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高職數學教學面臨的現狀和問題,闡述了高職數學改革的必要性,從高職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的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
[關鍵詞]教學改革 現狀分析 理論探討 培養目標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已成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初步形成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高等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情,作為一個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獨立”教育體系還不完善,辦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育人模式、投入機制、結構體系還須進一步完善,以適應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高職數學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學科,教學改革就顯得重要和緊迫。
一、充分認識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必須正視當前高職數學面臨的現狀。高職數學教學一直沒有擺脫普通高校教學模式的影響,從來沒有真正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在指導思想方面,教學過程重理論輕應用,與高職學校培養目標嚴重背離,從而導致數學教學枯燥乏味。在教學內容方面,教材與高職發展嚴重脫節。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高職學校普遍增加了專業課和實訓內容,壓縮了基礎課的課時,內容多、課時少成為突出的矛盾。
其次,必須重視數學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教學方法來看,教學普遍以課堂注入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缺少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課堂參與極其有限。
最后,必須認識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來看,是完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教育體系。高職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社會培養生產一線的管理人才和技術能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注重“實用型”,而不是“學術型”和“理論型”。因此,必須轉變普通高校強調邏輯的嚴密性、思維的嚴密性的一般性要求,而將內容的應用性、思維的開放性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作為高職數學教育重點。
二、實施高職數學教學的全面改革
首先,努力轉變高職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高職數學教育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確立自己的指導思想,徹底擺脫舊的教育思想的影響。合理制定教學課程的結構、內容和目的,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不斷修正教學活動的表現方式、推理形式和教學技巧,充分展現高職數學教育的特點。高職數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培養應用型的數學人才,必須摒棄“理論研究型”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直觀思維能力和應用數學意識,使其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觀察事物,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根據培養目標實施數學教學內容改革。高職數學教學內容的確定,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總體目標來確定,必須做到以人為本,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準備服務,把培養學生數學素質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根本目標。因此,一是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處理教學內容,把過去整齊劃一的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改造,按照不同的等級和層次重新進行組合,實現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會貫通。二是要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和使用價值,盡量避開定理的高深邏輯推理過程,側重講解其在解決問題中的使用意義。三是要強調高職數學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普及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其數學品質。四是要增強數學實驗和數學建模,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介紹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教學內容設置要從“校內課程為主,重視科學性”轉向“重視專業領域建設,注重校內學習與工作經驗的一致性,就業導向重于書本知識”的基本目標。
最后,針對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法的改革。隨著現代企業對員工職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日見頹勢,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的主流發展趨勢。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改革教學方法,以新穎的教學手法,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的切入形式,融會貫通的思維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職數學教學方法改革要實現“兩個轉變”,體現“三個性質”,遵循“四個原則”。“兩個轉變”即:一是實現從“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是主要學習地點,書本學習是基礎轉向教室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設計,注重工學結合,就業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動力”的轉變;二是實現從“教師為主動學生被動接受”到“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積極參與,勇于探索”的轉變。體現“三個性質”就是:一是應用性,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趣味性,以克服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數學的美;三是體驗性,以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重視直接經驗。遵循的“四個原則”就是:一是創新原則,高職數學教學方法要不斷創新,不斷摒棄舊的教學方法,創造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教學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原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掌握盡量多的知識;三是開放性原則,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四是以學生為中心原則,教學“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三、盡快建立全新的高職教學評價機制
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以學校及教師的評價為主。數學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時筆試,試題的題型基本上是例題的翻版,這種規范化的試題容易使學生養成機械地套用定義、定理和公式解決問題的習慣。這種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為了更加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必須改革現有的成績評價方式。
根據高職教育的總體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數學評價機制必須走“以學生為中心,樹立全面考試觀”的路子。在評價過程中,既要解決“考什么”的考核內容問題,又要解決“如何考”的方式問題。在考核內容的選擇方面,既要體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要求,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要根據數學科目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考核,如開卷、閉卷、口試、筆試、操作、論文與答辯等形式。與此相聯系,評價主體的選擇也可以靈活多樣,既有老師評,還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必要時還要請專家進行講評。在評價的實際操作方面,可以把多種評價方式綜合運用,力爭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技能和知識相結合,筆試、口試和操作相結合,校內老師和社會評價相結合,最終達到綜合評價學生、深化高職數學教學改革、培養新型建設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逢賢.學與教的原理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2]劉平,張俊峰.高職數學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8.
(作者單位:河北邢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