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寫作教學 同步作文 寫作借鑒 語言訓練 片斷練筆
針對中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作文難的現(xiàn)象,幾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采用了同步作文訓練法,收效甚為顯著。
所謂同步作文,就是把一篇篇優(yōu)美的課文作為作文的范例,通過學生學習課文知識獲得寫作知識,又通過訓練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同時,寫作訓練反過來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俗話說:字和詞是作文的硬件,寫作方法和技巧則是作文的軟件,掌握硬件容易,掌握軟件難。同步作文訓練法和課文結(jié)合起來用,一學期下來,學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同步作文訓練總的特點是“一課一練”,這里的“課”指一篇課文,即老師講完一篇課文后,學生或多或少能得到一些收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寫作借鑒
美國物理學家凱勒曾說過:“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因此,作為老師應好好把握住舵,讓學生真正駕好這只“船”。例如:九年義務教材中有一課《故宮博物院》,這是一篇以空間順序為主的典型說明文。這課的寫作重點,以空間為順序。學生理解空間順序,練習寫作時運用空間就難了。作文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讀課文和寫作文結(jié)合起來,取得相輔相成的效果。因此,教學時我就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明確作者進行說明的立足點,說明方位——上下、左右、前后是以立足點為依據(jù)的。離開立足點,就無所謂上下、左右、前后。并且還要告訴學生:仔細讀第六自然段,思考一下:這段是否只有一個立足點,啟發(fā)學生自己動腦,從而掌握文章根據(jù)說明的需要,有一個以上的立足點。
學完之后,利用第二課時,我就讓學生寫一個小片段《我們的教室》。先找準立足點——講臺,以講臺為立足點,加上方位詞,講臺前、講臺后、講臺左、講臺右,這樣,教室的空間順序就運用到寫作中了。思路清楚后,學生提筆就會有的放矢,20分鐘,全班就都寫完了,我就請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站起來讀,請大家修改,然后自己再修改。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全班90%都合格了。
二、語言訓練
作文的基本原則是語言,語言這個軟件的掌握在于熟能生巧,在于日積月累。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為了彌補學生語言上的貧乏,我就有目的地讓學生勤積累,主要采用兩種方法:
1.放開練:初中第四冊開始接觸議論文,為了豐富學生的頭腦,加強對語言的品味吸收,為以后寫議論用引證法、設喻論證等方法打基礎,為此從新學期的第一天開始,
2.定向練:我在講課時,只要課文涉及到都及時傳授給學生,如:《看云識天氣》一課的語言技巧是使用了大量比喻,我就舉出幾組讓學生辨析,從中得到啟迪。
三、片斷練筆
寫作文必須有頭有尾,具有完整性,而片斷只要求:記敘文中寫一件事的某一小段,一個人的某一個側(cè)面,一個場面的某一個鏡頭;說明文中寫一種動物的習性,一種植物的外形;議論文中的就某件事發(fā)表評論,就一則消息寫出一些感想等,靈活多樣,寫好片斷可使作文“血肉”豐滿,同時以收到省時間,省精力,事半功倍之效。不是每學完一篇文章要寫一個片斷,可根據(jù)內(nèi)容、時間情況而定,可以課上抽十分、八分鐘寫,也可作為家庭作業(yè),但不管在哪里,一定要抽出幾篇念給同學聽。通過片段練筆,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增強了寫作能力。
總之,同步作文中的“一課一練”,雖然有時不一定是一篇的主要寫作方法,但卻是大多數(shù)學生作文時借鑒的依據(jù),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河北大名縣普明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