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 興趣培養
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關鍵條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語文知識浩如煙海,如果僅靠課堂45分,要使學生掌握初中階段的知識,那是很困難的。只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他們的頭腦去親自獲取知識,那他們就可以產生“樂此不疲”的無窮魅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讓學生了解中國語言文字的奧妙無窮
中國語言文字源遠流長,奧妙無窮。讓學生在升入初一時就了解這一問題,讓學生了解中國語言文字的發展歷史、形體變化、構造過程,古今意義、一字多音、一字多義。此外還朗讀有關課文的精彩片斷。從諸多方面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啟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這樣既能使學生對初中的語文知識有了初步的印象,又能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去獲取更豐富的知識。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勤學多思
有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問題或有了問題而不敢問老師或未能進一步探索,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勤學多思。
三、借助名言警句,軼事典故等激發學生興趣
名言警句,往往能催人上進。軼事典故則能提高興趣,如在詩句16首中有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學生早有所聞,會產生一種“終于碰到他了”的興奮心理,教師再加以點染,就自然能激發學生結合歷史課所學,進一步理解人物。同時,我在要求學生背誦這首詩時,講了另一則模仿劉邦《大風歌》的民國人物張宗昌的“土匪詩”,題目叫《俺也寫個大風歌》,詩曰:“大炮開會轟他娘他,威加海內兮為故鄉”。這樣就更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四、寓教于樂,歸納總結
中學語文知識的很多東西是需要牢牢掌握的,而這些知識往往又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怎么辦?我在這方面又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在游戲中寓教于樂,讓學生鞏固文學常識,在初中階段有魯迅作品,學生往往不易記住,我把這些作品歸納為一順口溜:《孔乙己》因《一件小事》必須回到《故鄉》,碰到了《藤野先生》,同他一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回來的路上感嘆《“友邦驚詫”論》、《論雷峰塔的倒掉》。這樣,學生就非常感興趣,不到幾分鐘便記住了。
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法,鼓之以勁
初中生的心理極不穩定,就看教師如何去啟發誘導他們,要使學生有學習的興趣不能靠批評,必須靠多種方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法,鼓之以勁是很重要的方法。讓他們明白為何要努力學習,怎樣去學習。在此基礎上,消除師生之間容易產生的隔膜,不斷鼓勵他們學習的勁頭。
興趣,這個尋常又奇妙的字眼,一旦被學生所擁有,便會產生巨大的動力。興趣,真不愧為藝術之母和力量源泉。
(作者單位:河北大名縣普明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