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學校素質教育和服務新農村建設兩個方面闡述農村中學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并指出了中學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 中學圖書館 素質教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新形勢下黨中央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個要求,目的是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在新形勢下,農村中學圖書館具有面向農村,服務“三農”的優勢和條件,在新農村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一、中學圖書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中學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是基層文化設施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宣傳、教育、咨詢等功能,是農民群眾終身學習的好學校,它對于農民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中學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它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素質提高、知識更新和脫貧致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中學圖書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中學圖書館在素質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后備軍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普及,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實踐評價機制和管理體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由過去過于重視學生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這要求圖書館要承擔部分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職責。20世紀90年代人類步入信息社會,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運用使中學圖書館的讀者已不再滿足于檢索館藏書籍和從圖書館索取原文,而是希望得到與自己學習生活有關的、形式多樣的知識信息。中學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服務更為廣泛:網絡化的信息服務,因特網上的電子信息資源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學校網上圖書館,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和綜合服務;通過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培養讀者的信息素養能力。
當前我國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素質教育要求老師主要把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傳授給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學圖書館從原來的為教育教學起輔助作用轉變為教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角色定位發生很大的變化。如可以利用圖書館開設閱讀指導課、文獻檢索課、信息搜集運用實踐課等;中學圖書管理員擔當起教師的職責,指導教育學生搜集信息,培養鍛煉學生主動學習、交流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素質教育整個環節中,教師的教育教學也需要圖書館的合作。
2.中學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服務新農村建設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農民文化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在農村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知識的作用越來越大,廣大農民對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一個人在學校接受正規教育的時間有限,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終身學習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基礎較為薄弱,其發展還遠遠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由于當前政府財力有限,短期內新建大量農村公共圖書館是不現實的。應鼓勵有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學圖書館與社會有關部門合作,共同擔負起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高級中學圖書館采取有償服務的方式面向社會開放。這樣更多的農村有志青年就能利用農村中學圖書館進行學習,中學圖書館是幫助他們實現個人理想、接受終身教育的理想場所。
(1)中學圖書館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農村的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快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為實現“科教興國”“科教興農”,對于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我國有13億人口,其中9億人口在農村,農村的教育基礎薄弱,中學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成為一所農民身邊的大學。立足農村,服務農民,積極幫助農民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多讀書、讀好書,把廣大農民培養成有文化、懂技術、講道德、守紀律的新型農民。
(2)中學圖書館在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2006年初,溫家寶總理簽署文件,強調指出要搞好農民工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將農民工問題上升到“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高度”,這為中學圖書館拓展服務提供了良好機遇。中學圖書館可以舉辦各類農民工培訓班,利用館藏專業文獻資料,同行政事業單位相關部門積極合作,爭取財政支持,聘請學識強、業務精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員,為農民提供各種勞動技能的培訓,培養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民技工,從而解決富余農民工就業問題。
農村中學圖書館直接為“三農”服務,面向農村一線,可館藏以農業類圖書的文獻資料,如植物栽培、動物飼養、農產品加工等,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農民商品生產信息和市場經營方法等。圖書管理人員可以對館藏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加工,編印成有地方特色的、容易為農民掌握的小冊子,為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指導。
三、中學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1.運用現代化手段,拓展其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職能。現代化的圖書館應該擁有最完善、最豐富的多媒體教育資源,網絡化、遠程教育等形式也必將成為廣大農村群眾接受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在當今信息社會,農村中學圖書館應順應社會的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大膽創新,在新農村建設的廣闊舞臺上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2.加強圖書館自身建設,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美國圖書館學專家戈曼認為圖書館應該擁有一支由訓練有素和知識淵博的圖書館員和其他圖書館工作者組成的隊伍。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中學圖書館更需要一支熱愛圖書館事業、素質好、能力強、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的能夠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團隊。
3.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為農村中學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三農”提供經費保證。初級中學教育屬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經費由政府財政提供保證,政府應加大對義務教育階段圖書館的建設力度,不斷增強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蔥林.對中學圖書館現狀與發展問題的若干思考[J].圖書情報論壇.2006(1).
[2]尹新源.終身學習與圖書館[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3(1).
[3]陳菊敏.中學圖書館地位與作用的前景展望[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6(7) .
(作者單位:安徽銅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