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英語教學必須同文化教學相結合,本文在分析這個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文化導向型旅游英語教學的策略及原則,旨在通過分析,進一步改善旅游英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旅游 英語教學 策略 原則
引言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是旅游界最常用的工作語言。作為專門培養旅游人才的機構,旅游學院面臨著如何在英語教學中使廣大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這個交際工具的問題。與其他院校非旅游專業院系相比,旅游學院英語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記住單詞,掌握語法,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課文背景知識、語言內涵和交際運用知識的各個層面,因為旅游作為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涉及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無處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因子。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應該在旅游院校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向型教學。
一、文化導向型旅游英語教學的涵義
旅游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它主要是傳授有關旅游英語的基礎知識,熟悉專業詞匯,了解旅游英語的特定表達方式,通過旅游英語的學習,能比較詳細地介紹諸如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等有關旅游方面的知識。文化導向型英語教學是指在教授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同時,貫穿中英文化對比,使學習者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培養出英語運用準確、流利、得體、有效的文化交際者。其外語學習的結果不僅限于單純的語言交際,而是思維方式的拓展,價值觀念的重組和人格結構的重塑。因此,文化導向型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培養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
二、文化導向型旅游英語教學策略的思考
文化導向型英語教學是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把英語視為文化的載體,把跨文化交際能力既看成手段又視為目的的新的外語教學觀。因為文化蘊藏于從語音、語法、詞匯到對話、篇章乃至認知模式的各個層面,所以旅游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結合的過程。
1.重新審視英語文化與教學的關系,提升文化教學意識
語言教學不能同文化脫節。要改變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不足的現狀,就要培養教師和學生對目標語文化正確認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目標語的認知都將影響語言教學的效果。作為外語教師,自身應具備很強的跨文化意識,完善自身的文化修養,只有這樣才有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各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地通過文化上的對比,幫助學生轉變對外語學習固有的概念,從跨文化的角度來看問題,有意識地把握那些滲透在語言中的文化現象,自覺地融入目標語的思維和認知模式中。只有在師生清醒地意識到中西文化差異的前提下,才能主動解決對基本語言技能產生影響的文化問題。
2.語言知識點傳授與跨文化知識導入相結合,提高語用能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語言教學不能只教語言,不教文化,交際能力不僅體現在使用語言的語法的正確上,而且還體現在語言的得體上。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相關文化因素的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語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主要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只教語言不談文化,實際上是行不通的。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旅游英語語言教學的同時,應該給學生講解語言意義內容所反映出來的文化內容,提高他們的語用能力。
我們分析下面一句導游詞:“你可以瞻仰黃帝陵”。對這句話英譯時,我們就應該把該句隱含的文化因素挖掘出來。如果有學生譯成“You may pay tribute to the tomb of Huang Di( Yellow Emperor),first Chinese emperor”,教師應該說明在中國的傳說中,黃帝和炎帝都是上古時期部族的首領(chief)而不是皇帝(emperor)。因為皇帝是封建君主專政時期的名稱。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后,自稱皇帝,歷史上稱“始皇帝”或“秦始皇”。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沒有皇帝之說,自秦始皇后,我國歷代封建君主才稱皇帝。因此,譯文中將黃帝譯成Yellow Emperor并不十分恰當。把黃帝譯成Huang Di ( the famous tribe chief in the Huanghe River Valley)才能忠實原文。
3.創設文化語言交際環境,培養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旅游專業教學有顯著的行業特點和明確的目標性。旅游英語教學的目標必須服從于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交際能力獲得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習者置身于濃厚的目的語文化的氛圍中,并同目的語使用者直接接觸。但是客觀事實是絕大多數外語學習者不可能都能獲得機會去目的語國家親身感受異國文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作為文化信息的輸入者和傳播者,應該創設更多的語言實踐環境和機會,通過語言實踐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創造各種語境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模擬角色表演,有意一道學習運用目的語的文化規則。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要盡量創設和利用真實情景。課堂有時候可以變成舉辦西方婚禮的教堂,旅行社招待中心,生日聚會的場所,商務談判會議室,求職面試的公司,購物中心,旅游風景點等。中西文化的差異在這些場合顯現無疑。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幫助他們有效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同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模擬交際情景中所折射出來的文化差異因素,并適時加以歸納總結并進行點評。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運用外語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的機會。例如,可以與本校外教多交談,與來華英美友人親身進行交流;尋找做向導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外語介紹中國文化,從而道出中西文化的差異;開展各種各樣的交際實踐,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目的語的語言和文化,不斷提高交際能力。
三、文化導向型旅游英語教學的原則
在旅游英語教學中,對文化內容的導入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性原則。言語交際是在一定的文化規約指導下的言語交際,我們必須把語言和文化當作一個整體看待,把文化納入語言教學的框架,從單純的語言教學向文化知識傾斜,使兩者從分走向合。
2.階段性原則。語言教學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文化教學也應分階段進行。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的英語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按照從易到難,從淺到深的原則進行文化教學,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輔相成。
3.實用性原則。文化學習的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實用性原則要求教師有選擇地將屬于主流文化,有廣泛代表性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因為人們的交際是與現代的占主流地位的普通人的交際。
4.差異原則。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生長的,受特定文化的影響,其一言一行必然帶有此種文化的印記,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在進行交際時難免會遇到障礙,為了使交際能夠順利進行,我們必須將不同文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不比較就無法知道他們的差異。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就是要考慮到如何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誤解。
結語
語言不是真空的,它是扎根于一定的文化中,并反映該文化群體的全部信仰和感情的交流載體。旅游英語的教學必須同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才能使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應用得體。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戚雨村.語言 文化 對比[J].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朱永濤.英美文化基礎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西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