們調整自己的思維,并使它指向、集中一定事物時的心理活動,注意力調整著一個人的智力分配,控制著一個人的學習和行為,讓人們保持思維集中和使用必要的手段,完成各項任務。注意力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動的保證,良好的注意力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較為理想地去實現自己的抱負。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注意力品質的好壞是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小學階段注意力有極大的可塑性,教師要抓住這一機遇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排除其遺傳因素、大腦發育差異、飲食營養、學習環境等因素,培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一般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注意力的重要特征、功能和類型,以便因材施教
1.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是在某一瞬間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一個對象而離開了其他的對象,這樣注意可以使學生把精力指向老師的講解和其他學習目標,排除與學習無關的不利影響,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學習和實踐,并把自己的活動高效率地保持下去,具備選擇和保持功能。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或意識在某個的對象上的集中,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這樣注意可使學生的大腦某一個或某幾個機能區保持興奮,使人積極思維,與此無關的機能區則保持抑制,從而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注意可使其感知、觀察、記憶、思維效果增強,因而少犯錯誤,提高效率,具備調節和監督的功能。
2.注意又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注意后注意三種類型
無意注意,即無預定目的,也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這種注意不費力、輕松,但不能持久,興趣可以引起無意注意,這對學習,掌握知識是很起作用的,博學多才的人,都有興趣廣泛的優點,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突然出現的事物,新奇、強烈的刺激,都可以易引起無意注意,這類注意如果與學習活動無關,就容易分心,對學習、工作不利,應加以控制。
有意注意是一種有自覺目的,必要經過意志努力,主動對一定的事物所發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不是決定與事物本身的特點,而是決定于自身自覺地提出任務,自覺地確定目標,可以產生排除一切干擾而使注意得以保持的力量。這種注意集中、持久、抗干擾力量強,但堅持時間過久容易疲勞。
注意后注意,有意注意繼續升華,達到“入迷”的程度,無須意志努力而自覺保持的注意,叫注意后注意,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廢寢忘食、分秒必爭、專心致志的程度,這就是“注意后注意”這一心理狀態的具體反映。注意后注意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注意,可以使一個人把全部的精神力量調動起來,全部集中在學習目標上,而且是自覺自愿的,是忘我的,這種注意是經過長期鍛煉、培養才能形成的一種注意,是學習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之一。
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理解所從事的學習活動結果和意義,增強責任感
教師要經常教育幫助和熏陶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目標,為父母、為他人、為祖國爭光爭氣,把高尚的精神追求變為實際行動,使其充分認識和預見到所從事的每一學習行為、學習活動的結果與意義,并理解其深刻意義,常常想著自己所從事的學習活動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就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從而促使學生采取積極行動,在學習中保持注意力,使自己的注意力服從當前的目的與任務,并且使其注意力得到有效發展,注意力自然增強,學習起來就勁頭實足,取得優異成績。
三、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用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些事物或進行某些活動的動力,無論個性差異如何,每個學生都會對他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興趣廣泛的人,可以引起更多的無意注意,使人在輕松的心境下接受影響,學習知識。
注意力在幼兒時期完全是自發的(無意注意),與自發性關聯最大的是興趣,只要學生對事物感興趣,別人以為枯燥的事他卻興趣盎然,產生專注,全神貫注地去做,表現出驚人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可分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就學生而言,學習的直接興趣是由學習活動本身而引起的,而學習的間接興趣,則是由學習活動的結果引發的,如果一個中學生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穩定的有意注意,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并期待著考試,盼望著考試的結果給自己帶來喜悅,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讓學生保持心情舒暢,在輕松愉快的感覺中再多學一些知識,以有意注意為主去進行學習活動,這樣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發展更迅速、全面。
四、教會學生控制心理疲勞以提高注意力
學習是大腦的活動,當大腦的活動所消耗的氧氣和養料得不到及時充分的補充時,人就會感到疲勞。這種生理上的疲勞自然會使人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保持。長時間持續學習還容易心理疲勞,以致從興趣消失、注意力渙散的朦朧狀態,到情緒不愉快對學習有厭倦之感,即而疲憊不堪,不能再堅持學習。在疲勞的狀態下很難使注意力集中和穩定,教師要教會學生休息和放松,建立合理的生活學習制度,保證必要的睡眠、營養和體育鍛煉,化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休息效果。讓學生明白大腦興奮與抑制交替的規律,無論休息或學習,都應及時變換和采用多種方式,使學習內容多樣化交替,每一學科內容的學習時間,最多不要超過兩個小時,使大腦皮層的各個中樞輪流興奮起來,讓大腦均衡的運轉起來,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和提高效率。
五、引導學生以意志努力保持有意注意,使之形成“長期注意”和升華為注意后注意
引導學生明確了注意的重要性以后,就要讓學生經常自我反思:“我這一段時間學習注意力如何?我的大腦開小差沒有?我的注意力是否持久?”一旦發現自己的大腦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應馬上調整,以排除干擾,并加自責,以增強責任感,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人的注意力的指向,不但要有當前目標,還應有長遠目標,增強注意力是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注意力的增強是波浪式發展的,對此要有思想準備,要從小就培養“長期注意”的能力,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長期注意”,并把短期性注意與長期注意有機結合起來,當注意可以長時間穩定之后,使之升華為注意后注意,這樣注意的品質才會發展得更好。
通過上述幾個方面注意品質的培養,就可使得學生在開始學習時能明確任務,能夠合理轉移分配注意力,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既集中又穩定,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變成促進自己增強注意力的因素,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質,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揮學生個人潛能,彌補記憶力等學習能力上的欠缺和不足,奪取優異成績。
(作者單位:山東微山縣歡城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