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管理的不斷更新,以人文本、人格深化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管理必須重視人本主義原則。用以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活動,以培養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人本主義 高職教育 心理教育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于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高職教育的建設中必須有新的探索,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既人本管理,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所謂人本管理,不同于“見物不見人”或把人作為工具、手段的傳統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認識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的基礎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一、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探索人本管理
1. 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在用人、選人、工資、獎勵等管理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目標責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確的奮斗方向和責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另外社會保障體系要完善,主要是保證員工在病、老、傷、殘及失業等情況下的正常生活。以保證教師物質需要的基礎性。
2.建立完善的學習環境
教師要發展學生,首先要不斷發展自己??茖W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迫使教師要不斷地學習、研究,擴大自己的知識范圍,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這是教師職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需要,創造各種機會、條件,營造必要的環境,為教師的發展奠定基礎。
3.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公平通常使人心情舒暢,工作積極、熱情,而不公平往往使人產生消極情緒,形成人際矛盾,影響工作積極性。高校的人才流失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的工資所得相對較低,部分教師心理內感不公平所導致的。在把公平理論應用于高教管理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教師的不公平感,以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二、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探索人本管理
1.以教育工作者的良心與責任投身高職教育事業
首先,課堂教學中根據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加以合理選擇。其次, 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后,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具有獲取相關信息資料的能力。
2.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學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用豐富的情感感染他們。切實做到把自己置于學員的心理地位,才能夠了解和洞悉學員思想、品行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啟發、幫助、激勵。僅僅著重于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顯然是不夠的。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3.將先進企業文化融入素質教育創造職業素質教育特色
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者的長期倡導和全體員工的積極認同與實踐,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信仰追求、經營特色、管理風格以及傳統和習慣。先進的企業文化有其共同的特征: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對人的價值關懷為目的,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二是堅持顧客至上、消費者為先的原則,實現企業與顧客雙方利益都得以實現的“雙贏”目標。三是堅持企業利益和企業對社會責任統一的原則,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四是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的原則,企業在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企業員工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充分地接受現代企業管理訓練、學習先進企業文化是學生上崗實訓和畢業綜合實訓的重要內容,選作基地的企業應管理規范、科學,具有成熟、先進的企業文化,并且具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較強的技術力量。為了保證學生實訓學到的是先進工藝,接觸的是先進設備,基地選擇必須是中等規模以上、技術和設備先進的企業,優先選擇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企業。另外,企業有工程技術人員或高級工匠能聘作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訓,能夠為學生實訓提供輪崗條件。
4.探索不同類型知識的學習、創造規律深化課程體系、內容、方法改革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及特點決定了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就必須強調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證。
首先,教學方法的實踐性重視學生的參與,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根據專業實際合理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堅持以實踐為本。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努力使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獲得就業的技能和創業的本領。其次,由于教學目標的導向性和教學要求的必需夠用性,要求高職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實用性、針對性,必須根據就業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選擇教學內容,恰當處理好近期的就業“必需夠用”和將來的發展“遷移可用”的關系,科學構建針對性強、能培養高等實用性人才的課程結構。具體說來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必須針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切實做到“必需夠用”;二是要根據就業崗位的多樣性,靈活有針對性教授和學習不同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對準崗位設課程,實現“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課程設置的“模塊化”,做到“基礎知識模塊、通用技能模塊、具體崗位所需技能模塊”三者有機結合;四是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盡可能與學生的個性相適應,實行彈性課程組合。
5.大力加強科技開發、社會服務營造競爭、創新的成才環境
教、學、研、產的統一協調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學研產的統一協調性,才能培養出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一是教、學、研、產是一個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做到協調統一是高職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職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學、研、產的統一協調,又能發揮其各自的教育功能,必須做到“六個對準”,實現“五業貫通”,即對準市場設專業,堅持“以銷定產”;對準崗位設課程,全面優化課程結構;對準技能建基地,搞好產學研結合“雙基地”建設;對準產業搞科研,建立創新研發中心;對準教學抓師資,搞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專業——學業——產業——就業——創業的“五貫通”。三是根據區域特點、學校實際、專業要求選擇恰當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進行實驗實踐,并在實踐中求異、創新,不斷總結出新的產學研結合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藝.人本主義心理學與教育改革[J].河南社會科學,2003(5).
[2]李建秀.論高職學生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作者單位:重慶工學院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