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等職業教育中忽視對學生語文修養教育的問題,作者提出采用適當形式,加強對學生的語文修養非常必要。
[關鍵詞]語文修養 人才培養 人文素質 創新能力 就業能力
近幾年來,結合社會現實需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中強調培養技術應用型模式的人才,以“就”業為主,在培養學生上偏重學技能、出能手,目的就是為學生就業而進行職業準備,因此,在教育過程為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訓練,開設了大量專業課、實踐課,而幾乎很少開設與文學相關的課程。高校一般均特別重視外語、計算機技術、政治等的教育,語文教育似已可有可無。據我統計,在我市高職院校,近80%的院校語文課僅40學時左右,而且約有60%以上的專業根本不設語文課。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教師,我發現由于在教育過程我們過于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訓練,而忽視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造成學生教育上的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為在普通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中,適當開設一些語文課,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是很有必要的。
一、提高學生語文修養符合職業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
職業教育要求培養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是人的全面發展,高職教育的“高”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的高層次。愛因斯坦曾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但是不能造就和諧發展的人。語文是人類的普遍文化特征與精神實踐現象,是人類精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特殊方式與形態的歷史性成果的總和,語文是最基礎的知,識,語文修養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可缺少的能力。作為高職教師,我發現學生說話往往語無倫次,不得要領;在學生作業、試卷甚至畢業論文的評判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或學生字寫得太潦草,難以辨認;或錯別字連篇:或陳述不出自己的觀點,……這些情況,都表現了學生在語文修養上的欠缺:不能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運用語言不能很好地表達思維等等。語文修養,往往關系到學生的分析能力、運用語言表達復雜思維的能力等。有人問一位中科院院士:“你能成為院士,有些什么個人因素?”,他說:“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中國語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間接的作用”,這說明語文素養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高職院校培養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離不開語文修養的教育,對任何一個受過專業或職業教育的人來說,語文修養是不可或缺的。
二、提高語文修養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標之一。在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管理工作難,主要是因為學生的人文素質不高、人文精神淡化,它表現重個人需要輕社會需要,重功利輕道義,重物質需要的滿足輕精神境界的升華,重索取輕奉獻。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是解決的途徑之一。如果說工具性是語文教育的外在作用,那么人文性就是語文教育的內在靈魂。語文教育應該以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人文興趣,成為開啟學生走向人文殿堂的一把鑰匙。語文修養是人文素質的一部分,語文修養,特別是文學,在學生人格的塑造、心靈的凈化、正確的人生觀的樹立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對世界觀、人生觀正處于形成中的高職學生來說,能夠熏陶感染其思想情感,使其明辨是非善惡,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無論那些能夠體現高尚理想、健全人格和積極向上精神的作品,還是深刻反映歷史和社會現實生活中為人們所密切關注的問題的作品,亦或是表現真摯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審美價值的作品,都能夠使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辨析,批判地繼承和借鑒前人豐富而深刻思想成果,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必定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價值標準產生巨大影響,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能夠振奮學生的民族精神,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樹立學生美好的理想。而且文學作品,不是枯燥生硬的說教,學生在文學作品的感染中自覺地接受做人處世的教育,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說提高語文修養對于促進學生思想境界、健全人格等人文素質的提高有著巨大的作用。
三、提高語文修養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世紀人才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江澤民同志在1998年對兩院院士的講話中,再三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人才培養既要適應科學技術綜合化發展趨勢,又要充分體現人才個性發展與創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教育目標,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創新教育就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的一種新型方法。在高職教育過程中,語文修養表現在學生的口語表達、文學欣賞、論文寫作等方面,而這些語文修養,都離不開思維活動,思維是主宰語文修養的靈魂。語文修養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在語文教育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撥,注重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的開發,可以鍛煉學生的聯想思維;通過對文學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社會背景及其作品的比較,可以提高學生組合思維能力,……而以上這些思維能力都屬于創新思維的方法。語文修養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充分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潛能,使他們成為新時代需要的創造型人才意義非常重大。
四、提高語文修養有助于學生的就業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不得不作出讓語文課為專業課、計算機過級、外語AB級讓路的決定,這是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一種實用主義和急功近利的心態。其實學生就業離不開語文修養:學生擇業要向用人單位投簡歷;學生面試要向用人單位表達意愿;學生在就業的試用期遇到許多問題,要同各種人、各種事打交道,……而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文字能力卻不盡如人意:語言文字的能力很差,不會寫實驗報告,甚至連信和一般應用文也寫不好,有些更是錯別字連篇,文理欠通;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差:不能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思想,與人溝通時往往詞不達意,……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有力說明了語文修養對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提高語文修養有助于學生的就業。
以上是我對語文修養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一些個人看法,通過以上的分析,我認為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適當開設一些語文課,是十分必要的。當然,語文棵的開設應當靈活多樣,例如:語文能力測試與學分掛鉤、開設選修課、進行語文專題講座等,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那么我們學生的語文修養應該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永風.《淺談大學語文教學的價值觀》.《中國成人教育》.2006.10.
[2]趙京生.《大學語文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職業教育研究》.2006.1.
(作者單位:河北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