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產黨人的“為人民服務”思想與我國古代“民本”思想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胡錦濤總書記“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觀點,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對我們今天實現人生價值,創造良好環境,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為人民服務 社會主義榮辱觀 群眾利益
胡錦濤同志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鮮明地提出:“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這一提法緊密聯系當前社會風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汲取了中外歷史上對待人民問題的傳統精華,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對待人民問題上的是非、榮辱標準,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思想作風修養,加強道德修養,堅持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公仆指明了方向。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是一部光榮輝煌的人類發展史。縱觀歷史風云,中國之所以能夠從弱到強,從愚昧到文明,從分散到統一,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和主要動力,就是中華民族有一個以服務他人、服務大家、服務人民為己任的光榮傳統。《尚書·五子之歌》中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子家語·王言解》中講:“古之為政,愛民為大。”孟子則說:“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戰國策·齊策》記載有趙威后“茍無民,何以有君”的精辟言論。宋代的程頤則更為明確地講道:“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這種思想在“王權觀念”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依據有強烈的社會影響。這也就有了在民本思想基礎之上的“民為貴”思想,有了宋人范仲淹著名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思想。當然,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與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有根本的不同。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圍繞君主與臣民這一對關系展開的,其強調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在實踐中不可能有人民的影子。我們黨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則強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強調始終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強調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強調為人民服務要全心全意。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向世人宣布:“黨除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八十多年來,黨始終堅持以民為本、以民為基的科學理念。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鮮明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思想,之后黨的幾代領導人都面對新的形勢和條件,對“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進行了新的闡述和發展。
1944年9月,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鄧小平賦予了“為人民服務”以新的內容。他明確指出,我們的一切工作,要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標準。面向新世紀,江澤民對人民服務思想進一步作了深刻闡述,他說:“我們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新形勢下,胡錦濤總書記對“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發。他說:“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的指針。近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嶄新觀點,更是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首先指明了做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問題。只有為人民服務,不謀私利,出于公心,舍己為人,先人后己,才發表人生觀是正確的,世界觀是崇高的,價值觀是偉大的,道德觀是良好的。反之,背離人民,自私自利,貪圖享受,不管別人死活,只能反映和表明其人生觀是錯誤的,世界觀是低下的,價值觀是渺小的,道德觀是暗淡的。這是因為:只有“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人生才能有作為。人為什么活著?人依靠什么才能活得有意義?從三國時期世人公認的奇才諸葛亮能夠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楊業功等現代舍己為人、視人民為父母的無數英雄人物的偉大實踐表明,人只有為人民活著才是唯一正確的抉擇;人不是擁有了金錢財富和依靠物質享受才有意義,而是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民服務、多做好事實事,才能真正有意義。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光榮,而且是有作為、有地位。不能服務人民,背離人民,不僅是恥辱,而且是碌碌無為、沒有生存的地位可言。一個人要想有作為,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好行為。
只有“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人生才能有價值。什么是人生的價值?用什么來衡量人生是否有價值?人生價值如何得到體現?一句話,就是看你是為人民服務而活著、而工作、而奮斗,還是為個人而活著、而工作、而奮斗。而且,在為人民服務上想得事越多,做得越多,表現得越突出,才能反映出你人生的價值越大,體現得越鮮明,越能受到大家的首肯和尊重。我們提倡“以服務人民為榮”,不是靠耍嘴皮子,唱高調子,表演嘴上功夫,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像張思德那樣,工作不講價錢,只要是革命工作需要,燒木炭也是為人民服務,燒木炭犧牲也光榮;要像雷鋒那樣,黨叫干啥就干啥,立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要像孔繁森、牛玉儒、楊業功、任長霞那樣,不管當多大的領導干部,不管是自己有多高的地位,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邊疆,不管是從政還是從軍,還是從事科學事業,無論自己的權力大小、職業高低,都當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和工作,將自己融化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去。這樣才有最高的價值,才能受到黨和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敬仰,才能成為世人的楷模。
只有“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才能創造國家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構造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用一個淺顯的道理就能說明這一點。一個家庭也好,一個單位也好,一個地區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只有為他人服務,為大家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人多了,風氣才能真正好,人心才能齊,生活才能安定,事業才能發展,社會才能和睦相處,國家才能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否則,不論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單位,不論一個地區還是一個國家,人人都不想付出,人人都不想獻愛心,人人都想著為自己,這樣的家將不能成其為家,這樣的國家將不成其為國家。人心渙散,必有禍患,難免災難。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大家都能為人民服務,人人才都能得到享受。
縱覽中國共產黨八十五年的奮斗史,更是一部為人民獻身、為人民服務的光榮史。“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這是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生動體現。一代代的共產黨人,堅守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勤務員”的信念,錘煉黨性,指導行動。戰爭年代,奮不顧身,舍生忘死;建設和改革年代,公而忘私,竭誠為群眾謀利益。正因為如此,我們黨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對于每一個共產黨員、黨的干部來說,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本身就是黨性的鮮明體現。是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同認真學習、遵守、貫徹、維護黨章,同自覺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作為黨性修養必修課,作為道德修養必修課,自覺把“官職”視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權力”當作為人民服務的工具,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行動準則。特別是把對人民群眾真摯、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從事的工作中去,時刻把他們的冷暖掛在心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向人民負責,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服務人民不僅是榮,而且是福,背離人民不僅是恥,而且是禍。是榮是福的事,人民當然都會擁護和歡迎的;而對是恥是禍的事,人民也必然會進行斥責和反對的。
怎樣做到“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怎樣在全社會形成這樣的良好風氣?需要帶動,需要榜樣,需要促進。在這方面,共產黨員和廣大黨員干部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首先身體力行,自覺作為人民服務的好模范。一事當前,先為人民群眾著想;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到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覺自愿地服務人民,奉獻人民。同時還要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勇于同一切背離人民、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
“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陳毅同志的佳句正氣浩然,激濁揚清。我們共產黨員、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只要知榮明恥,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能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尤其是影響和帶動廣大青少年,奉獻社會,熱愛人民,關愛他人,抵制和消除損人利己的不良現象,營造出一個“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和諧社會。
牢固樹立、努力踐行“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的榮辱觀和價值觀,就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嘴上、放在心上、跑在腿上,時時處處想人民群眾之所想,真真切切急人民群眾之所急,扎扎實實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樁樁件件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就要懂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真正做到民為先、民為本,關注民生、服務人民,俯首甘為孺子牛;就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葆有嚴于律己、仁厚待民,甘于清貧、吃苦為民,知冷知熱、作風親民,公正廉潔、執政愛民的高尚情操。唯如此,才能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水乳交融、休戚與共,才不會做出道德淪喪、傷天害理、不知廉恥最終背離人民、遭人唾棄的骯臟事。
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是沒有道理。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為了什么?為了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為了人民群眾能夠過上好日子。小康社會也好,和諧社會也好,建設新農村新牧區也好,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的福祉,就是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夸獎。即使民不語,莫以民不知,誰為百姓做了什么,百姓會永遠記在心上。棄民者恥,為民者榮。切莫無視人民、離棄人民,切記親民愛民、服務人民。
(作者單位:湖南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