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的輸入input和輸出output關系密切,相互依存。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語言輸入,課外閱讀更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輸入。本文通過對一個人口不到40萬的小城市三所中學360名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調查,力圖揭示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現狀,并對其做出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外閱讀 調查與分析
一、 提出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在社會生活、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政治經濟等領域越練越多地參與國際交流。而閱讀,正是提供這些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廣泛的閱讀,人們及時地交換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它是鞏固已有語言知識、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英語的目的是交際為主的今天,英語課外閱讀是否已經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小城市里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如何?他們是否掌握了應有的閱讀技巧,得到了應有的幫助?這就是本文力圖通過調查發現的問題。
(一)國外對課外閱讀的研究
國外的很多語言專家對課外閱讀進行了廣泛研究。他們對閱讀材料、學習者本身,對教師以及社會環境對其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細致地研究。SusserRobb,1990總結出二語泛讀應該包含的基本特點;Krashen,1993 和Appleton,2004 分別對泛讀的稱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并進行進一步的闡述。Bell,1998 闡述了泛讀在二語學習中的十大好處。Yu,1996和Gee,1999經過研究得出:泛讀對轉變閱讀態度、提高考試分數、為進一步語言學習提供更適合的技能都有潛在的積極作用。McQuilla,1997和DayBamford,1998的研究指出了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應起到的作用。許多研究者建議通過適時地增加學生課內外的閱讀量來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國內對課外閱讀的研究
在國外開始研究課外閱讀的同時,我國學者也開始了同期的研究。唐光銅 1988 也指出外語中許多的語言現象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熟練掌握其用法;胡文仲 1989提出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和加深語法和文化;胡春洞1998 提出應用性閱讀與學習性閱讀的關系。除了這些學者的研究以外,廣大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關于初中課外閱讀的調查研究以及實踐工作。
(三)初中課外閱讀研究的意義
英語學習本身的要求。初中的閱讀是屬于最初級的閱讀性質。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獨立讀懂課文或極為淺顯的讀物。閱讀還是鞏固課堂所學詞匯和語法知識,促進讀聽說寫的能力,擴展詞匯量的重要手段。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生視野的開闊、思維品質的促進也亟待課外閱讀的擴展和加強。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筆者認為經過2年的學習,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應該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已經初步形成。隨機抽取了3所初中每年級2個班,共360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360份,收回有效卷350份,回收率為97.2% 。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此外還采取了訪談的方式。
四、 問卷的分析
(一)課外閱讀的動機
學生是否喜歡課外閱讀及其是否認為對學習有幫助 表一:


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的人數比例大大超過感興趣的人數。但是大多數人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習有幫助。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但是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
(二)課外閱讀量和時間
閱讀時間以小時/每天為單位 表二

課外閱讀時間的調查顯示了只有28.29%的同學平均每天有超過半小時的閱讀時間。閱讀量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29%的人讀過10本以上的英語課外讀物,而26.56%的人一本都沒有讀過。這與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顯然是不相符的。
(三)課外閱讀的材料
數據顯示65.14%學生自己購買讀物,學校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最低只有10.29%。
(四)課外閱讀中的學習策略
學生從來沒有制定計劃的59.43%,沒有做過讀書筆記的45.14%,沒有寫讀后感的79.14%。
認為自己閱讀時采取略讀方式的為41.14%; 跳讀25.43%; 精讀27.71%; 組塊閱讀9.71%; 回讀9.71%; 默讀44%; 限時閱讀13.43%。此題為多選題。
以上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懂得運用學習策略,也不知道該使用何種閱讀方式,甚至都不知道哪些閱讀方式是正確的。
(五)社會環境因素
54%的人認為需要家長老師的指導,28.86%的人急切需要。且有46.57%的人認為老師切實給出了指導,22%的人認為老師很少指導18%的人認為老師指導較少,還有13.43%的人認為老師完全沒有給予指導。數據顯示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是不盡人意的。
五、結論
調查數據表明課外閱讀的現狀與新課標要求嚴重不符。
(一) 課外英語閱讀時間不足,閱讀量不夠
閱讀時間是課外閱讀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一個重要保證。這次調查發現,平均每天課外閱讀不到半個小時的學生人數比率為71.71%。(見表二)調查數據顯示所讀資料超過10本的學生人數比率只有8.29%。按照新課標要求,初中三年級即九年級學生要完成除教材外的累積達15萬詞的閱讀量。目前這種現象,必然導致英語能力低下,也與新課標的要求嚴重不符。
(二) 英語課外閱讀資源貧乏
調查統計數據說明,目前初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渠道單一、資源貧乏。課外閱讀的渠道應該是多樣的。而大多數學生課外閱讀材料來源自己在書店購買,只有少數學生利用了學校圖書館資源和互聯網。
課外閱讀需多方面吸取營養,既需要經典名著、哲理美文、幽默故事、時事新聞,也需要涵蓋歷史、地理、自然世界、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百科讀物,這樣才能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其英語語言文化知識。而56%的學生認為他們主要的課外讀物是教輔讀物。
(三)英語課外閱讀中隨意性、盲目性較突出初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缺乏必要的指導和交流。訪談得知沒有一所學校開設了專門的閱讀課。老師們也缺乏全面的指導。學生們更不知道讀什么、該如何去讀。隨意性主要表現在缺乏閱讀指導,沒有明確的閱讀計劃,缺乏閱讀技巧與方法,課外閱讀處于一種盲目的、無序的狀態。38.29%的學生認為他們需要老師激發閱讀興趣,32.57%的認為需要老師幫助解答問題,29.14%的學生需要老師對整個過程指導,16%的學生需要老師能夠推薦閱讀材料。
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與新課標要求相差甚遠的原因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學習者的內部原因:多數學生缺乏英語課外閱讀的興趣。二是外部原因:學校、教師和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有通過調查分析找出原因,我們才可以有的放矢,進行改善與提高。對課外閱讀的研究也還亟待進一步地深入。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