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酸雨 緩沖能力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和探索精神十分必要。本文是一個以環境問題為背景的探究活動,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活動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假設以促進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
一、提出問題:
一般自然降水的PH約為5.6,顯酸性,因為空氣中含有少量的CO2,它能夠溶解在雨水中同時發生如下反應:
CO2+ H2O→H2CO3 , H2CO3→H+ +HCO3-
但是當空氣中含有其他的酸性氣體(SO2、NO2)時會使降雨的PH值明顯降低,在濟寧地區煤炭資源充足,火力發電廠多,空氣污染比較嚴重,降雨的PH達到3,甚至更低,按說在這樣的酸性環境下水生物是難以生存的,但是北湖的水生物并沒有完全滅絕,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二、提出假設:
⑴水體本身具有緩沖能力,能夠中和酸雨的酸性。
⑵水生物本身具有適應性,能夠適應PH≦3的環境并長期生存。
⑶北湖底部是以石灰石為底,石灰石能夠和H2SO4發生如下反應:
H2SO4 + CaCO3 = CaSO4 + H2O + CO2↑
⑷北湖中有堿性物質能夠中和酸雨中的H+,因此PH變化不大,能夠保證水生動物的生存條件。
三、實驗材料:
適量湖水、 3條小蝦、 市售白醋、 PH試紙 、1000ml燒杯3個、試管 、粉筆灰、大理石 、量筒 、蒸餾 水、小調羹、玻璃棒。
四、實驗驗證:
⑴取3個燒杯依次加入湖水250ml,粉筆灰、大理石(要保證固體物質鋪滿燒杯底部)。再分別向另外兩個燒杯中加入250ml左右的湖水,并在各個燒杯貼上對應的標簽編號1、2、3。
⑵用一個干凈的小調羹或用一根玻璃棒攪拌1min左右,然后讓其自然沉淀,待其澄清后,盛取一調羹上層清夜約5ml左右,倒入貼有對應標簽的試管中,試管標簽與燒杯標簽一致),用PH試紙測試溶液PH值,并與比色卡對照記錄下對應溶液的PH,然后用蒸餾水洗凈試管。
⑶向3只燒杯中各加入10ml左右的白醋約四調羹,用一個干凈的小調羹或用一根玻璃棒進行攪拌1min左右,讓其自然沉淀,靜置約24小時左右。后盛取兩調羹上層清液約5ml左右倒入貼有對應標簽的試管中,然后重復步驟⑵的操作。
⑷在3個燒杯中各放一條小蝦,記錄小蝦存活的時間。
五、實驗記錄:
樣品編號:1 2 3
PH﹙未加酸﹚:5.0 6.0 5.0
PH﹙加酸﹚:3.0 4.0 4.0
存活時間:2h 3h未死亡 3h未死亡
注:實驗結束后將存活的小蝦放回北湖水中。
六、實驗分析:
⑴加酸之前3個燒杯中PH5-6符合水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放粉筆灰的燒杯中溶液的PH為6說明粉筆灰具有堿性能夠中和北湖水中的H+。
⑵在加酸之后溶液第一個燒杯中的PH值達到3.0,驗證了假設⑴不成立,說明了水體本身沒有緩沖能力,無法中和酸雨的酸性,而其他的燒杯中PH不如第一個大,說明以CaCO3為底的北湖對酸雨具有緩沖能力,進而驗證了假設⑶,還說明了北湖水中有堿性物質能夠中和酸雨中的H+,對酸雨具有緩沖能力,進而驗證了假設⑷。
⑶從小蝦的存活時間看在第一個燒杯中生存的時間最短,驗證了假設⑵的不成立,說明水生物無法在PH為3的環境下長期生存。
反思:
1.將探究性實驗應用于化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學生的化學學業成績產生一定的影響。
2.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比較耗時耗材,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教師要有很好的專業素養,學校要為學生活動提供很好的后勤保障等。
3.在本實驗中我們采取PH來測定溶液的PH,能否采用合適的酸堿指示劑來定性的描述溶液的PH?各個燒杯中又發生什么反應?
4.本實驗對酸雨降入北湖中是成功的,但是又存在那些不足之處?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任城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